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刷爪极式激磁风力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24050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1 2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刷爪极式激磁风力发电装置,包括风叶、发电机、支架、风向舵、滑环组件、固定座;风叶通过螺纹固定在发电机的转动轴上,发电机固定在支架的一端,支架的另一端与滑环组件连接,滑环组件固连在固定座上,风向舵固定在支架上靠近风叶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无刷爪极式激磁发电机,使本装置发电不受转速限制,能在不同的转速下正常工作,提高装置在各种环境下工作稳定性;采用风向舵与支架固连在靠近风叶侧的结构,在风向变化时能很好的改变风叶朝向,同时较传统的风力发电机少了舵杆等机构,结构简单、工作空间小;激磁发电机采用定子前置,完全密封的结构,电机无需维护,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刷爪极式激磁风力发电装置,包括风叶、发电机、支架、风向舵、滑环组件、固定座;风叶通过螺纹固定在发电机的转动轴上,发电机固定在支架的一端,支架的另一端与滑环组件连接,滑环组件固连在固定座上,风向舵固定在支架上靠近风叶的一侧。本技术通过采用无刷爪极式激磁发电机,使本装置发电不受转速限制,能在不同的转速下正常工作,提高装置在各种环境下工作稳定性;采用风向舵与支架固连在靠近风叶侧的结构,在风向变化时能很好的改变风叶朝向,同时较传统的风力发电机少了舵杆等机构,结构简单、工作空间小;激磁发电机采用定子前置,完全密封的结构,电机无需维护,对环境的适应性强。【专利说明】无刷爪极式激磁风力发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能源
,尤其涉及一种无刷爪极式激磁风力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风力发电机采用永磁发电机,配以控制器进行电压调节,蓄电池储能,逆变器转换升压为家用电器所需的电压。该电机由于转子为永磁体,磁场不可控制调节,其输出功率随着风力的增大风机转速加快而增加,如果用电量少于发电量时,多余电能就要通过控制器的电子负载进行释放,以控制系统电压。该方式控制器工作强度大,可靠性差。永磁风力发电机适用于稳定转速和稳定负载情况下使用,比如大型的风力发电场,风机采用自动调速机构,发电机并网发电。同时永磁体风力发电机由于转子磁场无法控制,发电机输出功率的控制比较困难,不适合于无电网的地区使用,比如无电的海岛、渔排等地方。而且永磁体价格昂贵发电机成本高,控制器生产难度大、价格高,更增加永磁风力发电机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刷爪极式激磁风力发装置,当风力变化和用电量变化时,特制电机能自动控制输出,稳定电压,简化电压调节控制系统,并且它无需在稳定转速和稳定负载条件下发电,满足无电网地区使用需求。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无刷爪极式激磁风力发电装置,包括风叶、发电机、支架、风向舵、滑环组件、固定座;风叶通过螺纹固定在发电机上,发电机固定在支架的一端,支架的另一端与滑环组件连接,滑环组件固连在固定座上,风向舵固定在支架上靠近风叶的一侧,风叶、发电机、支架和风向舵围绕滑环组件转动。支架与滑环组件连接的一端为直线段。发电机包括阶梯轴、限位圈、前端盖、左侧双密封深沟球轴承、内定子、激磁线圈、爪极、定子铁芯、定子线圈、后端盖、整流桥、右侧双密封深沟球轴承、调节器、后端盖和密封环;就发电机总体方向而言,阶梯轴所在位置定义为系统的左端方向,后盖板所在位置定义为系统右端方向;爪极固定在阶梯轴上,在阶梯轴的滚花处与阶梯轴过盈配合,爪极左侧通过阶梯轴的轴肩定位;激磁线圈嵌于内定子上;内定子右端嵌入爪极,左端固定在前端盖上;定子线圈环绕于爪极外侧,定子线圈的轴心与阶梯轴平行;定子铁心嵌于定子线圈内,定子铁心与爪极为间隙配合,定子铁心外表面嵌入前端盖;左侧双密封深沟球轴承套在阶梯轴的左端台阶上,限位圈设置在左侧双密封深沟球轴承的内圈左侧,外圈左侧与前端盖配合;右侧双密封深沟球轴承套在阶梯轴的右端台阶上,其外圈与后端盖配合,其内圈左侧通过阶梯轴的右端台阶的轴肩定位;后端盖通过螺纹分别与前端盖和后盖板连接;整流桥和调节器插装在后端盖的右侧立面;密封环位于前端盖与限位圈之间,通过密封环进行密封。风叶通过螺纹与阶梯轴左端连接,并通过限位圈定位;支架固连在后端盖外侧。