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用于筒子架的锁定机构的卷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45657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8 1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用于筒子架的锁定机构的卷绕装置。在所述卷绕装置中,锁定机构由可动间隔件和与该间隔件协作的夹持机构形成。当不存在所述筒管时,借助与驱动辊具有一定间隔的锁定板,所述筒子架由于埋头螺栓而自动地且与所使用的筒管形状无关地被保持,而不必对机器的筒子架执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用于筒子架的锁定机构的卷绕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的工位的卷绕装置,该卷绕装置具有:用于保持交叉卷绕筒子的筒子架,所述交叉卷绕筒子的筒管在卷绕操作期间被夹持在筒子架的筒管保持件之间;用于使待卷绕的纱线横动的机构;以及驱动辊,所述驱动辊借助摩擦接合来驱动交叉卷绕筒子,筒管保持件能够克服加载机构的作用而轴向地移位到打开位置以便插入新的筒管,并且筒子架具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确保了筒管保持件与驱动辊的间隔。
技术介绍
生产交叉卷绕筒子的纺织机既是卷绕机也是纺纱机,例如,端部打开式纺纱机。这些机器已被公知了很长时间,并且在许多专利申请中被详细地描述,并且大体上包括成排地彼此邻近地布置的大量类似的工位。在自动卷绕机的工位处,具有相对少量纱线材料的纺纱筒管纱线通常被重绕以形成纺织机(例如编织机)上所需要的大体积的交叉卷绕筒子,交叉卷绕筒子在生产过程中连接在下游。交叉卷绕筒子停靠在驱动辊上并且由此借助摩擦接合被带动(entrain)。如果驱动辊构造成带槽辊,则驱动辊还引导待被卷绕的纱线。另一方面,如果将没有槽的鼓用作驱动辊,则借助分离的导纱件(例如指形导纱件)来确保纱线的引导。端部敞开的纺纱机的各个工位都具有纺纱和卷绕装置,在纺纱罐中被供应的纱带在纺纱和卷绕装置上被纺纱以形成纱线并且纱带被卷绕以形成交叉卷绕筒子。在移除了交叉卷绕筒卷之后,可轴向移位的筒管保持件借助加载机构移位直到其端部止动部。筒管保持件包括所谓的筒管保持件板,这些筒管保持件板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并且根据各种筒管形状被更换。筒子架在无相反措施的情况下由于其自重而自身下落,直到借助所移位的筒管保持件停靠在驱动辊上,并且具体地在驱动辊的意外启动的情况下所述筒子架会被损坏。EP0878428A2公开了一种将连续前进的纱卷绕成线包的方法和设备,其中,当卷绕纱包时,会发生可自由移动的支撑件的屈服运动的基本上无迟滞性的阻尼,从而使得还可以以极其低的卷绕速度来实现卷绕。为了实现这一点,在一个绽子支撑件或两个锭子支撑件上设置有销。销接合夹持装置。在夹持装置中,发生销的循环夹紧。如果两个绽子支撑件都被连接到夹持装置,那么夹持装置将被同步激活,即,筒子架的夹紧和释放同时发生在两个绽子支撑件上。以这种方式,限制了加压辊相对于机器框架沿径向方向的振动,从而根本上减少了卷绕绽子的振动。在针对OerlikonSchlafhorst公司的AutoconerX5的为2012年4月的V3.0版本的操作规程中,描述了用于防止损坏的当前程序。为了防止筒管保持件停靠在驱动辊上,具有两个可调节的限位元件:调节螺钉,该调节螺钉限制整个筒子架的下降;以及止动环,该止动环限制可移位的筒管保持件的升程。为此,在筒管被插入的情况下,两个螺钉必须被释放,因此筒管停靠在驱动辊上或停靠在止动环上。一旦螺钉已被再次拧紧,则必须将止动螺钉旋入筒子架中并且最终被完全拧紧至当筒子架下降时右侧筒管保持件不接触驱动辊的程度。为了检查游隙,当驱动辊启动时,必须确保筒管的可靠的带动。为此,所述筒管由测量仪代替,通过释放另一螺钉,止动板与筒子架开启杆的凸轮相邻,并且最终通过拧紧螺钉而被锁定。因此在止动板和凸轮之间被调节的间隔必须在从0.5mm至1.0mm的范围内。该程序的缺点是,两种调节都取决于已有的筒管的几何形状并且因而必须经常被再次执行。这意味着每当筒管形状变化时,这些调节必须被再次确定,一方面,以防止筒管保持件停靠在驱动辊上,另一方面,以限制可移位的筒管保持件的升程。另外,这些调节由于几何设置而必须被精确地执行并且非常耗时;通常必需重新调节。该程序不仅降低卷绕机或纺纱机的产量,而且存在驱动辊或者筒管保持件因不精确的调节而受损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是基于确保避免空的筒子架的部件的接触的目的,而与相应使用的筒管形状无关。在该情况下,不仅操纵简化且卷绕过程的产量因此最终增加,而且潜在错误源也被降低。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由第一方面的特征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有利构造是第二至第十方面的主题。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锁定装置由一间隔件和与该间隔件协作的夹持机构形成,所述间隔件被设置在筒子架中从而能够移动以有限的程度,并且所述间隔件在其锁定位置中被支撑在所述工位的固定部件上,由此,所述夹持机构优选被布置并由所述加载机构加载成使得,当所述筒管未被插入时该夹持机构夹持所述间隔件并且由此将该间隔件固定在其当前位置。当不存在所述筒管时,筒子架借助距驱动辊以一定间隔的被夹持的间隔件而自动地且与所使用的筒管形状无关地保持,而不必为此预先对机器进行调节。