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3355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披露一种新型夹紧机,该夹紧机可在减小的工作空间内进行直线液压模具夹紧和拉杆拉出操作,并通过同时实现可动模板缩回和拉杆拉出操作而缩短模具更换时间。为了只在更换模具时从固定模板(10)中拉出拉杆(18),提供在固定模板内构造模具夹紧缸的环形活塞(36)。通常在拉出操作之外,一对对开螺母(48A、48B)邻靠每个活塞布置并受到驱动以便接合设置在固定模板侧部上的每个拉杆的一端上的接合部分(18A)。每个拉杆相对于对开螺母的相对位置设置成在拉杆的右端面接触止挡板(46)时能够与对开螺母接合。在这种接合期间,当夹紧模具的压力增加时,环形活塞驱动以便将力传递到拉杆上以便进行初始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例如压铸机或注射成形机(此后称为模制机)的夹紧机,并且尤其涉及一种使用可运动模板的驱动机构在交换模具时进行拉杆的拉出操作的夹紧机。
技术介绍
在例如压铸机的夹紧机中,拉杆可在新旧模具更换时影响新旧模具。特别是,在压铸机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芯柱体通常在水平方向上连接到模具上。在这种情况下,拉杆应该在更换模具之前从固定模板上拉出,使得拉杆对于芯柱体没有影响。在传统夹紧机中,特殊的液压缸设置成拉出拉杆。但是,此类型的液压缸具有相对长的缸行程,因此拉杆必须向后运动一段距离。因此,容纳该运动的预定空间应该设置在夹紧件后面。在大尺寸压铸机的情况下,除了特殊液压缸的长行程之外,沉重的拉杆本身同样是延长其运动时间的原因。此外,由于在新模具连接到该装置之后拉杆应该再次拉入固定模板,应该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进行更换模具的整个过程。在传统的夹紧机中,广泛地使用由肘杆机构驱动的装置。但是,在设置这种肘杆机构的压铸机的情况下,肘杆壳体布置成在更换新旧模具之后进行模具厚度调节操作。因此,虽然这种肘杆类型的夹紧机具有可以通过肘杆机构来进行断续(开启闭合)操作以及夹紧操作的优点,最近出现了代替肘杆机构的包括用于开启闭合操作的驱动机构以及用于夹紧操作的另一驱动机构的另一类型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夹紧操作的夹紧缸布置在固定模板和可动模板侧部上。由于夹紧缸不能单独调节模具厚度,已经提出多种机构用来驱动与模具厚度调节相关的夹紧操作。但是,我们迄今为止并不知道任何夹紧装置认真考虑了拉杆的所述拉出操作的效率以及机构的简化。在包括布置固定模板的侧部上的夹紧缸的夹紧装置中,将参考日本专利No.1996-5060(TOKUKOUHEI No.8-5060),描述现有技术的一个实例,在该实例中,使用可动模板的断续操作使得拉杆方便拉出。图7和8分别表示日本专利No.1996-5060披露的夹紧机。图7是夹紧机的前视图,表示拉杆从固定模板拉出的状态,而图8是图7所示夹紧机的视图,表示即将闭合模具之前的状态。在图7和8中,201是固定到底部(未示出)一端上并且其上连接有固定模具202的固定模板。203是安装在可以在前后方向上运动的底部上并且可动模具204连接其上的可动模板。205是拉杆,并且每个拉杆的一端通过螺母207固定在可动模板203上。每个拉杆205的另一端包括与对开螺母208配合或接合的螺旋部分206。对开螺母连接板210连接到固定模板201的模具连接表面的后侧上,并且四个对开螺母208设置成与横过连接板210的每个拉杆205相对应。每个对开螺母208例如通过液压缸209的作用开启和闭合,并构造成与拉杆的相应螺旋部分206配合。对开螺母连接板210连接到固定模板201上,以便使用固定模板201下表面处的线性引导件211及其侧表面处的线性引导件212(套筒和类似装置)使得模板210在与可动模板203的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运动。线性引导件212包括固定在对开螺母连接板210上的引导杆213、固定在固定模板201上的套筒214以及连接在引导杆213和套筒214之间的压缩弹簧215。压缩弹簧将力施加到对开螺母连接板210上,使其总是朝着固定模板201拉动。216是模具厚度调节装置,该装置即使在改变模具厚度时也可调节拉杆螺旋部分206和对开螺母208的相应螺旋部分,以便总是占据使其配合的位置。直接连接有螺杆218的脉冲马达220可转动地连接到齿条217上,并且齿条217连接到可动模板203的底表面上。221是保持螺母219的主体,并且朝着固定模板201伸出的杆222固定在主体221上。230是开启和闭合模具的缸,其中缸主体连接到固定模板201上,而缸杆的远端连接到可动模板203上,使得可动模板203可在前后方向上运动。231是增加夹紧压力的缸,该缸结合在固定模板201内。232是推杆,推杆在夹紧压力增加时通过施加增压油到油腔室234内而在图6的向右方向运动,并且在其远端233处推动对开螺母连接板210。在这种情况下,对开螺母208与拉杆的相应螺旋部分206配合,由此产生夹紧力。235也是油腔室。接着说明夹紧机的操作。当增压油供应到模具开启闭合缸230的杆侧上的油腔室时,可动模板203朝着固定模板201前进,以便进行模具闭合操作。图8表示当模具厚度调节装置216的杆222的远端接触对开螺母连接板210时即将闭合模具之前的状态。