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胶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16103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1 1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胶容器,它包括有一筒状的瓶身、平面状的瓶底、开口的瓶口、能封上开口的瓶盖,瓶身以及瓶底由硅胶材料一体成型制成,瓶口处安装有捆绑带的一端,瓶身和瓶底以瓶底为轴而可卷绕成筒状,并通过捆绑带保持卷绕状态。由于瓶身和瓶底由软质的硅胶材料制成,因此,以瓶底为轴,瓶身和瓶底可以卷绕折叠而达到充分的小型化效果。另外,捆绑带的设置则可使容器保持折叠状态,当解开捆绑带后,容器可以瞬间恢复到可以装液体的使用状态,非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胶容器,它包括有一筒状的瓶身、平面状的瓶底、开口的瓶口、能封上开口的瓶盖,瓶身以及瓶底由硅胶材料一体成型制成,瓶口处安装有捆绑带的一端,瓶身和瓶底以瓶底为轴而可卷绕成筒状,并通过捆绑带保持卷绕状态。由于瓶身和瓶底由软质的硅胶材料制成,因此,以瓶底为轴,瓶身和瓶底可以卷绕折叠而达到充分的小型化效果。另外,捆绑带的设置则可使容器保持折叠状态,当解开捆绑带后,容器可以瞬间恢复到可以装液体的使用状态,非常方便。【专利说明】硅胶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硅胶材料制成的容器,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可绕成筒形状保存的硅胶容器。
技术介绍
:小型并可折叠的塑料制容器以前就为人所知,日本专利特开平6-312734公开了一种塑料容器,其有形成一体的侧壁与底壁,具有侧壁折线和底壁折线而可折叠。侧壁部和底壁部的结合处有一下端缘,底壁折线是由一对把位于下端缘上的顶点乃至顶边和侧壁部折线连接成V字或U字形的边形成,底壁折线分别形成于下端缘的端部和侧壁部连接处之间,以及下端缘的端部和底壁部顶点乃至顶边之间。上述塑料容器除了在侧壁或底壁上设置的折线部位外,其它都难以折叠或弯曲,因此不能自由地折叠,产生了在折叠情况下不能充分小型化的问题。另外,在预先设置的折线部分处必须折叠,这不仅需要用于折叠作业的时间和劳力,而且从折叠状态恢复到可填充液体等方面的作业也需要花费时间和劳力。日本专利特开2010-275012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携带瓶,其瓶身侧面要设置合并部位,瓶身上部要设置可折叠部位,底部则要设置底部部位,瓶身的适当处留一个位置。上述折叠式携带瓶是在瓶身或瓶身上部设置的合并部位或折叠部位折弯或折叠,与日本专利特开平6-312734公开的塑料容器一样,不能自由地折叠,在折叠状态下也不能充分小型化。另外,在事先设置的合并部位或折叠部位必须折弯或折叠,这不仅需要用于折叠作业的时间和劳力,而且从折叠状态恢复到可填充液体等方面的作业也需要花费时间和劳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硅胶材料制成的容器,这种容器不仅能在折叠状态下充分小型化,而且其折叠作业和恢复到使用状态能轻易地完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硅胶容器包括有一筒状的瓶身、平面状的瓶底、开口的瓶口、能封上开口的瓶盖,瓶身以及瓶底由硅胶材料一体成型制成,瓶口处安装有捆绑带的一端,瓶身和瓶底以瓶底为轴而可卷绕成筒状,并通过捆绑带保持卷绕状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瓶底成型有沟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沟部为直线状,并从瓶底中心的一端横跨另一端到达瓶身下部侧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捆绑带由可伸缩的绳状物制成,其两端皆设置有可安装于瓶口位置处的装取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捆绑带两端的装取部呈环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捆绑带由具有伸缩性的硅胶材料制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瓶口设有凸起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的瓶盖处设有硅胶材料制成的密封垫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瓶身和瓶底由软质的硅胶材料制成,因此,以瓶底为轴,瓶身和瓶底可以卷绕折叠而达到充分的小型化效果。