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兆林专利>正文

一种针茶和扁茶两用炒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910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炒制针茶和扁茶的两用炒制机,其构造包括炉灶和动力减速装置两部分组成,其技术特征在于:a、方框形的炉架(9)焊接在机架(3)上,四周围着护板(6),炉架(9)上平面两侧各用轴座(13)固定着导轴(12)的两端,并在前后装着罩板(11)(14),内部占有通风孔的炉栅(8)焊接在顶平面内沿上,前后成斜度的炉堂板(7)焊接在炉架(9)顶平面的下方,炉栅(8)与炉堂板(7)之间的空间填充有岩棉,b、长方形的锅架(4)前后设置着遮焰保温板(15)(19),后部中间装着连杆座(18),两侧下面装有导套(16),串配在炉架(9)顶面两侧的导轴(12)上,两头装有轴承的连杆(2),一头连结曲臂(1),另一头由连杆肖(10)装配在连杆座(18)上,c、茶锅(5)四周焊接着锅圈(17),一侧装着提甩(21),相对于提甩(21)的肖后方锅圈(17)的延长段用肖轴(20)与锅架铰连,并有随机附件塑料管棒(23)。(*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茶叶加工机械,特别适合于家庭中、高档针茶或扁茶的茶叶加工使用。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及银针和松针茶叶都是我国高档名茶,龙井茶其外形要求扁而平直,两面光滑,色泽嫩黄而翠绿。龙井炒制历来是手工制作,龙井制作难度高,所以同样青叶各人制作后的销售价就悬殊极大,以致大部份龙井茶都是中、下级水平。为使龙井茶的炒制机械化,近四年来也研制生产了不少扁茶机械,如申请号为94224901.1,名称为小型扁茶机;如专利号为902204948,名称为炒茶机。这两种机型都适合用户,结构也各不相同,炒制的茶叶也成扁平状,但其共同缺点是与龙井茶外形要求扁而平直光滑的外形相差甚远,色泽也太暗,而且杀青与最后炒干工序仍要抑仗手工炒制,因而虽有茶机产出,但销售不多,并且买而不用也不少。针茶尚无茶炒机械,而手工炒制的针茶都达不到圆和直的质量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能全程炒制出外形质量达到中上档水平的扁茶和针茶的两用炒制机。本技术结构构思设计出长槽形茶锅和曲线形锅底,利用茶锅光滑的锅壁和特殊的锅形使茶叶在茶锅内随茶锅往复运动中自然滚翻及有规律地理条,促使茶叶快速形成条束,解决直的问题;采用轻重适度的塑料管棒放在茶锅内随茶锅运动滚压茶叶,使茶叶扁而贴紧;快速地在锅壁上或茶叶与茶叶相互摩擦过程中达到茶叶表面光滑的要求。其机械性能虽是单一的,而茶叶品种极多,又有高山、平原,阳照面、背阴面,肥地、瘦地之分,产出不同质地茶叶,因而在研究试制、实验炒制过程中,积累了不同质地的茶叶炒制工艺。实践证明只有机械与炒制工艺的配合,才能炒出高质量的扁茶和针茶。(在此,对制茶工艺不作陈述。)本技术是针状茶和扁形茶两用炒制机,其构造包括炉灶和动力减速装置两部分组成,其技术特征在于a、方框形的炉架(9)焊接在机架(3)上,四周围着护板(6)其中一方护板(6)上开有风口,设有风门和鼓风机,用来调空炉温,炉架(9)上平面两侧各用轴座(13);固定着导轴(12)的两端,并在前后装着罩板(11)(14),内部是占有通风孔的炉栅(8)焊接在平面的内沿上,炉栅(8)的内底面上焊接着若干条三角形隔条(22),把栅面分为若干槽,用来放置燃料,前后成斜度的炉堂板(7)焊接在炉架(9)顶平面的下方,炉栅(8)与炉堂板(7)之间上部空间填充岩棉,以阻隔热量外传。