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直接输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312140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1-06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影像直接输出装置,设有一外壳、一光源组、一数字微晶片装置及一投影透镜,该光源组设有一光源、一导光柱及一微缩透镜组,该数字微晶片装置是用以将收该光源组的微缩光束且设有一固定式色轮及一微形反射镜组,该固定式色轮是用以对该光源进行分色与滤色的处理且设有多个色块,而该微形反射镜组是设于该微缩透镜组异于该导光柱的一侧且用以接收经该固定式色轮处理的光源,该投影透镜是用以接收数字微晶片装置的输出光源,并将该输出光源射出该外壳外,提供一可有效降低所需成本及时间的影像直接输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直接输出装置,尤指一种可降低制造成本及时间的影像直接输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目前数字影像投影和显示产业已经自初期外型如桌面般巨大尺寸的三枪彩色投影技术演变迄今有小如手机外型尺寸可随身携带的简易式投影机、单枪高画质及高亮度适合上课、简报或观赏电影用投影机及家庭化大画面高对比(Full HD 1080P)投射电视等等,此等数字影像投影和显示产业的产品客户群也自少数特定企业的办公室需求仪器而逐渐扩展至家庭化的消费性电子产品而普遍的大量应用;在现有的自然世界里,视觉和声音都是以模拟形式传送及呈现,但当人类试图将这些模拟现象所转换的电子信号进行现代科技数字化,藉以获取更加的储存和传送时,现有技术已克服传统三枪阴极射像管(CRT)式投影机体积及重量的缺点,进而达到轻薄且可携性高的功能,同时直接与各数字产品(桌上型计算机及笔记型计算机等)连结将资讯投影显示出来,不需再经过纸本复印的作业且同时可显示大量的信息,因此,更能普遍地适用在任何小型的会议场合,使得数字影像投影和显示产业渐渐地不再拘限在大型场合所能使用的产品,一般小型会议室、学校研究单位、甚至是家庭都能够使用;目前市面上所贩售的投影机,主要是藉由液晶面板投影技术(Liquid Crystal Display;3LCD)、数字光源处理技术(Digital Light ProcessingTM,简称DLPTM)及反射式投影技术(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简称LcoS)等方式进行投影,其中液晶面板投影技术(3LCD)是采用三片式显像元件,利用红色(RED)、绿色(GREEN)及蓝色(BULE)三片液晶面板来进行分色,使所看到的投影画面为三原色同时聚合的影像,而数字光源处理技术(DLP)则是采用单片式显像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简称DMD晶片)来反射成像,并经由不断旋转的穿透性色轮(transmissive color wheel)来分色,使三原色轮流地输出,并利用视觉暂留的原理来合成影像,而反射式投影技术(LCoS)像是LCD与DLP投影技术的综合体,其是藉由LCoS面板来调变由光源发射出来欲投影至屏幕的光信号,利用反射的架构,因此光源发射出来的光并不会穿透LCoS面板,属于反射式成像,通过三片LCoS面板分别产生红色、绿色及蓝色的影像,再合光成为彩色画面,其是具有极高的分光及合光效率;现有DLP或LCoS投影和显示设备主要是通过转动色轮的方式来进行色彩分色,进而呈现出彩色缤纷的静、动态投影效果,然而,受到工程技术与制造成本的限制,现有色轮是如图9所示主要是通过于数片玻璃基板上各别镀上所需求颜色(如R、G、B等色彩)后,再依所需求的尺寸与外型进行裁切、拼贴、校准平衡度等的繁杂步骤方可完成所需的色轮,因此,现有色轮的零组件构造复杂、重量增加及需要平衡校准以避免高速旋转的拼贴色轮产生噪音,且因为需要将数片基板进行贴合,所以会使光源的穿透度再次衰减;目前业界虽有少数高阶DLPTM与LCoS投影和显示设备是采用单片式色轮,然而,此种单片式色轮是采用高单价的半导体微影工艺与设备进行保护层光阻涂布、图案光罩、微影曝光、光阻显影、镀膜等逐一完成第一层颜色,如此步骤必须连续重复需求颜色如R、G、B后,方能完成单片式色轮,故其制造成本几乎超出显示面板的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的售价,相对增加制造及使用所需的成本,诚有加以改进的地方。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目前现有投影技术的缺失与不足,对于色轮的制造成本及使用上有所困难,因此,无法符合一般业界的需求,特经过不断的研究与试验,终于发展出一种能改进现有缺失的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影像直接输出装置,其可直接在单一色轮上形成多个平行设置或交错配置的色块,且不需再对于色轮进行转动即可得到彩色的影像输出效果,有效降低现有影像输出装置所需成本及时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影像直接输出装置,其包含有一外壳、一容设于外壳内的光源组、一设于外壳内且用以接收该光源组的数字微晶片装置以及一设于外壳内用以输出光源的投影透镜,其中:该光源组设有一光源、一导光柱及一微缩透镜组,该导光柱是用以接收该光源,藉以将该发散的光源导向为一平行输出的光源,而该微缩透镜是用以接收该平行输出的光源并将其形成一微缩光束;该数字微晶片装置是用以将收该光源组的微缩光束且设有一固定式色轮及一微形反射镜组,该固定式色轮是用以对该光源进行分色与滤色的处理且设有多个色块,而该微形反射镜组是设于该微缩透镜组异于该导光柱的一侧且用以接收经该固定式色轮处理的光源;以及该投影透镜是用以接收数字微晶片装置的输出光源,并将该输出光源射出该外壳外。