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大功率的多功能环保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330128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1-08 0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小型大功率的多功能环保移动电源。目前大多数移动电源输出功率小,且易短路、使用寿命短。该电源电路包括锂电池、单片机芯片控制电路、充电电路、温度和过放保护电路、输出电路、输出显示电路、5V稳压源电路、电量显示电路、短路保护电路;短路保护电路输出端与温度和过放保护电路输入端连接,输出电路输入端与温度和过放保护电路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输出显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锂电池与单片机芯片控制电路连接,单片机芯片控制电路与温度保护电路连接,单片机芯片控制电路输入端与5V稳压源电路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电量显示电路输入端连接。该移动电源具备多种充电输入方式,使用方便且采用太阳能充电,绿色环保。(*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小型大功率的多功能环保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该移动电源电路包括锂电池、单片机控制电路、充电电路、温度和过放保护电路、输出电路、输出显示电路、5V稳压源电路、电量显示电路、短路保护电路;充电电路的一个输出端与锂电池的输入端电连接、另一个输出端与单片机控制电路的一个输入端信号连接,锂电池的输出端与短路保护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短路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温度和过放保护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温度和过放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电路的输入端信号连接,输出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出显示电路的输入端信号连接,锂电池与单片机控制电路电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与温度和过放保护电路信号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的另一个输入端与5V稳压源电路的输出端信号连接,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电量显示电路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的充电电路包括充电芯片U1、P沟道MOS场效应晶体管Q1、电感L1、二极管D1~D2,电容C1~C9,电阻R1~R7;充电芯片U1的第1引脚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第2脚与第一电容C1的负极、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4引脚、第5引脚、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7引脚、第3引脚、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七电容C7的一端、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负极、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后并接地,第6引脚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第8引脚与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连接,第9引脚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10引脚与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11引脚与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第13引脚与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14引脚与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正极、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后与锂电池的输入端连接,第15引脚与第一电容C1的正极、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P沟道MOS场效应晶体管Q1的漏极连接后接电源VCC,第16引脚与P沟道MOS场效应晶体管Q1的栅极连接;P沟道MOS场效应晶体管Q1的源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后作为充电电路的输出端Vbat?Samp;所述的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为肖特基二极管,第一电容C1、第四电容C4为电解电容,第六电容C6、第八电容C8为瓷片电容,,第四电阻R4为负热敏电阻,充电芯片U1的型号为CN3705;所述的短路保护电路包括电流过载保护器F1;电流过载保护器F1的第1引脚与锂电池的输出端连接,第2引脚作为短路保护电路9的输出端Vbat2;所述的温度和过放保护电路包括继电器Relay、MOS管Q2、二极管D3、电阻R8;继电器Relay的第1引脚与第3引脚、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后与短路保护电路的输出端Vbat2连接,第2引脚与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MOS管Q2的漏极连接,第3引脚与常闭触点第5引脚连接,第4引脚悬空,第5引脚作为温度和过放保护电路的输出端Vmain;MOS管Q2的栅极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源极接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作为温度和过放保护电路的信号端Control;所述的输出电路包括5V输出电路、12V输出电路、20V输出电路;所述的5V输出电路包括第二芯片U2、二极管D4、电感L2、端子P1、电容C10~C11,电阻R9~R12;第二芯片U2的第1引脚与温度和过放保护电路的输出端Vmain连接,第2引脚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第二电感L2的一端连接,第3引脚与第5引脚、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十电容C10的负极、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连接后接地,第4引脚与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十电容C10的正极、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第一端子P1的第2引脚连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一端子P1的第1引脚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第一端子P1的第3引脚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端子P1的第2引脚作为5V输出接口5V?OUT;所述的第二芯片U2的型号为LM2576;所述的12V输出电路包括电容C12~C13,端子P2;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与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第二端子P2的第1引脚连接后与温度和过放保护电路的输出端V...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会斌张京朱挺锋龚三三卢林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