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Q345工程用钢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58844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8 21:01
一种Q345工程用钢,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15~0.18%,Si:0.2~0.5%,Mn:1.25~1.45%,P≤0.03%,S≤0.03%,Als:0.015~0.06%;生产步骤:转炉冶炼并连铸成坯;对连铸坯加热;轧制,先进行宽展,再进行纵向轧制;冷却;进行矫直、精整。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其仅以C、Si、Mn、Al为最基本元素下,其性能完全满足GB/T1591-2008标准要求,且塑性和韧性性还有较大的富余量,钢板的温度冲击符合E级板冲击要求,即屈服强度≥360Mpa,抗拉强度≥520Mpa,延伸率A≥25%,0℃以上温度平均冲击功不低于133J,且冷弯合格,并且生产流程短、能源消耗少,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Q345工程用钢,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15~0.18%,Si:0.2~0.5%,Mn:1.25~1.45%,P≤0.03%,S≤0.03%,Als:0.015~0.06%;生产步骤:转炉冶炼并连铸成坯;对连铸坯加热;轧制,先进行宽展,再进行纵向轧制;冷却;进行矫直、精整。本专利技术在其仅以C、Si、Mn、Al为最基本元素下,其性能完全满足GB/T1591-2008标准要求,且塑性和韧性性还有较大的富余量,钢板的温度冲击符合E级板冲击要求,即屈服强度≥360Mpa,抗拉强度≥520Mpa,延伸率A≥25%,0℃以上温度平均冲击功不低于133J,且冷弯合格,并且生产流程短、能源消耗少,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专利说明】一种Q345工程用钢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程用钢及其生产方法,具体地属于一种Q345工程用钢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常规的低合金钢一般通过添加Nb、V等合金元素来达到晶粒细化和性能强化。随着钢铁行业进入微利时代,减量化生产势在必行。开发新一代钢铁生产工艺流程,提出在其主要环节的材料加工过程中,应实现添加合金元素减量化、在不添加或少添加合金元素的条件下,生产出高性能的钢材。国内高强度钢种的生产已经开始采用减量化的轧制工艺,从Q235向Q345的升级研究已经成熟,在工厂试轧成功并生产。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添加低合金化学成分中的合金Nb、V,仅依靠C、Mn达到钢板性能要求。但是由于合金元素的降低,会使钢板屈服、抗拉性能降低。武钢集团鄂钢4300_宽厚板厂借助轧机先进工艺设备,通过不添加合金V,适当调整化学成分中的C、Mn含量,优化控轧控冷工艺,生产出质量优异的低合金钢板。经检索,专利号为CN 1643174A “低合金钢”和专利号为CN 102899556 A “一种低合金中厚板的生产方法”分别对低合金系列钢的生产技术进行了公开,但是涉及的钢板实际化学成分合金元素有Nb、V、B、T1、Mo等,成本昂贵;湘钢对于16mm及以下Q34?钢板不仅添加合金元素Nb,而且轧制工艺仍然采用控制轧制,导致炼钢和轧钢成本双重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保证Q345的力学性能的前提下,提供一种不添加低合金化学成分中的Nb、V等微合金元素,仅依靠C、Mn达到钢板性能要求的Q345工程用钢及其生产方法。实现上述目的的措施: 一种Q345工程用钢,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15-0.18%,S1:0.2-0.5%,Mn:1.25 -1.45%, P ( 0.03%, S - 0.03%, Als:0.015 -0.06%,其余为 Fe 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并满足:CEV≥0.44%。生产一种Q345工程用钢的方法,其步骤: 1)转炉冶炼并连铸成坯; 2)对连铸坯加热,控制加热温度在1150-1190°C,均热时间不低于30min,加热速率控制在 8 -llmin/cm; 3)进行轧制,先进行宽展,再进行纵向轧制; 当产品的厚度≥16mm时,控制其开轧温度不低于1070°C,平均道次压下率不低于15%,控制终轧温度在900-950°C ; 当产品的厚度大于16mm时,粗轧进行分段轧制,控制其第一阶段开轧温度不低于10700C,控制其第二阶段开轧温度在890-950°C,中间坯厚度按照成品板厚的2-4倍控制,控制精轧终轧温度在820-850°C ; 4)进行冷却,当产品厚度<20_时,采用常规空冷即可; 当产品厚度大于20_时,采用二次冷却方式冷却;冷却速度为3-8°C /S,返红温度控制在 600 -660。。