另外,捆绑带的设置则可使容器保持折叠状态,当解开捆绑带后,容器可以瞬间恢复到可以装液体的使用状态,非常方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去掉捆绑带后的立体图(瓶盖打开);图6为本专利技术去掉捆绑带后的正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去掉捆绑带后的左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去掉捆绑带后的俯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去掉捆绑带后的仰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捆绑带的立体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折叠过程示意图之一;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折叠过程示意图之二 ;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折叠过程示意图之三;图14本专利技术的折叠过程示意图之四;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瓶口和瓶身的组合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瓶口和瓶身的分解示意图;图17为图15的剖视图;图18为图16的剖视图。图中符号说明:1、硅胶容器;2、瓶身;21、上部;22、下部;23、包覆部;3、瓶底;31、沟部4、瓶口 ;4a、内构件;4b、外构件;41、开口部;42、凸起部;43、瓶口螺合部;44、颚部;45、内筒部;46、内筒部外壁;47、外构件内壁;5、瓶盖;51、密封垫圈;52、瓶盖螺合部;6、捆绑带;61、第一装取部;62、第二装取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体现本专利技术原理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图1至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正视图,因后视图与正视图对称,故省略了后视图;同样,因右视图与左视图相同,因此也省略了右视图。图6至图9是本专利技术去掉捆绑带后的容器主体的正视图,因后视图与正视图对称,故省略了后视图;同样,因右视图与左视图相同,因此也省略了右视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硅胶容器I具有瓶身2、瓶底3、瓶口 4、瓶盖5以及捆绑带6。其中,瓶身2是筒状的,位于瓶底3和瓶口 4之间。在图1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瓶身2呈圆筒状,需要说明的是:瓶身2只要是筒状即可,并不局限于圆筒状,可以为三角、四角筒状等。瓶底3位于瓶身2的下部22位置处,在使用状态下呈平面状,需要说明的是:瓶底3并不局限于图1至图9所示的圆形,只要是呈平面状即可。瓶底3设计有沟部31,沟部31可以在折叠时起到引导作用,从而准确地卷起瓶身2以及瓶底3。沟部31呈直线状,从瓶底3中心的一端横跨到另一端,并延伸到瓶身2的下部22侧面,卷绕容器时,可以沟部31为轴而更加准确地卷起瓶身2和瓶底3。瓶身2和瓶底3是由硅胶材料一体成型制成。硅胶具有柔软性、耐用性和耐热性,因而被广泛用于制作餐具和烹饪器具。另外,硅胶还具有一定的保持形状的,即使折叠、卷绕瓶身2和瓶底3,在解除捆绑带6的捆绑束缚后,可以立即恢复为令人满意的使用状态。瓶身2的侧壁厚度在为3mm之间为佳,在1.2~1.8mm之间为最佳;另外,瓶底3的厚度(除沟部31之外部分的厚度)在1.5^4.5mm之间较佳,在1.8^3.0mm之间为最佳。再者,比较瓶身2的侧壁厚度和瓶底3的厚度时,瓶底3的厚度为瓶身2厚度的1.2^1.6倍之间较为合适。使瓶底3的厚度 稍大于瓶身2,可以让容器从折叠状态更容易地恢复到使用状态,同时也使容器在使用状态下容易直立。瓶口 4位于瓶身2的上部21位置处,具有开口部41以方便装入和倒出饮料等液体,形状没有限制。瓶口 4可以设计凸起部42,凸起部41可以防止扣在瓶口 4的捆绑带6脱落。因此,凸起部42设置在瓶口 4的周围,并形成瓶口 4的周壁更突出。凸起部42的形状亦无限制,在图1至图9中,凸起部42为环绕瓶口 4的连续状,但也可根据需要间隔设计,在瓶口 4的周围设置一个以上的凸起部即可。凸起部42在捆绑带6的装取部62呈环状的情况下,防止装取部62的脱落。瓶口 4通过与瓶盖5结合,可以封住开口部41,瓶口 4和瓶盖5的结合方式没有限制,在采用螺合的结合方式下,瓶口 4形成有瓶口侧螺合部43。瓶盖5为封闭开口部41而设计,在硅胶容器I内装入饮料等液体后,可以防止液体漏出。瓶盖5上设有用硅胶材料制成的密封垫片51,可以防止容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硅胶容器,包括有一筒状的瓶身、平面状的瓶底、开口的瓶口、能封上开口的瓶盖,其特征在于:瓶身以及瓶底由硅胶材料一体成型制成,瓶口处安装有捆绑带的一端,瓶身和瓶底以瓶底为轴而可卷绕成筒状,并通过捆绑带保持卷绕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条优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方怡硅胶制品有限公司世创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