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地淹水区植树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13970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1 1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湿地淹水区植树的方法,所种植的树是种在一个侧壁开放性强、无上盖和下底的种植台中,并辅助苗木支撑架;所述的种植台,使用透气砖错层排列方式在湿地里垒砌一个内径0.5-1.5m、高度约50-70cm的种植台;所种植的树种为水生、湿生或沼生树种,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适应湿地及淹水区多水的环境,同时还要有发达的根系,固着力强;所用的支撑架以小径竹或木棍搭成,树上的支撑为树高1/4-1/3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保证了树木在淹水环境下的固定及正常生长。是一种使用范围广、灵活性强、操作便捷、性价俱佳的新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所种植的树是种在一个侧壁开放性强、无上盖和下底的种植台中,并辅助苗木支撑架;所述的种植台,使用透气砖错层排列方式在湿地里垒砌一个内径0.5-1.5m、高度约50-70cm的种植台;所种植的树种为水生、湿生或沼生树种,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适应湿地及淹水区多水的环境,同时还要有发达的根系,固着力强;所用的支撑架以小径竹或木棍搭成,树上的支撑为树高1/4-1/3高度。本专利技术方法,保证了树木在淹水环境下的固定及正常生长。是一种使用范围广、灵活性强、操作便捷、性价俱佳的新方法。【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湿地造林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被称为“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在于它特殊的水文状况、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交错带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特殊生态系统功能,具有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作用与价值。但由于降水、径流、人工填灌等非周期性的影响,使得湿地水文状况呈现出极不稳定的状态,这就给其植物种植带来了很大困难。目前湿地植物种植方法主要有自然种植和容器种植两种,各有优劣: 自然种植主要是先在苗圃中进行苗木培育,等树苗长到适合移栽时,剪断其周边和底部的细根,然后连根挖起并带土球移栽至湿地区。自然种植法简单易行、成本低、较为普遍,但这种方法主要还是适用于两个环境较为相似的区域,而湿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水文状况等往往与苗圃区具有较大差异,加上移栽过程中对根系的破坏,导致植物成活率低,生态效益差。容器种植是为了弥补自然种植的缺陷而出现的。容器种植主要是在一定的容器中进行苗木的种植,然后连同容器一起移植,具有运输方便、根系受损害小、成活率高等特点。但容器种植的容器往往具有透气透水性差,使得植物往往被限定在容器范围内,不利于其根系的自然生长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而且容器种植所用的容器多为一次性使用,循环利用率低,成本较高,适用性较差。同时容器容易腐烂损坏,有效防浪固定较差,易造成树木根部土壤的流失;如果不容易腐烂则可能限制树木的根系生长,因此目前的容器法不利于植物长期在淹水区自然生长。综合上述,在湿地淹水区种植植物的方法亟待研究,特别是在湿地淹水区种植景观树的方法尤其需要,但尚未见报道;生产实践中急需一种种植的新方法,该方法可对新移植植物根部土壤和植株进行有效防浪固定,有利于根系在淤泥、土壤中自由生长,有利于植物长期在淹水区自然生长的方法,同时具有操作便捷、成本低廉等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种植方法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供一种在湿地淹水区植树的新方法,该方法可对新移植植物进行有效固定防浪,有利于根系完整性的保护,且根系可以在淤泥土壤中自由生长,树木可以长期淹水区自然生长的方法,同时具有使用范围广、灵活性强、操作便捷、成本低廉等特点。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所种植的树苗是种在一个侧壁开放性强、无上盖和下底的种植台中,并辅助苗木支撑架;所述的种植台,使用透气砖错层排列方式在湿地里垒砌,其内径大于所植树木带的土球外径20-50cm,高度高出常年平均水位20-35cm ;在种植台内壁衬I层用1-2_薄竹片线编而成的薄竹帘,以防止土壤通过砖的间隔散出;所种植的树种为水生、湿生或沼生树种;所用的支撑架以小径竹或木棍搭成,树苗上的支撑点为树高的1/2-3/5 高度。