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356912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1-21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属于生物特征识别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预设采集规则,使用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集;根据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使用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红外光人脸图像集;判断本端是否存在与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中任一张人脸图像匹配的人脸模板图像;当本端存在时,人脸识别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能够实现不同环境光线条件下人脸图像的采集和人脸识别,提高了人脸识别的准确率,且无需移动终端配置多个摄像头,节省了硬件空间,提高了性价比,方便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携带和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终端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可以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屏幕的解锁、身份识别、登录验证等多种功能。在进行人脸识别时,移动终端利用配置的摄像设备实时采集人脸图像,并与预先采集的模板图像进行匹配识别,当采集到的人脸图像与模板图像匹配时,验证通过。但人脸识别会受到环境光线的影响,在黑暗环境或亮光环境下,环境光线与预先采集模板图像时的环境光线不同,容易造成摄像设备无法采集到与模板图像匹配的人脸图像,导致验证失败。为了避免环境光线对人脸图像的影响,移动终端可以同时配置有可见光摄像设备和红外光摄像设备以进行人脸图像的采集。由可见光摄像设备采集可见光人脸图像,由红外光摄像设备采集红外光人脸图像,并分别将可见光人脸图像和红外光人脸图像与模板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实现了在不同环境光线条件下对人脸图像的采集和人脸识别。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移动终端需要同时配置有可见光摄像设备和红外光摄像设备,对硬件的要求较高,为了实现不同环境光线条件下的采集和人脸识别,就必然增加了硬件成本,且配置有多个摄像设备会使得移动终端的体积较大,为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携带和操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增加了硬件成本,且占用了较大的体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所述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预设采集规则,使用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集,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包括至少一张可见光人脸图像;根据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使用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红外光人脸图像集,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包括至少一张红外光人脸图像;其中,所述预设采集规则至少包括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和红外光人脸图像的顺序和图像个数;判断本端是否存在与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中任一张人脸图像匹配的人脸模板图像;当本端存在与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中任一张人脸图像匹配的人脸模板图像时,人脸识别通过。较佳的,根据预设采集规则,使用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当前环境的光线条件,调整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中可见光人脸图像和红外光人脸图像的图像个数。较佳的,根据预设采集规则,使用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配置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采集图像时的帧率和图像分辨率。较佳的,根据预设采集规则,使用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包括:当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采集到完整人脸时,根据预设采集规则,使用双光线感应摄像头按照可见光的光像素排列方式,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继续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直至获取到的可见光人脸图像数目与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中的可见光人脸图像个数相同,结束对可见光人脸图像的采集;相应地,根据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使用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按照红外光的光像素排列方式,获取红外光人脸图像集,包括:当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采集到完整人脸时,根据预设采集规则,使用双光线感应摄像头按照红外光的光像素排列方式,获取红外光人脸图像;继续获取红外光人脸图像,直至获取到的红外光人脸图像数目与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中的红外光人脸图像个数相同,结束对红外光人脸图像的采集。较佳的,判断本端是否存在与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中任一张人脸图像匹配的人脸模板图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确定本端不存在与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中任一张人脸图像匹配的人脸模板图像时,人脸识别未通过,再次使用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红外光人脸图像集。较佳的,判断本端是否存在与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中任一张人脸图像匹配的人脸模板图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人脸识别的识别结果显示在本端的显示屏幕上。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人脸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可见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预设采集规则,使用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集,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包括至少一张可见光人脸图像;红外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使用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红外光人脸图像集,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包括至少一张红外光人脸图像;其中,所述预设采集规则至少包括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和红外光人脸图像的顺序和图像个数;匹配模块,用于判断本端是否存在与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中任一张人脸图像匹配的人脸模板图像;识别通过模块,用于当本端存在与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中任一张人脸图像匹配的人脸模板图像时,人脸识别通过。较佳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规则调整模块,用于根据当前环境的光线条件,调整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中可见光人脸图像和红外光人脸图像的图像个数。较佳的,所述装置还包括:配置模块,用于配置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采集图像时的帧率和图像分辨率。较佳的,所述可见光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采集到完整人脸时,根据预设采集规则,使用双光线感应摄像头按照可见光的光像素排列方式,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继续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直至获取到的可见光人脸图像数目与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中的可见光人脸图像个数相同,结束对可见光人脸图像的采集;相应地,所述红外光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采集到完整人脸时,根据预设采集规则,使用双光线感应摄像头按照红外光的光像素排列方式,获取红外光人脸图像;继续获取红外光人脸图像,直至获取到的红外光人脸图像数目与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中的红外光人脸图像个数相同,结束对红外光人脸图像的采集。较佳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识别未通过模块,用于当确定本端不存在与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中任一张人脸图像匹配的人脸模板图像时,人脸识别未通过,再次使用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红外光人脸图像集。较佳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显示模块,用于将人脸识别的识别结果显示在本端的显示屏幕上。