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89433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5 2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其在采用鼓状的加压辊时,能够防止剥离性能的恶化或定影性恶化而导致的光泽度下降。该定影装置包括有定影部件(21)、加压部件(31)和夹持形成部件(26),在夹持形成部件(26)中沿着记录媒介的搬送方向从上游侧向着下游侧设置有定影夹持导入部(26c),和由对应于加压部件(31)的表面形状的凹状部构成的圆弧形状部(26b),和以与加压部件(31)为非接触的状态来向加压部件(31)的方向突出的突起部(26a),突起部(26a)以对应于鼓起量的尺寸在长边方向中央形成为凹状,其中的鼓起量相当于事先从加压部件(31)的外形部来预先变形的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其在采用鼓状的加压辊时,能够防止剥离性能的恶化或定影性恶化而导致的光泽度下降。该定影装置包括有定影部件(21)、加压部件(31)和夹持形成部件(26),在夹持形成部件(26)中沿着记录媒介的搬送方向从上游侧向着下游侧设置有定影夹持导入部(26c),和由对应于加压部件(31)的表面形状的凹状部构成的圆弧形状部(26b),和以与加压部件(31)为非接触的状态来向加压部件(31)的方向突出的突起部(26a),突起部(26a)以对应于鼓起量的尺寸在长边方向中央形成为凹状,其中的鼓起量相当于事先从加压部件(31)的外形部来预先变形的量。【专利说明】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更详细的说就是,是关于使用传送带来作为定影部件的传送带定影机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是在执行了以下的工序之后来获得复印输出的,即,通过调色剂来对形成在潜像载置体的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可视像处理,并在调色剂像被转印到记录纸等的记录媒介上后再施加热以及压力。作为图像形成装置所使用的定影方式之一,是采用了夹着记录纸的搬送路径来相向而对地抵接的定影辊及加压辊的热辊定影方式。在该方式中,是通过设置在定影辊内的热源的热和加压辊的夹持作用来以热和压力使得调色剂像熔融和渗透的。在热辊定影方式中,由于辊的热容量大而导致到达定影温度为止的启动需要时间。于是,作为改善定影温度的启动的构成,公知的是采用热容量比辊小的定影带的带定影方式(如专利文献I所示)。图11所示是该构成的示意图。在该图中,定影装置包括有定影带E、设量在定影带E的内部里的金属导热体J、热源K以及借助于所述定影带E与所述金属导热体J相接后形成夹持的加压辊S。在该构成中,相对于通过所述夹持的被定影材料的转印纸(未图示)来加热及加压后进行定影处理。在上述构成中,金属导热体J是通过所述热源K来加热的管部件。所述金属导热体J被固定,所述定影带E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该金属导热体来移动,在所述金属导热体J和所述加压辊L借助于所述定影带E被压接后形成所述夹持的同时,来对定影带E的移动进行导向。然而,作为载置有通过定影装置定影的调色剂像的记录媒介之一,具有记录纸等的含水分较多的材质。这样的记录媒介在通过定影夹持部时会因为双金属条(bimetallic strip)效果而产生卷曲(curl),并可能导致定影带的缠绕。为了减少卷曲,公开有在定影夹持部的下游侧的记录媒介的搬送路径里形成有突起部的构成(如专利文献2所示)。在专利文献2中,是在被设置在夹持形成部件的记录媒介搬送方向下游侧,包括定影膜的加热管导向的一部分里设置了突起部,并由突起部将通过定影夹持部的记录媒介以弯曲到与定影带相反侧里的状态搬送后来抑制卷曲的发生。卷曲的发生得到抑制后被搬送的记录媒介的先端在通过定影夹持部的位置时,由被配置在与定影带为非接触的状态里的分离部件来剥离。【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9-341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OO3-2I59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突起部如前所述地,在构成加热管导向或定影夹持的夹持形成部件中采用一体化时,就可能产生以下的问题。与构成定影夹持部的夹持形成部件相向而对,将定影带按压到夹持形成部件上的加压辊为了使得轴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均匀化,考虑到轴方向端部处的放热,有时候沿着轴方向的形状是呈鼓状的。在这样的构成中,相对于分离部件与夹持形成部件的长边方向平行后来配置先端,在定影夹持部中,夹持形成部件的长边方向上和加压辊相向而对的表面处的间隙在长边方向中央和两端部处是不同的。因此,在通过定影夹持的记录媒介的厚度方向上,从夹持形成部件表面至与其相向而对的记录媒介的表面的间隔不同于与分离部件相向而对的间隔时,分离部件对记录媒介的剥离性能就会下降。另一方面,在定影夹持部中,当与夹持形成部件的长边方向平行的加压辊的轴方向上的相对间隔一直不同时,定影夹持部处记录媒介对定影带的接触就会不充分,定影性就会恶化。