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武杰专利>正文

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5028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设置于壳体内部的滤芯和风扇,滤芯由高分子树脂材料卷制而成,在风扇的作用下,相邻两层高分子树脂材料之间形成供空气通过的通道,其中,在通道的进风口位置设置有一层或多层滤网。滤网可以过滤空气中直径大于0.3μm的颗粒物,而滤芯对直径小于0.3μm的颗粒物的吸附效果较好,两者结合,可以达到良好的空气净化效果。该空气净化器适用于空气中含有较多污染物的场合使用,并且,根据使用环境及空气净化需求的不同,可以在空气净化器内部使用多层滤网和多个滤芯的组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设置于壳体内部的滤芯和风扇,滤芯由高分子树脂材料卷制而成,在风扇的作用下,相邻两层高分子树脂材料之间形成供空气通过的通道,其中,在通道的进风口位置设置有一层或多层滤网。滤网可以过滤空气中直径大于0.3μm的颗粒物,而滤芯对直径小于0.3μm的颗粒物的吸附效果较好,两者结合,可以达到良好的空气净化效果。该空气净化器适用于空气中含有较多污染物的场合使用,并且,根据使用环境及空气净化需求的不同,可以在空气净化器内部使用多层滤网和多个滤芯的组合。【专利说明】空气净化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尤其涉及一种内部设置具有静电吸附功能的滤芯的空气净化器,属于空气调节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空气净化器是对空气进行净化处理的设备,可以作为家用电器使用,也可以作为空气净化设备在医院、工厂和交通工具等需要净化空气的地方使用。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方式主要分为活性炭吸附、滤网过滤和静电过滤三种。其中,活性炭吸附的空气净化效率较低,而且容易达到饱和,一般用于吸收空气中的异味。滤网过滤对空气中颗粒物的过滤作用较好,过滤颗粒物的最小直径可以达到0.3 μ m,但对直径小于0.3μπι的颗粒几乎无能为力。传统的静电过滤依靠高压放电捕捉灰尘,其效果远远超过滤网过滤方式,但其在使用过程中耗电量较大,容易产生安全隐患;而且,高压放电产生臭氧还容易引起呼吸困难与头痛等问题。因此,上述三种空气净化方式均不是理想的空气净化方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申请人:曾于2012年5月28日提交了申请号为201220245342.6的技术申请。在该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滤芯和含有此种滤芯的空气净化器。该滤芯由携带静电电荷的高分子树脂材料卷制而成,在相邻两层高分子树脂材料之间形成供空气通过的通道,该高分子树脂材料上有多个凸起,该凸起用于增强空气通过时与滤芯材料的相互摩擦。该空气净化器包括上述滤芯、机壳和风扇,该滤芯和风扇分别位于机壳的内部,风扇沿滤芯的轴向布置,从而在空气净化器的内部形成一个带有持久性静电场的通道,在使用过程中无需高压放电。当空气通过上述通道时,其中的灰尘、细菌、霉菌、病毒等会被静电吸附在滤芯内,其中的化学挥发物和有害微生物会被静电分解和杀死,从而使空气得到净化。上述空气净化器结构简单,在空气污染度较低的环境中使用,空气净化效果良好。但对于空气质量较为恶劣的场合,例如在具有较多粉尘的工厂中使用时,滤芯对直径较大的颗粒物的吸附性受到限制,会对空气的净化效果产生影响,无法达到使用需求,从而限制了该类空气净化器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空气净化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设置于壳体内部的滤芯和风扇,所述滤芯由高分子树脂材料卷制而成,在所述风扇的作用下,相邻两层高分子树脂材料之间形成供空气通过的通道,其中,在所述通道的进风口位置设置有一层或多层滤网。其中较优地,所述风扇沿所述滤芯的轴向设置于所述滤芯的下方,一层或多层所述滤网沿所述滤芯的轴向平行设置于所述滤芯的上方。其中较优地,所述壳体的形状为圆柱形。 其中较优地,所述风扇的轴向垂直于所述滤芯的轴向设置。其中较优地,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多个沿轴向平行设置的滤芯。其中较优地,所述滤芯使用的高分子树脂材料是聚乙烯或聚丙烯。