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10071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05 0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悬架结构具备构件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构件本体左右的下臂。所述在左右设置的下臂分别具有前侧支撑部和后侧支撑部,所述前侧支撑部在以其轴向为前后方向的状态下被支撑在所述构件本体的前侧左右,所述后侧支撑部被支撑在所述构件本体的后侧左右。而且,所述下臂的所述前侧支撑部在以该前侧支撑部的轴向为前后方向的状态下被支撑在车身安装部件上,所述车身安装部件分别被安装在所述构件本体的前侧左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悬架结构具备构件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构件本体左右的下臂。所述在左右设置的下臂分别具有前侧支撑部和后侧支撑部,所述前侧支撑部在以其轴向为前后方向的状态下被支撑在所述构件本体的前侧左右,所述后侧支撑部被支撑在所述构件本体的后侧左右。而且,所述下臂的所述前侧支撑部在以该前侧支撑部的轴向为前后方向的状态下被支撑在车身安装部件上,所述车身安装部件分别被安装在所述构件本体的前侧左右。【专利说明】悬架结构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国际申请要求2011年3月16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第2011 - 58290号的优先权,所述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并入本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左右下臂由构件本体支撑的悬架结构。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悬架结构中,通过将上板和下板重叠而形成中空状的构件本体,且在以该前侧支撑部的轴向为前后方向的状态下将左右下臂的前侧支撑部支撑在构件本体的前侧左右,并且在以该后侧支撑部的轴向为上下方向的状态下将下臂的后侧支撑部支撑在构件本体的后侧左右。而且,在该悬架结构中,为了将构件本体安装在车身上,将从构件本体朝向车身侧延伸的左右车身安装部件设置在左右下臂的前侧支撑部的支撑位置附近的构件本体上。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08 - 13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悬架结构中,经由车身安装部件将构件本体安装在车身上,并且由构件本体支撑下臂。因此,存在难以确保相对于车身的左右下臂的前侧支撑部的安装位置精度的问题,并且,由于施加于下臂的作用力经由构件本体以及车身安装部件传递至车身,所以还存在难以确保刚性的问题。另外,当将车身安装部件安装在构件本体上时,由于将车身安装部件安装在构件本体的上板上,所以存在焊接复杂且生产率低下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在于希望提供一种简单地确保安装位置精度及刚性,并且实现生产率提高的悬架结构。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的悬架结构具有如下构造,其具备:构件本体;以及在所述构件本体的左右设置的下臂,所述在左右设置的下臂分别具有前侧支撑部和后侧支撑部,所述前侧支撑部在以其轴向为前后方向的状态下被支撑在所述构件本体的前侧左右,所述后侧支撑部被支撑在所述构件本体的后侧左右,并且所述下臂的所述前侧支撑部在以该前侧支撑部的轴向为前后方向的状态下被支撑在车身安装部件上,所述车身安装部件分别被安装在所述构件本体的前侧左右。另外,其可被构造为,所述车身安装部件具备分别从所述构件本体朝向车身侧延伸的第I车身安装部件和第2车身安装部件,所述第I车身安装部件具有支撑板部、纵板部以及安装板部,所述支撑板部与所述下臂的所述前侧支撑部的一个轴向端相向,所述纵板部沿着所述前侧支撑部的轴向,所述安装板部通过折弯该纵板部的车身侧的端部而形成,并被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第2车身安装部件具有支撑板部和安装板部,所述支撑板部与所述下臂的所述前侧支撑部的另一个轴向端相向,并且沿着所述第I车身安装部件的所述纵板部形成,所述安装板部通过将该支撑板部的车身侧的端部折弯而形成,并被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第I车身安装部件的所述支撑板部和所述第2车身安装部件的所述支撑板部支撑所述下臂的所述前侧支撑部。