模具闭合操作进一步从此状态继续,并且杆222的远端推动对开螺母连接板210,使得连接板210跟随线性引导件211、212的引导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当固定模板202和可动模具204相互完全配合时,模具闭合操作完成。接着,停止对开螺母连接板210的水平运动。在图8中,拉杆螺旋部分206的螺旋以及对开螺母208的螺旋表示成具有大致相同的位置,使得由于在此状态下两个螺旋部分在闭合对开螺母时相遇,对开螺母208不能闭合。对开螺母连接板210从杆222接触对开螺母连接板210的时刻到模具闭合完成时刻运动的距离可以转换成可以修正的距离,使得拉杆螺旋部分206和对开螺母208的螺旋部分相互适当配合,并通过模具长度L1自动确定。例如,预先确定从可动模板203的模具连接表面到切割拉杆螺旋部分206的起始点的距离L0,并且由此还可预先知道螺旋部分的峰谷位置。同时,在模具闭合以及对开螺母连接板210不水平运动时,对于对开螺母的峰谷位置来说,由于预先确定模具厚度L1、从固定模板201的模具连接表面到对开螺母连接板210的对开螺母连接表面的长度L2,从而通过计算(L1+L2)的总和,预先知道对开螺母208的峰谷位置。因此,将拉杆205中螺旋部分的螺线(峰)的位置和对开螺母208的谷的位置进行比较,可以知道适当配合位置的偏差。这个数值可以作为对开螺母连接板210的运动量来调节和确定。也就是说,只知道模具厚度L1,就可以自动知道调节的相应数量。通过从可动模板203的模具连接表面203到模具厚度调节装置216的杆221的远端的距离L3来确定所述调节量,即连接板210的移动量。在此情况下,与调节量相对应的脉冲信号传递到脉冲马达220上,以便转动螺杆218。因此,杆222运动以便设置连接板210的位置。由此,在连接模具之后即将闭合模具的操作中,距离L3设置在原始点。当实现完全的模具闭合状态时,通过自动读取机(未示出)检测模具厚度L1,计算调节量,通过驱动脉冲马达220伸出杆222,并运动对开螺母长达计算的距离。在此情况下,只要使用相同的模具,伸出的杆222可以不再次运动,使其反复进行开启闭合操作,同时保持在固定位置。在模具闭合并且对开螺母208运动长达计算距离之后,对开螺母208通过液压缸209的作用闭合在一起。接着,在供应增压油到油液压缸231的油腔室234内时,推杆232朝着对开螺母连接板210运动,并在其远端232处推动板。由此,连接板210和对开螺母208在向右方向上受压迫,其中对开螺母208和拉杆螺旋部分206接合。以此方式,产生夹紧模具的力。在模制操作之后模具开启时,液压缸231的油腔室234的压力减小,并且对开螺母208通过液压缸209的作用开启。此后,在模具开启闭合缸230的头部侧上供应增压油时,可动模板203在向左方向上受压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使用包括固定模具和可动模具在模制机中对模制工件进行模制的模具夹紧系统,该系统包括底部框架、固定在底部框架上并连接有固定模具的固定模板以及面向固定模板并可运动地布置在底部框架上而且连接有可动模具的可动模板,该模具夹紧系统包括: 模具开启和闭合装置,模具开启和闭合装置驱动所述可动模板以便前进到达和缩回离开所述固定模板;拉杆,该拉杆各自延伸通过所述可动模板和所述固定模板以便引导所述可动模板,并且具有其中在所述可动模板的侧部上的后端处形成凹槽的第一接合部分以及其 中在所述固定模板的侧部上的前端处形成凹槽的第二接合部分;模具夹紧缸,该模具夹紧缸包括其中可滑动并同心安装所述拉杆的环形活塞、各自具有布置在每个环形活塞一侧上的较大压力接收表面并产生夹紧力以便通过供应到该表面上的增压油的作用进行模具闭 合操作而夹紧所述固定模具和可动模板的第一油腔室以及各自具有布置在每个环形活塞另一侧上的较小压力接收表面并通过供应到该表面上的增压油的作用在初始模具开启操作时产生释放力的第二油腔室,而且结合在所述固定模板内;第一连接装置,该第一连接装 置布置在所述固定模板的模具连接表面的相对侧上并具有与所述固定模板侧部上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分接合的对开螺母以便将所述拉杆的远端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模板上; 第二连接装置,该第二连接装置布置在所述可动模板的模具连接表面的相对侧上并具有与所述 可动模板侧部上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分接合的对开螺母以便将所述拉杆的后端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模板上;以及力传递装置,该力传递装置用于连接模具夹紧缸的所述环形活塞和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使其一起运动,并且和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协作分别在相应方向上将用 于朝着所述可动模板推动所述拉杆的初始释放力和用于朝着所述固定模板拉动所述拉杆的模具夹紧力传递到所述拉杆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辻真横山宏司伊谷慎也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