其中较优地,所述高分子树脂材料上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用于增加空气通过所述通道时与所述滤芯的相互摩擦。其中较优地,所述凸起以阵列的形式排列于所述高分子树脂材料的表面,并且相邻两列凸起相间排列。其中较优地,所述高分子树脂材料中具有多孔性除臭剂或者杀菌物质。本技术提供的空气净化器,在机壳内部使用由高分子树脂材料卷制而成的滤芯对空气进行净化,并同时在空气进风口位置设置一层或多层滤网。其中,滤网可以过滤空气中直径大于0.3 μ m的颗粒物,而滤芯对直径小于0.3 μ m的颗粒物的吸附效果较好,两者结合,可以达到良好的空气净化效果。该空气净化器适用于空气中含有较多污染物的环境使用,并且,根据使用环境及空气净化需求的不同,可以在空气净化器内部使用多层滤网和多个滤芯的组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空气净化器中,滤芯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滤芯的局部放大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内容做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的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4,设置于壳体4内部的滤芯1、风扇2和滤网3。其中,滤芯I由高分子树脂材料卷制而成,在风扇2的作用下,相邻两层高分子树脂材料之间形成供空气通过的通道,一层或多层滤网3设置于该通道的进风口位置。在图1所不的第一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的壳体4 (图1中未图不)的形状为圆柱形,风扇2沿滤芯I的轴向设置于滤芯I的下方,从而,在风扇2的作用下,壳体4内部形成一个上进下出的空气通道,滤网3设置于空气通道的进风口位置,S卩,滤网3沿滤芯I的轴向设置于滤芯I的上方。滤网3可以使用玻璃纤维、PP滤纸等普通的滤网材料制成,滤网3的形状可以采用和壳体4及滤芯I的截面形状相同的圆形,以使体积小巧。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其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类似。为了增强滤网3对空气的过滤作用,第二实施例中,在空气通道的进风口位置设置了多层滤网3,以达到更好的空气净化效果,多层滤网3沿滤芯I的轴向平行设置于滤芯I的上方。结合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和图4所示第二实施例可知,为了增强滤网3对空气的过滤作用,在空气通道的进风口位置可以设置一层(见图1)或多层(见图4)滤网3。同时,为了增强滤芯I对空气的净化效果,在壳体4的内部,也可以设置多个滤芯1,滤芯I沿轴向平行布置,从而在多个滤芯I的内部形成多条上下贯通的通道,以保证空气经过该通道时,滤芯I拥有足够长的路径对空气中的颗粒物静电吸附,其具体结构可参见图5所示的第三实施例。在上述三个实施例中,滤芯I均被卷制成截面呈圆形的形状,但该滤芯I在实际使用中并不限于圆柱形。当壳体4采用其他形状时,滤芯I可以依据壳体4的内部空间形状卷成其他的形状。而风扇2的形式也不止限于轴流形式,例如在实际使用中,风扇2也可以设置于滤芯I的侧面,用于将气流从空气净化器的侧面引出,其具体结构如图6和图7所示的第四实施例所示。其中,在第四实施例中,壳体4呈立方体结构,多层滤网3沿轴向平行地设置于滤芯I的上方,风扇2设置于滤芯I的下方,其轴向垂直于滤芯I的出风方向,从而将空气从该空气净化器的侧面引出。上述四个实施例是对本技术所提供的空气净化器的内部结构的简单举例,并不用于对该空气净化器的具体结构构成限制。在实际使用中,当空气净化器的内部具有由高分子树脂材料卷制而成的滤芯I以及设置于滤芯I进风口位置的滤网3时,风扇2在壳体4内的任意位置安装(例如,安装于滤芯I的正面或者侧面),均构成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设置于壳体内部的滤芯和风扇,所述滤芯由高分子树脂材料卷制而成,在所述风扇的作用下,相邻两层高分子树脂材料之间形成供空气通过的通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道的进风口位置设置有一层或多层滤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武杰
申请(专利权)人:刘武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