这意味着筒管保持件不会接触驱动辊,这是因为间隔件由夹持机构锁定,并且当不存在筒管时,所述加载机构作用在所述夹持机构上,使得所述夹持机构夹持所述间隔件。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所述间隔件以可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筒子架的基座体中,而所述夹持机构被固定在筒子架开启杆上,该筒子架开启杆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基座体中并且联接到所述筒管保持件,所述筒管保持件能够轴向移位并且由所述加载机构加载。在不存在通过将间隔件可动地安装在筒子架的基座体中并且临时释放该间隔件的任何手动调节的情况下,确保筒子架与驱动辊的间隔,在筒子架由筒子架开启杆打开时由设置在筒子架开启杆上的夹持机构来进行所述手动调节。换言之,当筒子架是空的时并且因此释放筒子架开启杆时,紧固到筒子架杆的夹持机构因此借助筒管保持件的加载机构而接收在间隔件上的夹持力并且锁定该间隔件,因此所述间隔件将筒子架支撑在工位的固定部件上。间隔件的尺寸确定为使得即使当使用最大的筒管保持件板时,驱动辊和筒管保持件之间的间隔也足以用于所述间隔。即使对于极端筒管形状,因此也省除了调节的必要性。如第三方面所述的,所述间隔件和所述夹持机构有利地设置并构造成使得能够移位的所述筒管保持件的端部位置和所述驱动辊由此不相交。换言之,夹持机构限制筒管保持件的最大升程,使得能轴向移位的筒管保持件的路径被限制。如第四方面所述的,所述间隔件包括埋头螺栓(fallbolzen)。所述埋头螺栓以滑动的方式安装并且布置成能轴向移动且由此确保容易操纵,而不必对筒子架进行调节。依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所述的卷绕装置的改进,所述夹持机构由锁定板形成。这种锁定板能够在制造时形成而不要大量费用和大的部件数量。此外,根据第六方面示出了,所述加载机构是弹簧。作为机器元件的弹簧是免维护的并且易于构造。由弹簧力作用的夹持力足以将筒子架保持就位并且防止下降到驱动辊上。取代弹簧,夹持力例如也以电磁的方式产生。依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八、九方面的改进,所述埋头螺栓具有用于轴向路径限位的止动机构。为了防止在交叉卷绕筒子被移除时埋头螺栓滑动,所述埋头螺栓在顶部由O形环固定。O形环由柔性材料制成,并且在操作期间不导致任何附加噪声。在位于安装方向上的底部一侧,埋头螺栓由端帽固定,因此埋头螺栓即使例如在筒子架的转换作业期间也不能意外地滑出而不被引导。根据第十方面,所述埋头螺栓具有一个或多个径向凹槽。借助所述凹槽在埋头螺栓和锁定板之间产生形状锁定,因此筒子架能够被固定地保持在间隔开的位置。这即使在筒子架上施加了附加压力因此筒子架下降时,也避免了筒管保持件接触驱动辊。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借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具有用于筒子架的锁定机构的卷绕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纺织机的工位的卷绕装置,所述纺织机用于生产交叉卷绕筒子,该卷绕装置具有:用于保持交叉卷绕筒子的筒子架,所述交叉卷绕筒子的筒管在卷绕操作期间被夹持在所述筒子架的筒管保持件之间;用于使待被卷绕的纱线横动的机构;以及驱动辊,所述驱动辊借助摩擦接合来驱动所述交叉卷绕筒子,筒管保持件能够克服加载机构的作用而轴向移动到打开位置中以便插入新的筒管,并且所述筒子架具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确保所述筒管保持件与所述驱动辊的间隔,所述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由一间隔件(9)和与该间隔件(9)协作的夹持机构(13)形成,所述间隔件被设置成在所述筒子架中能够移动有限的程度,并且所述间隔件在其锁定位置中被支撑在所述工位的固定部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5.26 DE 102012010458.81.一种用于纺织机的工位的卷绕装置,所述纺织机用于生产交叉卷绕筒子,该卷绕装置具有:用于保持交叉卷绕筒子的筒子架,所述交叉卷绕筒子的筒管(2’)在卷绕操作期间被夹持在所述筒子架的筒管保持件(3)之间;用于使待被卷绕的纱线横动的机构;以及驱动辊,所述驱动辊借助摩擦接合来驱动所述交叉卷绕筒子,筒管保持件(3)能够克服加载机构(14)的作用而轴向移动到打开位置中以便插入新的筒管(2’),并且所述筒子架具有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确保所述筒管保持件(3)与所述驱动辊的间隔,并且所述筒子架与夹持装置相连,所述卷绕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由一间隔件和与该间隔件协作的夹持机构(13)形成,所述间隔件被设置成在所述筒子架中能够移动有限的程度,并且所述间隔件在其锁定位置中被支撑在所述工位的固定部件上,由此,所述夹持机构(13)被布置并由所述加载机构(14)加载成使得,当所述筒管(2’)未被插入时该夹持机构(13)夹持所述间隔件并且由此将该间隔件固定在其当前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亚历山大·马克思
申请(专利权)人: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