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8072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9 12:17
一种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包含一个基座,及一个连动件。该连动件呈弧状且滑行于该基座,并具有反向且分别安装一个踩踏单元、一个座椅单元的一个第一端与一个第二端,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沿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位差随该连动件与该基座的定点位置不同而变化。借此,只需滑动该连动件,就能够利用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位差的变化,改变该踩踏单元、该座椅单元的相对位置,供使用者选择以坐姿和半躺坐姿的运动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包含一个基座,及一个连动件。该连动件呈弧状且滑行于该基座,并具有反向且分别安装一个踩踏单元、一个座椅单元的一个第一端与一个第二端,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沿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位差随该连动件与该基座的定点位置不同而变化。借此,只需滑动该连动件,就能够利用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位差的变化,改变该踩踏单元、该座椅单元的相对位置,供使用者选择以坐姿和半躺坐姿的运动模式。【专利说明】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健身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变换运动姿势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
技术介绍
参阅图1、图2,以美国专利第6071215号案的健身装置I为例,主要包含有一个基座11、设置在该基座11上的一个踩踏单元12、设置在该踩踏单元12上的一个第一座椅13、枢设在该基座11上且位于该踩踏单元12 —侧的一个支架14、设置在该支架14 一端的一个第一扶手15、滑行于该支架14的一个第二座椅16、可收纳的枢设在该踩踏单元12上的一个拉绳组17,及枢设在该支架14另一端的一个踏板组18。该拉绳组17具有卷绕在该踩踏单元12内的一条拉绳171,及一个第二扶手172。当该支架14呈垂立状态时,使用者能够以坐姿乘坐在该第一座椅13,双手扶持该第一扶手15,然后,以双脚踩踏该踩踏单元12,达到运动效果。或当该支架14呈水平状态时,使用者能够以半躺坐姿乘坐在该第二座椅16,双手扶持该第二扶手172,双脚靠置在该踏板组18,然后以该拉绳171的伸缩作用与该第二座椅16的滑移效果,达到运动效果。借此,以不同的乘坐姿势,达到不同的运动效果。然而,前述健身装置I虽然能够改变使用者的坐姿,却必须安装两个座椅(第一座椅13、第二座椅16)、两个扶手(第一扶手15、第二扶手172),及两组踩踏元件(踩踏单元12、踏板组18),不但构造复杂,且使用操作也相当繁琐,而不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能够变换运动姿势,且构造精简、使用操作容易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健身装置具有供使用者双脚踩踏运动的一个踩踏单元,及供使用者乘坐的一个座椅单元,本专利技术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包含一个基座,及一个连动件。该连动件呈弧状,滑行于该基座,并具有反向且分别安装该踩踏单元、该座椅单元的一个第一端与一个第二端,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沿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位差随该连动件与该支点的定点位置不同而变化。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基座具有一个本体,及立置在该本体上且作为支点的一个立架,该立架具有形成在一个顶面的一个滑合部,且该连动件还具有形成在一个底面且依循前述弧度延伸的一对合部,该对合部与该滑合部相互配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滑合部为一个凹槽,该对合部为一个凸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座椅单元随该连动件的第二端远离该立架时,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沿垂直方向的位差最大、沿水平方向的位差最小,该座椅单元随该连动件的第二端邻近该立架时,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沿垂直方向的位差最小、沿水平方向的位差最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支架单元还包含有安装在该立架且固定该连动件于定点位置的一个定位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定位件螺穿该立架且迫抵该连动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支架单元还包含有一个把手组,该把手组枢设在该连动件,且在交迭于该连动件的一个第一位置,及远离该连动件的一个第二位置间摆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把手组具有形成在一端且枢设在该连动件第一端的一个枢结端、形成在另一端且供握持的一个握持部,及连结该枢结端与该握持部且依循该连动件延伸的一个弧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把手组的握持部具有间距大于该座椅单元宽度的两个握把,使前述握把于该第一位置时分列在该座椅单元两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把手组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握持部配合该弧杆远离该座椅单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只需滑动该连动件,就能够利用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位差的变化,改变该踩踏单元、该座椅单元的相对位置,供使用者以坐姿或半躺坐姿达到运动效果,不但组件相当精简,且使用操作容易。【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美国专利第6071215号案的健身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显示前述美国专利第6071215号案的健身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说明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一个立体图,显示该较佳实施例沿垂直方向的位差扩大,沿水平方向的位差变小;图5是一个正视图,显示使用者以坐姿乘坐在一个座椅单元上;图6是一个立体图,显示该较佳实施例沿垂直方向的位差变小,沿水平方向的位差扩大 '及图7是一个正视图,显示使用者以半躺坐姿乘坐在该座椅单元上。【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下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从下述实施方式所体现的精神来理解本专利技术,各技术术语可以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实质来作最宽泛的理解。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构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参阅图3、图4,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支架单元与一个踩踏单元2、一个座椅单元3组装成一个健身装置。该踩踏单元2供使用者双脚踩踏运动。该座椅单元3供使用者乘坐,并具有一个坐垫31,及一个背垫32。该支架单元包含一个基座4、一个连动件5、一个定位件6,及一个把手组7。该基座4具有一个本体41,及立置在该本体41上且作为支点I的一个立架42。该立架42具有形成在一个顶面的一个滑合部421。该滑合部421在本较佳实施例为一个凹槽。该连动件5呈内凹弧状,且可位移的滑行于该基座4的立架42。该连动件5具有安装该踩踏单兀2的一个第一端51、反向于该第一端51且安装该座椅单兀3的一个第二端52,及形成于该连动件5底面且配合该连动件5内凹弧状延伸的一个对合部53。该对合部53在本较佳实施例为一个凸轨,且该对合部53可滑动地与该滑合部421相互配合。值得一提的是,连动件5也能够省略该对合部53的设置,直接与该滑合部421相互滑合;且该对合部53也能够是一个圆形管件,与大致呈C形的滑合部421相互配合;或该连动件5本身能够是单圆形管件、双圆形管件等,分别与大致呈C形的单滑合部421、双滑合部421相互配合。该定位件6螺穿该立架42且迫抵该连动件5稳定于该定点位置。该把手组7具有形成在一端且枢设在该连动件5第一端51的一个枢结端71、形成在另一端且供握持的一个握持部72,及连结该枢结端71与该握持部72且依循该连动件5延伸而与该连动件5有相对应弧状的一个弧杆73。握持部72具有间距大于该坐垫31宽度的两个握把721。使用时,该把手组7能够以该弧杆73在交迭于该连动件5的一个第一位置(如图6、图7),及与远离该连动件5的一个第二位置(如图3、图5)间摆动。且该把手组7以该弧杆73交迭于该连动件5时,该握持部72沿垂直方向的位置不超过该座椅单元3。参阅图3、图5,当该连动件5以该对合部53沿该立架42的滑合部421滑移至以该第一端51邻近该立架42时,该第一端51与该第二端52,及安装在该第二端52与该第一端51的座椅单元3与踩踏单元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健身装置的支架单元,该健身装置具有供使用者双脚踩踏运动的一个踩踏单元,及供使用者乘坐的一个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单元包含:一个基座;及一个连动件,呈弧状,滑行于该基座,并具有反向且分别安装该踩踏单元、该座椅单元的一个第一端与一个第二端,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沿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位差随该连动件与该基座的定点位置不同而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培明廖怡君
申请(专利权)人:力山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