并且,所述第2车身安装部件可具有通过将所述支撑板部的两侧向与所述下臂的所述前侧支撑部相反的一侧折弯而形成的凸缘部。另外,所述车身安装部件可从所述构件本体朝向所述车身侧直线延伸。所述第I车身安装部件的所述安装板部与所述第2车身安装部件的所述安装板部可重叠。或者,在所述第I车身安装部件的所述安装板部和所述第2车身安装部件的所述安装板部之间可设置有夹装部件。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悬架结构在以左右下臂的前侧支撑部的轴向为前后方向的状态下将该前侧支撑部支撑在被分别安装在构件本体的前侧左右的左右车身安装部件上,因此,易于确保安装位置精度以及刚性并且能够取得提高生产率的效果。并且,对于具有从构件本体朝向车身侧延伸的第I车身安装部件和第2车身安装部件的车身安装部件而言,其.易于冲压成型,因此,能够提高生产率。并且,对于具有将支撑板部的两侧向与下臂的前侧支撑部相反的一侧折弯而形成的凸缘部的第2车身安装部件而言,能够进一步提高其刚性。另外,由于车身安装部件从构件本体朝向车身侧直线延伸,因此可进一步提闻刚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安装有下臂的悬架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悬架结构的放大俯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悬架结构的放大主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悬架结构的A箭头方向放大图。图5是图4所示的悬架结构的I V — I V截面放大图。图6是作为其它的实施方式的车身支撑部件的立体图。附图标记的说明I…构件本体;2…上板;4…下板;6、8…车身安装部件;10、12…前侧臂安装部;14、16…后侧臂安装部;18、20…下臂;18 b、20 b…前侧支撑部;18 c、20 c…后侧支撑部;22…支撑轴;24、34…第I车身安装部件;24 a…支撑板部;24 b…纵板部;24 c…安装板部;24 d…凸缘部;25、27…贯通孔;26、36…第2车身安装部件;26 a…支撑板部;26b…凸缘部;26 c…安装板部;31…夹装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I是构件本体。构件本体I通过将上板2和下板4上下重叠而形成。上板2和下板4都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在上板2上在车辆的前侧以及后侧水平地形成有凸缘部2 a、2 b。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板4被冲压成型为整个区域基本上平坦的大致平板形。上板2的凸缘部2 a、2 b被重叠在下板4上,并通过焊接而被固定。重叠的上板2以及下板4的内部被形成为中空状,且构件本体被形成为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具有封闭截面的形状。在构件本体I的前侧左右设置有左右一对车身安装部件6、8,且该左右一对车身安装部件6、8朝向未图示的车身向上方延伸。在该左右一对车身安装部件6、8上设置有前侧臂安装部10、12。并且,在车身安装部件6、8上设置有位于构件本体I的后侧的左右端侧的后侧臂安装部14、16。左右一对下臂18、20的前侧支撑部18 b、20 b分别被支撑在前侧臂安装部10、12上,且该前侧支撑部18 b、20 b可绕在大致前后方向上配置的轴摆动。在后侧臂安装部14、16上分别设置有左右一对下臂18、20的后侧支撑部18 c、20 c。后侧支撑部18 c、20 c经由未图示的橡胶衬套被支撑为可绕上下方向的轴摆动。左右一对下臂18、20的安装孔18a、20a经由未图示的球形接头安装有将未图示的车轮支撑为旋转自如的转向节。右边的前侧臂安装部12形成在右边的车身安装部件8上。如图4及图5所示,右边的下臂20的前侧支撑部20 b经由未图示的橡胶衬套被支撑为可绕在大致前后方向上的支撑轴22摆动。右边的车身安装部件8具有均为冲压成型的第I车身安装部件24和第2车身安装部件26。第I车身安装部件24具有与下臂20的前侧支撑部20 b的一个轴向端相向的,且与支撑轴22大致正交的支撑板部24 a,在支撑板部24 a上形成有将插入支撑轴22的贯通孔25。并且,在此,下臂20的前侧支撑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稲垣贵志
申请(专利权)人:双叶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