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有存储器,以及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程序,其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存储于存储器中,且经配置以由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包含用于进行以下操作的指令:根据预设采集规则,使用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集,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包括至少一张可见光人脸图像;根据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使用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红外光人脸图像集,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包括至少一张红外光人脸图像;其中,所述预设采集规则至少包括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和红外光人脸图像的顺序和图像个数;判断本端是否存在与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中任一张人脸图像匹配的人脸模板图像;当本端存在与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中任一张人脸图像匹配的人脸模板图像时,人脸识别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通过使用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能够实现不同环境光线条件下人脸图像的采集和人脸识别,提高了人脸识别的准确率,且无需移动终端配置多个摄像头,节省了硬件空间,提高了性价比,方便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预设采集规则,使用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集,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包括至少一张可见光人脸图像;根据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使用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红外光人脸图像集,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包括至少一张红外光人脸图像;其中,所述预设采集规则至少包括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和红外光人脸图像的顺序和图像个数;判断本端是否存在与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中任一张人脸图像匹配的人脸模板图像;当本端存在与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中任一张人脸图像匹配的人脸模板图像时,人脸识别通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预设采集规则,使用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集,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包括至少一张可见光人脸图像;根据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使用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红外光人脸图像集,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包括至少一张红外光人脸图像;其中,所述预设采集规则至少包括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和红外光人脸图像的顺序和图像个数;判断本端是否存在与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中任一张人脸图像匹配的人脸模板图像;当本端存在与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中任一张人脸图像匹配的人脸模板图像时,人脸识别通过;所述根据预设采集规则,使用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前环境的光线条件变亮时,对所述预设采集规则进行调整,根据当前环境的光线条件的变化强度,相应增加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中的可见光人脸图像的图像个数,减少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中的红外光人脸图像的图像个数;当前环境的光线条件变暗时,对所述预设采集规则进行调整,根据当前环境的光线条件的变化强度,相应减少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中的可见光人脸图像的图像个数,增加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中的红外光人脸图像的图像个数;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的光像素包括红色感光像素R、绿色感光像素G、蓝色感光像素B以及红外光感光像素IR;所述根据预设采集规则,使用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包括:根据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使用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在所述IR不工作,所述R、所述G、所述B工作的光像素排列方式下,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所述根据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使用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红外光人脸图像集,包括:根据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使用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在所述IR、所述R、所述G、所述B工作的光像素排列方式下,获取红外光人脸图像;所述判断本端是否存在与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中任一张人脸图像匹配的人脸模板图像,包括:根据预设人脸识别算法,对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中获取到的任一张人脸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得到处理结果,并计算所述人脸图像的处理结果与所述本端保存的任一人脸模板图像的处理结果的相似度;当所述相似度属于预设范围时,确定所述人脸图像与所述人脸模板图像匹配;当所述相似度不属于所述预设范围时,确定所述人脸头像与所述人脸模板图像不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预设采集规则,使用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配置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采集图像时的帧率和图像分辨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预设采集规则,使用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包括:当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采集到完整人脸时,根据预设采集规则,使用双光线感应摄像头按照可见光的光像素排列方式,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继续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直至获取到的可见光人脸图像数目与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中的可见光人脸图像个数相同,结束对可见光人脸图像的采集;相应地,根据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使用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按照红外光的光像素排列方式,获取红外光人脸图像集,包括:当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采集到完整人脸时,根据预设采集规则,使用双光线感应摄像头按照红外光的光像素排列方式,获取红外光人脸图像;继续获取红外光人脸图像,直至获取到的红外光人脸图像数目与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中的红外光人脸图像个数相同,结束对红外光人脸图像的采集。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本端是否存在与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中任一张人脸图像匹配的人脸模板图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确定本端不存在与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中任一张人脸图像匹配的人脸模板图像时,人脸识别未通过,再次使用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红外光人脸图像集。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本端是否存在与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中任一张人脸图像匹配的人脸模板图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人脸识别的识别结果显示在本端的显示屏幕上。6.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可见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预设采集规则,使用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集,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包括至少一张可见光人脸图像;红外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使用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获取红外光人脸图像集,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包括至少一张红外光人脸图像;其中,所述预设采集规则至少包括获取可见光人脸图像和红外光人脸图像的顺序和图像个数;匹配模块,用于判断本端是否存在与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中任一张人脸图像匹配的人脸模板图像;识别通过模块,用于当本端存在与所述可见光人脸图像集和所述红外光人脸图像集中任一张人脸图像匹配的人脸模板图像时,人脸识别通过;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的光像素包括红色感光像素R、绿色感光像素G、蓝色感光像素B以及红外光感光像素IR;所述可见光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采集规则,使用所述双光线感应摄像头,在所述IR不工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峰熊鑫孙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