滑环组件包括滑环后端盖、传统导电环、外壳、滑环前端盖、内定位筒、双密封深沟球轴承、绝缘座、螺帽和定位板;内定位筒为中空筒体,一端设有台阶,传统导电环以内定位筒为中心,固连在内定位筒外壁上,传统导电环一端通过轴肩定位,另一端通过螺帽锁紧;内定位筒的台阶处设有双密封深沟球轴承,双密封深沟球轴承外圈与滑环前端盖配合,内圈卡在台阶面上;外壳一端与滑环前端盖连接,另一端与滑环后端盖连接;绝缘座对称设置在传统导电环的顶部和底部,与外壳固连,定位板固定在外壳上。支架与内定位筒配合,并用紧定螺钉锁紧固定,固定座通过定位板与滑环组件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1、通过采用无刷爪极式激磁发电机,使本装置发电不受转速限制,能在不同的转速下正常工作,提高装置在各种环境下工作稳定性。克服地域限制,有利于推广使用。2、使用激磁电机内带调节器,稳定电压,适合于无电网的地区和负载不稳定的情况下使用,同时简化现有的控制器,结构紧凑,节约成本。3、本技术的激磁发电机,采用无刷,定子前置,完全密封的结构,电机无需维护,对环境的适应性强。4、采用风向舵与支架固连在靠近风叶侧的结构,在风向变化时能很好的改变风叶朝向,同时较传统的风力发电机少了舵杆等机构结构简单,工作空间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无刷爪极式激磁风力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无刷爪极式激磁风力发电装置的电机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无刷爪极式激磁风力发电装置的滑环组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结合图1,一种无刷爪极式激磁风力发电装置,包括风叶1、发电机2、支架3、风向舵4、滑环组件5、固定座7。风叶I通过螺纹固定在发电机2上,发电机2固定在支架3的一端,支架3的另一端与滑环组件5连接,滑环组件5固连在固定座7上,风向舵4固定在支架3上靠近风叶I的一侧,风叶1、发电机2、支架3和风向舵4围绕滑环组件5转动。支架3由半圆形管件与直线段管件组成,风向舵4为半圆形薄板,风向舵4嵌在支架3的半圆形管件上。结合图2,上述发电机2包括阶梯轴8、限位圈9、前端盖10、左侧双密封深沟球轴承11、内定子12、激磁线圈13、爪极14、定子铁芯15、定子线圈16、后端盖17、整流桥18、右侧双密封深沟球轴承19、调节器20、后端盖21和密封环34 ;就整电机2总体方向而言,阶梯轴8所在位置定义为系统的左端方向,后盖板21所在位置定义为系统右端方向;爪极14固定在阶梯轴8上,在阶梯轴8的滚花处与阶梯轴8过盈配合,爪极14左侧通过阶梯轴8的轴肩定位;激磁线圈13嵌于内定子12上;内定子12右端嵌入爪极14,左端固定在前端盖10上;定子线圈16环绕于爪极14外侧,定子线圈16的轴心与阶梯轴8平行。定子铁心15嵌于定子线圈16内,定子铁心15的内表面与爪极14外表面间隙配合,定子铁心15的外表面嵌入前端盖10,定子铁心15位于前端盖10和后端盖17之间,被前端盖10和后端盖17夹紧;左侧双密封深沟球轴承11套在阶梯轴8的左端台阶31上,其内圈左侧设有限位圈9,外圈左侧与前端盖10配合;右侧双密封深沟球轴承19套在阶梯轴8的右端台阶32上,其外圈与后端盖17配合,其内圈左侧通过阶梯轴8的右端台阶32的轴肩定位;后端盖17通过螺纹分别与前端盖10和后盖板21连接。整流桥18和调节器20插装在后端盖17的右侧立面。密封环34位于前端盖10与限位圈9之间,通过密封环34进行密封。风叶I通过螺纹与阶梯轴8左端连接,并通过限位圈9定位。支架3焊接在后端盖17外侧上。结合图3,滑环组件5包括滑环后端盖22、传统导电环23、外壳24、滑环前端盖25、内定位筒26、双密封深沟球轴承27、绝缘座28、螺帽29和定位板33 ;内定位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刷爪极式激磁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叶(1)、发电机(2)、支架(3)、风向舵(4)、滑环组件(5)、固定座(7);风叶(1)通过螺纹固定在发电机(2)的转动轴上,发电机(2)固定在支架(3)的一端,支架(3)的另一端与滑环组件(5)连接,滑环组件(5)固连在固定座(7)上,风向舵(4)固定在支架(3)上靠近风叶(1)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川琳吴志林陈智仁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