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酸、保水、强效林业专用化肥技术及助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84917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5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酸、保水、强效林业专用化肥技术及助剂,包括将凹凸帮土、电厂秸秆灰、六偏磷酸钠与半胱氨酸混合加入自来水中配成悬浊液,加入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双氧水,伽马射线辐照后干燥至恒重,粉碎过筛,所得粉末与聚丙烯酸铵混合即得林业专用化肥助剂,将所述助剂添加到普通化肥中造粒,即获得林业专用化肥。该化肥具有保水、保肥且能够改良酸性土壤的优点,同时,利用电厂秸秆灰作为原料,将电厂秸秆灰变废为宝,节约了成本,更有利于林业的大规模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酸、保水、强效林业专用化肥技术及助剂,包括将凹凸帮土、电厂秸秆灰、六偏磷酸钠与半胱氨酸混合加入自来水中配成悬浊液,加入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双氧水,伽马射线辐照后干燥至恒重,粉碎过筛,所得粉末与聚丙烯酸铵混合即得林业专用化肥助剂,将所述助剂添加到普通化肥中造粒,即获得林业专用化肥。该化肥具有保水、保肥且能够改良酸性土壤的优点,同时,利用电厂秸秆灰作为原料,将电厂秸秆灰变废为宝,节约了成本,更有利于林业的大规模使用。【专利说明】一种耐酸、保水、强效林业专用化肥技术及助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适合于酸性土壤的、保水、强效林业专用化肥技术及助剂,尤其涉及的是一种耐酸、保水、强效林业专用化肥技术及助剂。
技术介绍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0.36%,比1949年的8.6%净增11.76个百分点。我国森林面积居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之后,列世界第五位;森林蓄积量居巴西、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刚果民主共和国之后,列世界第六位。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6168.84万公顷,蓄积19.61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列世界第一位。然而,总体上看,我国森林资源仍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30.3%的2/3,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0.62公顷的1/4,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蓄积量68.5位方米的1/7。造林良种使用率仅为51%,与林业发达国家的80%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除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外,在我国现有森林中,中、幼龄林比重较大,面积占乔木林面积的67.25%,蓄积量占森林蓄积量的40.03%。因此,发展林业丰产技术,稳步提高森林的总量和质量,是当前我国林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在诸多林业丰产技术中,化肥的使用成本低、见效快,已得到大面积应用,取得明显效果。然而,林区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带。由于斜坡效应,林区水肥流失严重,水肥利用率低,导致干旱和环境污染。此外,由于近年来酸雨频发,再加上某些树种(如桉树)根部分泌酸性物质,导致大面积林区尤其是我国南方林区土壤酸化。因此,针对当前林业生产上存在的以上问题,需要发展林业专用的先进化肥,以促进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现有先进化肥主要为缓/控释肥,它是指能减缓或控制养分释放速度的新型肥料,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德国的BASF公司是制造缓释肥料的先驱,1924年取得第一个制造脲醛肥料的专利,并于1955年工业化。此后,国内外陆续发展了缓/控释化肥技术。20世纪60年代以后,缓/控释肥料的研发取得较大进展。美国相继开发了硫磺包膜尿素、聚合物包膜肥料、热固型树脂包膜肥料、脲甲醛包膜尿素、硫磺/聚合物复合包膜肥料以及无机化合物包膜肥料等。这些类型的缓/控释肥料在日本、德国、加拿大、以色列等国也被研制成功。世界缓/控释肥料年消费总量约100万吨,其中美国、加拿大约60万吨(约占60%),日本20万吨(约占20%)。当前,影响缓/控释肥料发展的最主要问题是价格问题。由于售价高,除日本外,美国、西欧90%的控释肥料用于草坪、苗圃等非农业市场。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进行长效碳铵的研制,从此中国开始了缓控释化肥的研制。从1983年开始,郑州工学院等先后研制出包膜型控释尿素3类换代产品,养分控制释放时间超过了 95天,突破了国内外营养材料包膜养分释放控制难度大的关键技术。