; 5)进行矫直、精整。本专利技术中各元素及主要工序的作用: C:C用于提高钢板强度和淬火性,当C含量0.23%超过时,钢的焊接性能变坏,因此Q345工程用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0%。S1:在炼钢过程中加硅作为还原剂和脱氧剂,但是如果Si含量超过0.5%,会降低钢的韧性和焊接性能,优选含量为0.2-0.5%。Mn: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工业用钢中一般均含有一定量的Mn。在碳素钢中加入0.70%以上Mn,较一般钢量的钢不但有足够的韧性,且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提高钢的淬性,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 P:在一般情况下,磷是钢中有害元素,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因此规定钢中含P量小于0.03%,并且P含量越低越好。S:硫在通常情况下也是有害元素,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实际轧制时易造成裂纹;而且钢种硫化物夹杂影响钢的各向异性,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所以要求S含量小于0.03%。Als:铝是钢中常用的脱氧剂,文献表明:当Als在0.015%-0.030%的范围时,可以有效地降低钢种氧含量,提高钢的纯净度;另外钢中加入少量的铝,可细化晶粒,提高冲击韧性。CEV:把钢中合金元素(包括碳)的含量按其作用换自成碳的相当含量,称为该种钢材的碳当量,可作为评定钢材焊接性的一种参考指标。碳钢中的元素除C外,主要是Mn和Si,它们的含量增加,焊接性变差,但其作用不及碳强烈。国际焊接学会推荐的碳当量公式为 CE (IIff)%=C+Mn/6+ (Cr+Mo+V) /5+ (Ni+Cu) /15? 对于 Q345 工程用钢,CEV 优选 0.44% 以下。 按照产品厚度进行不同轧制工艺的目的: 对于产品的厚度< 16_采用普通轧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加热粗化的初始奥氏体晶粒反复变形一再结晶,使之细化,并从Y — α相变后得到细小的α晶粒。在这种变形机制中,道次变形量对奥氏体再结晶晶粒的大小具有主要的影响。如果道次压下量较小,不足以使钢板被轧透,那么在钢板表面将发生奥氏体的再结晶过程,而内部原始晶粒非但没有被细化反而继续生长,导致由于钢板内外晶粒尺寸大小不一而出现混晶现象。所以在轧制的过程中,道次压下量要足够大,减少在奥氏体部分再结晶区的轧制道次。对于16mm以上钢板采用常规的两阶段控制轧制,即奥氏体完全再结晶区域轧制阶段(粗轧)和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域轧制阶段(精轧);中间坯厚度为成品厚度的2-4倍。一阶段轧制在1070°C以上进行,即在奥氏体再结晶区变形,晶粒不断细化;二阶段开轧温度要控制在890-950°C,即在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变形,变形后的奥氏体晶粒将不再发生再结晶。此时,随着压下量的增加,奥氏体晶粒将沿着轧制方向被压扁拉长,同时晶粒内部产生大量的变形带以及大量的位错、亚结构。钢板终轧温度控制在820-850°C,当轧制结束后发生Y — α相变时,在未变形的奥氏体晶界和变形带上都将产生形核点,这样就使形核点增多,从而使相变后的铁素体晶粒更加细化,使产品具有较好的拉伸性能,较好的低温韧性及焊接性能。按照产品厚度进行不同冷却的目的:轧后控制冷却是为了改善钢材的组织状态,细化奥氏体组织,阻止或延迟碳、氮化物在冷却过程中过早析出,使其在铁素体中弥散析出,提高强度,同时减小珠光体团的尺寸,细化珠光体片层间距,改善钢材的综合力学性能。对于20mm以下钢板,由于钢板长度较长,温降快,钢板表面温度较低,采用常规空冷即可获得珠光体和铁素体组织;对于20mm以上钢板,须控制钢板冷却速率,达到既定冷却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Q345工程用钢,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15~0.18%,Si:0.2~0.5%,Mn:1.25~1.45%,P≤0.03%,S≤0.03%,Als:0.015~0.06%,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并满足:CEV≤0.4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海燕王成操芬杨波严明苏亮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