因而产生光泽度下降等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鉴于上述以往的定影装置中的问题,来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在采用具有鼓状的形状的加压辊时,能够防止剥离性能的恶化或定影性恶化而导致的光泽度下降的构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环状的定影部件,其具有可挠性;在轴方向上形成鼓形状的加压部件,其被配置为与所述定影部件相向而对;夹持形成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定影部件的内周侧后借助于所述定影部件和所述加压部件压接,并通过所述定影部件和所述加压部件来形成将未定影图像定影到记录媒介上的定影夹持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持形成部件中沿着所述记录媒介的搬送方向从上游侧向着下游侧,设置有定影夹持导入部,和由对应于所述加压部件的表面形状的凹状部构成的圆弧形状部,和以与所述加压部件为非接触的状态来向所述加压部件的方向突出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以对应于鼓起量的尺寸在长边方向中央形成为凹状,其中所述鼓起量相当于事先从所述加压部件的外形部来预先变形的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突起部的长边方向中央以对应于相当于事先从所述加压部件的外形来变形后的量的鼓起量的尺寸被形成为凹状。因此,在加压部件按压时就与所述分离部件的长边方向平行。其结果就是,在加压部件按压时,鼓起量被消除而获得了从凹状到平行于分离部件的长边方向的状态。由此,在记录媒介的厚度方向上,因为定影夹持部和记录媒介之间的间隔以及分离部件和记录媒介之间的间隔相等,就能够确保分离部件对记录媒介的剥离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用于说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模式图。图2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构成的模式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中定影夹持部附近的概要构成图。图4是用于图2所示定影装置中的保持部件的立体图。图5是将用于图2所示定影装置中的夹持形成部件取下时的立体图。图6是用于图2所示定影装置中的夹持形成部件的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夹持形成部件的截面图。图8是对用于图2所示定影装置中的夹持形成部件的形状进行设定的图。图9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特征的原理图,其中,图9(A)是现有技术,图9(B)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0(A)、图10(B)是用于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特征的图。图11是用于说明使用定影带的定影装置的以往构造的模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图1所示是使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图1中的图像形成装置I是由串列型彩色打印机来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I在其本体内部的上方设置有罐收容部101。在该罐收容部101里装卸自如地设置了 4个调色剂罐102Y、102M、102C、102K。这些调色剂罐102Y、102M、102C、102K里分别收容了对应的各色调色剂(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在罐收容部101的下方设置有中间转印单元85。中间转印单元85包括有中间转印带78,和4个一次转印偏压辊79Y、79M、79C、79K,和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环状的定影部件,其具有可挠性;在轴方向上形成鼓形状的加压部件,其被配置为与所述定影部件相向而对;夹持形成部件,其被配置在所述定影部件的内周侧后借助于所述定影部件和所述加压部件压接,并通过所述定影部件和所述加压部件来形成将未定影图像定影到记录媒介上的定影夹持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持形成部件中沿着所述记录媒介的搬送方向从上游侧向着下游侧,设置有定影夹持导入部,和由对应于所述加压部件的表面形状的凹状部构成的圆弧形状部,和以与所述加压部件为非接触的状态来向所述加压部件的方向突出的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以对应于鼓起量的尺寸在长边方向中央形成为凹状,其中所述鼓起量相当于事先从所述加压部件的外形部来预先变形的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德田哲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