b、长方形的锅架(4)前后设置遮焰保温板(15)(19),后部中间装着连杆座(18),两侧下面装有导套(16),串配在炉架(9)顶面两侧的导轴(12)上,导轴(12)承载着锅架(4)和茶锅(5),两头装有轴承的连杆(2),一头连接曲臂(1),另一头由连杆肖(10)装配在连杆座(18)上,当动力传至曲臂(1),通过连杆(2)带动锅架(4)顺导轴(12)产生往复直线运动。c、茶锅(5)内部在低于锅口的位置被分隔成两端封闭的若干长槽,槽底成曲线形,在茶锅(5)四周焊接锅圈(17),当茶锅(5)平放在锅架(4)内时起限位支承作用,并在锅圈(17)的一侧装着提甩(21),相对于提甩(21)的前后方锅圈(17)的延长段用肖轴(20)与锅架(4)铰连,以肖轴(20)为圆心,抓起提甩(21),可将茶锅(5)翻转150°以上,以便将炒好的茶叶倒入备用的容器内。塑料管棒(23)是炒制扁形茶叶的专用附件,在制作扁茶时,放入锅内起压扁茶叶的作用。本技术的优点是一机二用,结构简单合理,机型小、重量轻、噪声小、易操作。全程机械炒制用电220伏,每小时产量一公斤左右,比手工提高七倍,燃料尚仅是手工制茶的四分之一。质量好,茶叶外形扁而平直,两面光滑、色泽嫩黄而翠绿,扁茶与手工制茶中上等水平相同,炒制的针茶超过手工制茶水平,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附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针茶与扁茶两用炒制机的侧视图。b、为本技术折除茶锅和锅架后的俯视图。附图2a、为本技术的炉灶内部结构剖视图。b、为本技术的附件塑料管棒图。附图3a、为本技术的锅架与茶锅侧视图。b、为本技术的茶架翻转示意图。附图字母A、表示电机;B、减速传动装置;C、岩棉;D、风门;E、鼓风机;F、传动件、G、电器开关。附图数字编号名称1、为曲臂;2、连杆;3、机架;4、锅架;5、茶锅;6、护板;7、炉堂板;8、炉栅;9、炉架;10、连杆肖;11、罩板;12、导轴;13、轴座;14、罩板;15、遮焰保温板;16、导套;17、锅圈;18、连杆座;19、遮焰保温板;20、肖轴;21、提甩;22、三角隔板;23、塑料管棒。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过程作进一步描述抓起提甩(21),露出炉栅(8),在炉栅(8)的槽内均匀的散上已引燃的炭,再均匀的散上一层未燃的炭或煤类,开动鼓风机使火旺发并使其燃烧无死角,然后放下茶锅(5)起动电机,带动减速传动装置运转,曲臂(1)成圆周运动,通过连杆(2)牵动锅架(4)顺导轴(12)变为往复直线运动,随即将茶叶放入茶锅(5),使茶锅(5)内各槽的数量均匀,按照制茶工艺要求,察看茶叶形状及湿度适时开关鼓风机或炉门调控锅温,此时茶叶在锅内随茶锅(5)的运动,在锅内翻滚,并在锅形及运动速度的影响下有规律地理顺茶叶,快速形成条束,要按茶叶炒制工艺要求及时停机抓起提甩(21)翻转茶锅(5)将茶叶倾入备用的容器内。如果炒制扁形茶叶,按扁茶炒制工艺要求适时向茶锅(5)内投放塑料管棒(23),在茶锅(5)的往复运动作用下,塑料管棒(23)便在滚动,从而将茶叶渐渐压扁,并按制茶工艺要求及时拿出塑料管棒(23)和及时停机倒出茶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炒制针茶和扁茶的两用炒制机,其构造包括炉灶和动力减速装置两部分组成,其技术特征在于a、方框形的炉架(9)焊接在机架(3)上,四周围着护板(6),炉架(9)上平面两侧各用轴座(13)固定着导轴(12)的两端,并在前后装着罩板(11)(14),内部占有通风孔的炉栅(8)焊接在顶平面内沿上,前后成斜度的炉堂板(7)焊接在炉架(9)顶平面的下方,炉栅(8)与炉堂板(7)之间的空间填充有岩棉,b、长方形的锅架(4)前后设置着遮焰保温板(15)(19),后部中间装着连杆座(18),两侧下面装有导套(16),串配在炉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兆林
申请(专利权)人:马兆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