藉由上述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该固定式色轮于制作时,仅需通过在基材上依序通过重复印刷、镀膜及清洗的方式,即可于固定式色轮上形成多个平行设置或交错配置的色块,因此不需再经由裁切、拼贴、校准平衡度等的繁杂步骤或者通过半导体微影工艺与设备进行保护层光阻涂布、图案光罩、微影曝光、光阻显影、镀膜等制作流程,即可形成所需的色轮,再则,本发明通过于固定式色轮上形成多个平行设置或交错配置色块的方式,不需再如现有DLPTM与LCoS投影和显示设备需另设有一用以转动色轮的控制电机,大幅降地制造影像直接输出装置所需的成本及时间,另外,通过设置多个横向及纵向排列的微反射镜的方式,可准确地对于经该固定式色轮的光源进行反射,藉以构成一高亮度、连续光束且解析度高的彩色影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影像直接输出装置结构配置的方块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微缩光束经该数字微晶片装置分色与反射的操作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影像直接输出装置另一结构配置的方块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色轮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色轮的局部放大俯视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色轮的另一实施例局部放大俯视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微形反射镜组的侧视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微形反射镜组的操作侧视示意图。图9是现有色轮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图式及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如图1及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影像直接输出装置,包含有一外壳(图未示)、一容设于外壳内的光源组20、一设于外壳内且用以接收该光源组20的数字微晶片装置30(D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影像直接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影像直接输出装置包含有一外壳、一容设于外壳内的光源组、一设于外壳内且用以接收所述光源组的数字微晶片装置以及一设于外壳内用以输出光源的投影透镜,其中:所述光源组设有一光源、一导光柱及一微缩透镜组,所述导光柱是用以接收所述光源,藉以将所述光源导向为一平行输出的光源,而所述微缩透镜是用以接收所述平行输出的光源并将其形成一微缩光束;所述数字微晶片装置是用以将收所述光源组的微缩光束且设有一固定式色轮及一微形反射镜组,所述固定式色轮是用以对所述光源进行分色与滤色的处理且设有多个色块,而所述微形反射镜组是设于所述微缩透镜组异于所述导光柱的一侧且用以接收经所述固定式色轮处理的光源;以及所述投影透镜是用以接收数字微晶片装置的输出光源,并将所述输出光源射出所述外壳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影像直接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影像直接输出装置包含
有一外壳、一容设于外壳内的光源组、一设于外壳内且用以接收所述光源组
的数字微晶片装置以及一设于外壳内用以输出光源的投影透镜,其中:
所述光源组设有一光源、一导光柱及一微缩透镜组,所述导光柱是用以
接收所述光源,藉以将所述光源导向为一平行输出的光源,而所述微缩透镜
是用以接收所述平行输出的光源并将其形成一微缩光束;
所述数字微晶片装置是用以将收所述光源组的微缩光束且设有一固定式
色轮及一微形反射镜组,所述固定式色轮是用以对所述光源进行分色与滤色
的处理且设有多个色块,而所述微形反射镜组是设于所述微缩透镜组异于所
述导光柱的一侧且用以接收经所述固定式色轮处理的光源;以及
所述投影透镜是用以接收数字微晶片装置的输出光源,并将所述输出光
源射出所述外壳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直接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缩透镜
组设有一第一微缩透镜及一第二微缩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直接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式色
轮是设于所述导光柱与所述第一微缩透镜之间,藉以对光源进行分色与滤色
的处理,而所述微形反射镜组是设于所述第二微缩透镜异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进忠萧安廷
申请(专利权)人:宝镇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