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参数识别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区段定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61879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8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参数识别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区段定位方法,在各线路出口及分支处安装接地故障检测装置,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选定频带将每条线路在零序网络中简化为一电容模型,利用接地故障检测装置测量的零序电压、零序电流求解电容值;后依据得到的电容值的正负来判断故障点是否在该区段内,最后判断计算电容值为负且离母线最远者为故障点所在区段,该方法原理简单,易于实现,能够快速、可靠地进行故障区段定位,该方法既可用于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系统,也可用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配电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各线路出口及分支处安装接地故障检测装置,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选定频带将每条线路在零序网络中简化为一电容模型,利用接地故障检测装置测量的零序电压、零序电流求解电容值;后依据得到的电容值的正负来判断故障点是否在该区段内,最后判断计算电容值为负且离母线最远者为故障点所在区段,该方法原理简单,易于实现,能够快速、可靠地进行故障区段定位,该方法既可用于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系统,也可用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配电系统。【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系统故障区段定位的方法,具体涉一种。
技术介绍
配电网与用户直接相连,其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是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重要研究内容。传统的配电网线路多采用辐射供电方式,分支点处无断路器和控制设备,恢复供电所需时间长,影响了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自愈”将成为电网的基本功能,而故障区段定位作为自愈的基础,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研究内容。我国配电网大多采用中性点小电流接地方式,受中性点接地方式、配电网规模、过渡电阻等因素的影响,故障选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圆满解决,区段定位更无从谈起。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相间故障时会产生较大的短路电流,其区段定位易于实现。但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短路电流小,流过故障和非故障线路的电流变化仅为对地电容电流的变化。特别当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且采用过补偿方式工作时,利用工频量的变化难于区分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故对于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只能采用暂态量进行选线,且单相接地时,接地电容电流的暂态分量可能比稳态值大几倍到几十倍。基于暂态信号的选线方法灵敏度较高且不受消弧线圈的影响,但现有方法大多有待完善。在现有的利用暂态量方法中,首半波法是基于单相接地故障发生在故障相电压接近最大值附近这一假设条件,而在相电压过零附近故障时,暂态量微弱,难于满足要求。小波分析法虽然可以比较精确的提取故障信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该方法对微变量过于敏感,抗干扰能力差;当故障点经大过渡电阻接地时,该方法不能进行。行波法由于故障后行波波头难于准确捕捉,且采样频率要求高等因素,难于实现。基于以上种种因素可以看出,小电流接地系统的选线问题一直是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而区段定位研究成果更无从谈起,所以研究故障区段定位方法将会对配电网的智能化带来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该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选定首容性频带将每条线路在零序网络中简化成电容模型,在指定的电压参考方向以及电流参考方向下利用线路测量点处的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求解电容值,依据所述电容值的正负判断故障点是否在电容值所对应测量点的后方线路上,从而实现故障点的区段定位。若与某测量点Tp对应的电容值为负,则判定故障点在测量点Tp的后方线路上。所述电压参考方向为测量点相对于地,电流参考方向为由母线到线路。所述首容性频带为150Hz?600Hz。所述定位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步骤一: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在线路测量点处对零序电压以及零序电流进行同步采样,然后通过模数转换器将采样得到的零序电压以及零序电流转化为数字量;步骤二:对所述数字量进行频带为150Hz~600Hz的带通滤波处理,获得对应于频带的零序电流分量和零序电压分量,用两点数值微分公式求取零序电压分量的导数值,然后利用零序电流分量与所述导数值的比值并结合最小二乘算法识别出对应的电容值;步骤三:从电容值为负的区段中选择出距离变电站最远的区段,所述距离变电站最远的区段为故障区段。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专利技术所述,利用首容频段的思想,通过求取由线路简化的电容模型所对应的电容值作为故障区段定位的依据,该方法原理简单,易于实现,能够快速、可靠地进行故障区段定位,该方法既可用于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系统,也可用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配电系统。【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有η条出线的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对应的零序网络。图2为首容性频带里单相接地故障的零序等效简化网络图。图3为首容性频带里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点前方的零序简化网络。图4为IOkv配电系统模型。图5为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系统区段I (故障线路)与区段2 (健全线路)计算电容的波形比较。图6为经消弧线圈接地的配电系统区段I (故障线路)与区段2 (健全线路)计算电容的波形比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一种,具体介绍如下:配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在首容频段内,健全线路和故障点后方线路的零序模型可等效为一电容,此时其零序电流与零序电压的导数之间是一比例系数为正的正比例函数;而对故障线路而言,其零序模型由系统背侧的电路构成,在首容频段内亦可等效为一电容,但在指定参考方向下,其零序电流与零序电压导数之间为比例系数为负的比例函数。参见图1,开关K控制中性点接地方式为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Ccix分别为线路X电阻、电感、电容参数,i0x表示线路X的零序电流(X=I~η)。故障点位于第i条线路上时,线路在故障点两边的部分各用一个模型表示,其中Rc LmXm为故障点前方与母线间线路参数。uM表示故障点处的等效零序电压源,3L表示消弧线圈的电感,Rf表示接地故障时的过渡电阻,4表示故障点与母线之间线路上的零序电流,i0i表示故障点后方线路的零序电流,k表示消弧线圈上的零序电流,Utl表示母线上的零序电压。通过图1表示的故障发生后线路的零序网络可简化为如图2所示的简化模型。参见图ZAciks (k=l~η)表示各健全线路和故障线路故障点后方部分的零序等效电容值,IVLc-Ccif为故障点前方与母线间线路参数,Utlf表示故障点处的等效零序电压源,3L表示消弧线圈的电感,Cms表示故障点后方线路的零序等效电容值。在简化模型的基础可进一步简化,参见图3,开关K打开和闭合分别对应中性点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R0f>L0f,C0f为故障点前方与母线间线路参数,Ch为所有健全线路等效的总的电容,Utlf表示故障点处的等效零序电压源,3L表示消弧线圈的电感。对于健全线路和故障点后方线路有:【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选定首容性频带将每条线路在零序网络中简化成电容模型,在指定的电压参考方向以及电流参考方向下利用线路测量点处的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求解电容值,依据所述电容值的正负判断故障点是否在电容值所对应测量点的后方线路上,从而实现故障点的区段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其特征在于:若与某测量点Tp对应的电容值为负,则判定故障点在测量点Tp的后方线路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参考方向为测量点相对于地,电流参考方向为由母线到线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首容性频带为150Hz?600Hz。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一: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在线路测量点处对零序电压以及零序电流进行同步采样,然后通过模数转换器将采样得到的零序电压以及零序电流转化为数字量; 步骤二:对所述数字量进行频带为150Hz?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参数识别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区段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选定首容性频带将每条线路在零序网络中简化成电容模型,在指定的电压参考方向以及电流参考方向下利用线路测量点处的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求解电容值,依据所述电容值的正负判断故障点是否在电容值所对应测量点的后方线路上,从而实现故障点的区段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国兵马志宾靳幸福宁荣冉孟兵刘健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