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震反射同相轴等时性的确定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462003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8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震反射同相轴等时性的确定方法及系统,所述的方法包括:采集地震数据;对所述的地震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得到与所述地震数据对应的频宽以及主频;根据所述的频宽以及主频对所述的地震数据进行选择性滤波,得到不同主频的地震体;确定所述不同主频的地震体对应的反射同相轴的倾角;根据所述的反射同相轴的倾角以及地震数据确定反射同相轴的等时性;根据所述反射同相轴的等时性生成等时地层切片,进行油气勘探。在对地震数据分频基础上,结合倾角计算和数据体融合显示,有效判断了地震反射同相轴等时性,从而推动了地震沉积分析技术的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震反射同相轴等时性的确定方法及系统,所述的方法包括:采集地震数据;对所述的地震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得到与所述地震数据对应的频宽以及主频;根据所述的频宽以及主频对所述的地震数据进行选择性滤波,得到不同主频的地震体;确定所述不同主频的地震体对应的反射同相轴的倾角;根据所述的反射同相轴的倾角以及地震数据确定反射同相轴的等时性;根据所述反射同相轴的等时性生成等时地层切片,进行油气勘探。在对地震数据分频基础上,结合倾角计算和数据体融合显示,有效判断了地震反射同相轴等时性,从而推动了地震沉积分析技术的发展。【专利说明】一种地震反射同相轴等时性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关于石油勘探
,特别是关于基于地震沉积学的油气勘探技术,具体的讲是一种地震反射同相轴等时性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地震采集与处理技术的进步,地震沉积学在油气勘探中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地层切片技术是地震沉积学分析的关键技术之一。地层切片是利用沿两个等时界面间等比例插出的一系列层面进行切片来研究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平面展布的技术。目前常用的切片技术有时间切片、沿层切片和地层切片。下面逐一进行介绍。时间切片是沿某一固定地震旅行时对地震数据体进行切片显示,切片方向是沿垂直于时间轴的方向;沿层切片(水平切片)是沿某一个没有极性变化的反射界面的切片,它更倾向于具有地球物理意义,即沿着或平行于追踪地震同相轴所得的层位进行切片;而地层切片则是以追踪的两个等时沉积界面为顶底,在顶底间等比例内插出一系列的层位,沿这些内插出的层位逐一生成切片。地震切片地质效果的优劣取决于所切地震反射同相轴是否等时。地震地层学认为,地震反射具有等时性,并据此在定性分析中恢复地层信息,主导了过去几十年的地震地质解释。近年来地震沉积学研究推翻了这一认识。曾洪流等人在Permain盆地Kingdom Abo储层研究中发现,在前积的碳酸盐岩台地边缘和斜坡沉积中,主反射同相轴并不沿倾斜的地质时间界面。通过对三角洲前积体中常见的平行倾斜界面模型进行正演,结果发现地震频率成分控制了地震反射同相轴的倾角和结构。高频地震数据倾向于反映较薄的等时倾斜沉积单元(时间地层单元),而低频地震数据则倾向于反映较厚的岩相单元(穿时单元)。但这一方法无法直接判断实际使用的地震资料同相轴的等时性,只能通过解释人员比较不同频率地震剖面反射结构来判断反射同相轴是否等时,因此具有判断随意性强、精度依赖于解释人员经验、方法缺乏通用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地震反射同相轴是否等时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小波分频、倾角计算和数据体融合显示的反射同相轴等时性分析技术,解决了因沉积地层厚度小、横向变化快、阻抗差异小,常规地震剖面分辨率低,很难确定同相轴是否等时的难点,突破性的运用小波分频、倾角计算和数据体融合相结合的技术有效预测了同相轴的等时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地震反射同相轴等时性的确定方法,包括:采集地震数据;对所述的地震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得到与所述地震数据对应的频宽以及主频;根据所述的频宽以及主频对所述的地震数据进行选择性滤波,得到不同主频的地震体;确定所述不同主频的地震体对应的反射同相轴的倾角;根据所述的反射同相轴的倾角以及地震数据确定反射同相轴的等时性;根据所述反射同相轴的等时性生成等时地层切片,进行油气勘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了一种地震反射同相轴等时性的确定系统,包括: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地震数据;频谱分析装置,用于对所述的地震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得到与所述地震数据对应的频宽以及主频;滤波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的频宽以及主频对所述的地震数据进行选择性滤波,得到不同主频的地震体;倾角确定装置,用于确定所述不同主频的地震体对应的反射同相轴的倾角;等时性确定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的反射同相轴的倾角以及地震数据确定反射同相轴的等时性;油气勘探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反射同相轴的等时性生成等时地层切片,进行油气勘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地震反射同相轴等时性的确定方法及系统,通过频谱分析,明确地震数据频带范围;在有效频带范围内,对地震数据做分频处理,获得高、低频地震数据;分别计算高、低频地震数据反射倾角并将计算结果相减得到倾角差体;将倾角差体和原始地震数据融合,直观显示地震反射同相轴等时性,从而推动了地震沉积分析技术的发展。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反射同相轴等时性的确定方法的实施方式一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反射同相轴等时性的确定方法的实施方式二的流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反射同相轴等时性的确定方法的实施方式二的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反射同相轴等时性的确定系统的实施方式一的结构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反射同相轴等时性的确定系统的实施方式二的结构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反射同相轴等时性的确定系统的实施方式三的结构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LI测线的地震剖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LI测线的频谱分析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LI测线的20hz分频剖面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LI测线的60hz分频剖面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LI测线的20hz分频剖面的反射倾角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LI测线的60hz分频剖面反射倾角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LI测线的倾角差剖面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LI测线的倾角差与地震剖面融合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中得到的T3等时地层切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反射同相轴等时性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由图1可知,所述的方法包括:SlOl:采集地震数据;S102:对所述的地震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得到与所述地震数据对应的频宽以及主频。频谱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地震数据的频宽和主频,为步骤S103选择性滤波做准备。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频谱分析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方法实现。S103:根据所述的频宽以及主频对所述的地震数据进行选择性滤波,得到不同主频的地震体。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反射同相轴等时性的确定方法的实施方式二的流程图,由图2可知,步骤S103具体包括:S203:根据所述的频宽以及主频确定所述地震数据的有效频带范围;S204:在所述的有效频带范围内,通过Marr小波对所述的地震数据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震反射同相轴等时性的确定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方法包括:采集地震数据;对所述的地震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得到与所述地震数据对应的频宽以及主频;根据所述的频宽以及主频对所述的地震数据进行选择性滤波,得到不同主频的地震体;确定所述不同主频的地震体对应的反射同相轴的倾角;根据所述的反射同相轴的倾角以及地震数据确定反射同相轴的等时性;根据所述反射同相轴的等时性生成等时地层切片,进行油气勘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启林苏明军张兆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