此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所、华南农业大学、郑州工业大学等单位开展了不同类型缓/控释肥料的应用基础研究,有不少产品已经面世,如硫磺包膜肥料、树脂包膜肥料、聚合物包膜肥料、肥包肥型复合肥、尿酶抑制剂型长效尿素、硝化抑制剂型长效肥料、脲醛肥料等。尽管国内外缓控释肥料产量和消费量都在逐步增长,也取得不同程度的应用效果,但因其成本高,主要用于花卉、草坪等领域,在林业和农业上难以大规模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缓释材料或膜材料难以降解,长期施用可能会对土壤、根际微生物等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林业上应用的肥料,就品种而论与农业上的要求没有什么差异,但林业的生产周期长,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料的要求有所不同。苗木(或幼苗)阶段,主要要求速效肥料、根际施肥和叶面肥;造林及干材生长阶段,对氮磷钾全面需求;结实阶段,对磷需求大。由此可见,从苗期到造林至干材培育阶段,不同培育期对养分的需求差异较大,而现有缓控释肥料通常前期释放慢,后期释放迅速,难以与林业需肥规律相匹配,不利于林木的丰产培育。因此,应该转换思路,把对养分释放的控制转移到对流失的控制,在根际周围(施肥区)建立一个“营养库”,供林木“随需随取”,以满足林木不同时期对养分的需求。此外,现有缓释肥料没顾及对土壤墒情、养分流失和土壤酸化等环境问题的改善作用,不能满足当代林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发展一种保水、保肥和改良酸性土壤的林业专用强效肥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耐酸、保水、强效林业专用化肥技术及助剂,实现保水、保肥和改良酸性土壤。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耐酸、保水、强效林业专用化肥助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按重量计,将20~25份的凹凸棒土、10~15份电厂稻杆灰、I~2份六偏磷酸钠与I~2份的半胱氨酸加入到自来水中配成浓度为60~100g/L的悬浊液,在30~40°C下,搅拌20~40分钟; (2)取步骤(I)制得的悬浊液1L,加入2~4g丙烯酰胺,0.1~0.2g的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0.1~0.2g双氧水,在25~35°C下搅拌并用伽马射线辐照,然后在40~60°C下干燥至恒重,粉碎,过100目筛,制得粉末;(3)取步骤(2)制得的粉末10~15份与I~2份聚丙烯酸铵均匀混合,即得所述林业专用化肥助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I)中凹凸棒土粒度为为胶体级,粒度为100 ~800 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I)中电厂秸杆灰中硅碳质量比为1:1~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2)中伽马射线的辐照能量为I~5MeV,辐照剂量为5~50kGy,辐照持续时间为5~20分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3)中聚丙烯酸铵粒度为100~200目。一种耐酸、保水、强效林业专用化肥助剂,所述助剂采用上述方法制备获得。一种耐酸、保水、强效林业专用化肥,所述林业专用化肥是将上述助剂添加到普通化肥中造粒获得。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助剂的添加量占化肥总量的质量比为5~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普通化肥为尿素、膦酸一铵、氯化钾、氯化铵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造粒的方法为转鼓造粒或挤压造粒。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原理为,首先利用六偏磷酸钠将凹凸棒土 -秸杆灰分散开,将半胱氨酸通过-NH2静电吸引到凹凸棒土 -电厂秸杆灰表面,使凹凸棒土-电厂秸杆灰表面带有-C00H,然后以N,N’ -亚甲基双丙烯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酸、保水、强效林业专用化肥助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按重量计,将20~25份的凹凸棒土、10~15份电厂秸秆灰、1~2份六偏磷酸钠与1~2份的半胱氨酸加入到自来水中配成浓度为60~100g/L的悬浊液,在30~40℃下,搅拌20~40分钟;(2)取步骤(1)制得的悬浊液1L,加入2~4g丙烯酰胺,0.1~0.2g的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0.1~0.2g双氧水,在25~35℃下搅拌并用伽马射线辐照,然后在40~60℃下干燥至恒重,粉碎,过100目筛,制得粉末;(3)取步骤(2)制得的粉末10~15份与1~2份聚丙烯酸铵均匀混合,即得所述林业专用化肥助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冬清吴正岩余增亮吴丽芳张桂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