不粘钢型辊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50723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粘钢型辊环,具有软性基体,所述软性基体的外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边形硬质点层,在所述软性基体上均匀设置有游离型石墨球,且所述多边形硬质点层和游离型石墨球两者一起构成软性基体的具有微观不平度的表面,且所述游离型石墨球在轧制时可被挤搓压碎而形成一个以其中心点为圆心、呈扁平状的且可减少粘接应力的石墨润滑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硬质点软基体”的材质结构组配来改善产品轧延时的“粘钢”现象,改善能够改善轧钢接触面的受热点的冷却液浸润空间,防止产生热疲劳、热粘连、挤搓粘连。(*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不粘钢型辊环,具有软性基体,所述软性基体的外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边形硬质点层,在所述软性基体上均匀设置有游离型石墨球,且所述多边形硬质点层和游离型石墨球两者一起构成软性基体的具有微观不平度的表面,且所述游离型石墨球在轧制时可被挤搓压碎而形成一个以其中心点为圆心、呈扁平状的且可减少粘接应力的石墨润滑层。本技术能够通过“硬质点软基体”的材质结构组配来改善产品轧延时的“粘钢”现象,改善能够改善轧钢接触面的受热点的冷却液浸润空间,防止产生热疲劳、热粘连、挤搓粘连。【专利说明】不粘钢型辊环
本技术涉及一种辊环,尤其是涉及一种不粘钢型辊环。
技术介绍
在公知的
,针对H型钢轧制以及其他类型的钢轧制产品的工艺中,在使用性的普遍反应使用中存在较严重的“粘钢”现象,即轧辊和轧制品存在粘接的现象,用户采取了一些相应的附加措施虽然有效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效率低、附加成本高、对职业健康有影响等,而“粘钢”现象容易增加轧辊的修磨与换辊频次,增加吹扫设备及其运行成本,为了解决“粘钢”而需要增加的“酸液表面钝化”设备及其运行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在传统钢轧制产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顺利的解决该问题无疑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粘钢型辊环,通过“硬质点软基体”的材质结构组配来改善产品轧延时的“粘钢”现象,改善能够改善轧钢接触面的受热点的冷却液浸润空间,防止产生热疲劳、热粘连、挤搓粘连。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粘钢型辊环,具有软性基体,所述软性基体的外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边形硬质点层,在所述软性基体上均匀设置有游离型石墨球,且所述多边形硬质点层和游离型石墨球两者一起构成软性基体的具有微观不平度的表面,且所述游离型石墨球在轧制时可被挤搓压碎而形成一个以其中心点为圆心、呈扁平状的且可减少粘接应力的石墨润滑层。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I)通过“硬质点软基体”的材质结构组配来改善产品轧延时的“粘钢”现象,即加入细微硬质点使其分布均匀而分散,在基体相对较软的情况下,使轧钢接触面形成一定的微观不平度,从“粘钢”现象产生的原理上来解决这一问题;(2) “微观不平度”的存在与改善能够改善轧钢接触面的受热点的冷却液浸润空间,改善和增强受力点的冷却效果,防止轧辊局部组织过热而“粘钢”,从“粘钢”的主要来源上来解决同一问题;(3)通过针对CGT+MC材质孕育与球化处理的创新,最大限度地保障在该材质中含有“形体小、分布匀、容量多”的游离型石墨球,一方面可增强导热和抗热裂性,一方面也可能过这些石墨的自然润滑作用,游离型石墨球在轧制时可被挤搓压碎而形成一个以其中心点为圆心、呈扁平状的且可减少粘接应力的石墨润滑层,来防止产生热疲劳、热粘连、挤搓粘连,进一步从辅助方面扼制“粘钢”问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软性基体,2.多边形硬质点层,3.游离型石墨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不粘钢型辊环,具有软性基体1,所述软性基体I的外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边形硬质点层2,在所述软性基体I上均匀设置有游离型石墨球3,且所述多边形硬质点层2和游离型石墨球3两者一起构成软性基体I的具有微观不平度的表面,且所述游离型石墨球3在轧制时可被挤搓压碎而形成一个以其中心点为圆心、呈扁平状的且可减少粘接应力的石墨润滑层。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有:(I)通过“硬质点软基体”的材质结构组配来改善产品轧延时的“粘钢”现象,即加入细微硬质点使其分布均匀而分散,在基体相对较软的情况下,使轧钢接触面形成一定的微观不平度,从“粘钢”现象产生的原理上来解决这一问题;(2) “微观不平度”的存在与改善能够改善轧钢接触面的受热点的冷却液浸润空间,改善和增强受力点的冷却效果,防止轧辊局部组织过热而“粘钢”,从“粘钢”的主要来源上来解决同一问题;(3)通过针对CGT+MC材质孕育与球化处理的创新,最大限度地保障在该材质中含有“形体小、分布匀、容量多”的游离型石墨球,一方面可增强导热和抗热裂性,一方面也可能过这些石墨的自然润滑作用,游离型石墨球在轧制时可被挤搓压碎而形成一个以其中心点为圆心、呈扁平状的且可减少粘接应力的石墨润滑层,来防止产生热疲劳、热粘连、挤搓粘连,进一步从辅助方面扼制“粘钢”问题。同时采用本实施例,能够带来(i)直接经济效益:这一材质的创新与改良,将给用户带来如下好处:轧辊的修磨与换辊频次由原来的20次下降到8次,可以去掉为了解决“粘钢”而增加的吹扫设备及其运行成本,可以去掉为了解决“粘钢”而增加的“酸液表面钝化”设备及其运行成本等等,据用户估算,光这几项的好处,就会给用户带来每年约3147万元的附加成本的减少;(ii)间接经济效益:用户使用时生产节奏的改善会使用户同时间内轧钢产量提升约12.6%,冷却系统无须再投次加压加量的技改,节约投资经过评估近170多万元;(iii)社会效益:轧钢企业不用再“酸液表面钝化”处理担心影响环境与职工的健康,轧钢业的降本增效又可增加一个利润增长点,用户冷却水量及调供能源(电耗)都不用再增加,产品的质量指标得到进一步的保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减少生产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不粘钢型辊环,其特征在于:具有软性基体(I),所述软性基体(I)的外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边形硬质点层(2),在所述软性基体(I)上均匀设置有游离型石墨球(3),且所述多边形硬质点层(2)和游离型石墨球(3)两者一起构成软性基体(I)的具有微观不平度的表面,且所述游离型石墨球(3)在轧制时可被挤搓压碎而形成一个以其中心点为圆心、呈扁平状的且可减少粘接应力的石墨润滑层。【文档编号】B21B27/02GK203380186SQ201320376608【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7日 【专利技术者】江沛琪 申请人:江苏钢宝轧辊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不粘钢型辊环,其特征在于:具有软性基体(1),所述软性基体(1)的外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边形硬质点层(2),在所述软性基体(1)上均匀设置有游离型石墨球(3),且所述多边形硬质点层(2)和游离型石墨球(3)两者一起构成软性基体(1)的具有微观不平度的表面,且所述游离型石墨球(3)在轧制时可被挤搓压碎而形成一个以其中心点为圆心、呈扁平状的且可减少粘接应力的石墨润滑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沛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钢宝轧辊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