上述的一种湿地淹水区植树方法,种植台的砖块或石块间可直接垒砌,也可使用泥浆辅助垒砌,其间隔2-5cm ;为保证种植台的稳定,在种植台基部外围使用木桩或重量较大的砖块或石块固定。上述植物种植台,所使用的材料不限,只要有一定的抗侵蚀性和易垒砌的砖、石材都可。考虑到取材的便利性和价格,本实施例优选价格便宜的煤渣砖。在种植台内壁衬I层用1-2_薄竹片线编而成的薄竹帘,也可以直接使用竹木复合人造板生产中常用的线编竹帘,以防止土壤通过砖的间隔散出 上述的一种湿地淹水区植树方法,苗木支撑架使用小径竹或木棍,从3等分方向以树苗为中心,一端稳固斜插入土壤中,另一端则统一固定在树的支撑点上,固定形成3等分斜固定支架。上述的一种湿地淹水区植树方法,苗木多株片植时,可以树杆离水面1/2的高度为支撑点,用小径竹或木棍将树苗两两相连、在外围的树苗的支架上再斜搭一个支撑小径竹或木棍,固定形成网状支撑架。上述的一种湿地淹水区植树方法,其种植步骤如下: ①在湿地淹水区枯水期,先挖开烂淤泥,再下挖30-50cm,用砖块或石块垒砌起一个内径比所植树苗带的土球外径大20-50cm、高度高于常年平均水位20-35cm的种植台; ②在种植台内壁衬I层用1-2_薄竹片线编而成的薄竹帘,以防止土壤通过砖或石块的间隔散出。③将树苗移至种植台中心位置; ④往种植台里回土,进行树苗固定。⑤在种植台外3个等分方向,以树杆为中心,以树杆离水面1/2的高度为支撑点,用小径竹或木棍搭成3等分斜固定支架。如果是多棵片植,可以树杆离水面1/2的高度为支撑点,用小径竹或木棍将树苗两两相连、在外围的树上再斜搭一个支撑小径竹或木棍,固定形成网状支撑架。应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湿地淹水区植树方法,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湿地淹水区植树方法,为植物在湿地淹水区的移植提供了一种适宜的生长固定的种植台,实现了植物根系在湿地环境中的自然生长,解决了植物难以在湿地淹水区移栽成活的难题,是对前人方法的继承与创新。2、本专利技术的植物种植台构建方便,只要在湿地地面上用砖、石块垒砌即可,内置簿竹片编成的簿竹帘防土壤散出,方便、有效、易行。3.本专利技术的植物种植台,由于没有底部,周边开放性强,土壤高出水面,具有透气透水性好,根系等与外界联通性强等特点,有效避免了由于湿地水淹导致的植物缺氧死亡,同时保证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于植物对外界水分、肥力和有机物质的吸收。用此方法在适宜种植的季节时,种植的存活率达到95%以上,远远高于传统种植方法,成活率高于其它方法15%以上。4.本专利技术的植物种植台,是用砖或石块垒砌而成,稳定性高,在种植台内壁衬I层用l_2mm薄竹片线编而成的薄竹帘,以防止土壤通过砖的间隔散出,有效防止了湿地周期性和非周期性水文变化对植物根部和土壤的侵蚀;而且该种植台随树木及根系生长,可以逐步撑大扩展直径,直至最后树木长大撑垮种植台,而后依靠自身强大的根系抵抗风浪、持续生长,因此该种植台十分有利树木的生长。本专利技术的苗木种植台对于风大、基质不稳定、涨落潮明显的自然湿地作用尤为明显。5.本专利技术的苗木支撑架对于风大、基质不稳定、涨落潮明显的天然湿地作用也尤为明显,可以有效的固定树苗,保持植物垂直生长。6.本专利技术的植物种植台和支撑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范围广,适于广泛推广。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的种植和固定的方法,保证了树木在淹水环境下的正常生长,具有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性价比优等特点,为湿地淹水区植树与固定提供了有益的方法。【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种植台示意图 图2 3等分斜固定支架示意图 图3网状固定支架示意图 图4根系生长不意图 图5线编薄竹帘示意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湿地淹水区植树的方法,其特征是所种植的树苗是种在一个侧壁开放性强、无上盖和下底的种植台中,并辅助苗木固定支撑架;所述的种植台,使用透气砖错层排列方式在湿地里垒砌,其内径大于所植树木带的土球外径20?50cm,高度高出常年平均水位20?35cm;在种植台内壁衬1层用1?2mm薄竹片线编而成的薄竹帘,以防止土壤通过砖的间隔散出;所种植的树种为水生、湿生或沼生树种;所用的固定支撑架以小径竹或木棍搭成,树苗上的支撑点为树高的1/2?3/5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敏杰仝川邹芳芳邹双全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