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文质专利>正文

织席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30071 阅读:3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织席机是编织席子的装置,其特征是利用正方形对角线原理,分径靠位机构,织纬机构、自动供篾机构均设置在与对称中心线成45°角的对角线上对称布置,压席、移席机构设置在编织幅面的机身上,上述机构的动作均通过光电传感器由单片机控制,执行机构是采用电磁换向阀驱动液压油缸作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编织席子质量好的特点,实现了席子的全自动化编织,并可自动检测。(*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编织席子的装置。传统的席子编织方法是用手工将破好、撒均的蔑按照花纹的要求从一角开始或从中间向四周编织,这种人工的编织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成本高,而且工作环境恶劣,影响编织人员的身体健康。近年来,虽然也有人试图研制编织席子的机械,但终因结构复杂,无法实施或违背了织席所遵循的对角线原理而没有成功。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全自动的织席机,从而改变传统的手工编织方法,实现编织的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利用正方形对角线原理,机编席面上所用蔑长都等于席宽B所作正方形的对角线长B ,机编每次的移席距离都等于蔑宽b作正方形的对角线长b ,所以将席长方向沿机器的纵向布置,两个对角线上的蔑相交点O1……On连起来构成一对称中心线,每次两皮蔑沿着相互垂直且与中心线成45°角的方向织入,织入后的蔑的1/2长编入席面花纹,另1/2长则进入另一编织幅面按花纹规律与交织蔑交叠,席每次移动b 长时,编织幅面上的散蔑便向编织方向移动一皮篾宽的距离,按照上述原理,本技术的织席机包括有机身、分经靠位机构、织纬机构、自动供篾机构和单片机控制系统,其结构是在机身上与对称中心线成45°角的对角线上各设有可啮合的矩齿状上下分篾块,与上下分篾块构成的靠位孔对应处设有由靠位块、靠位板构成的靠位装置,以上为分经靠位机构,在分径装置一端设有由织纬主动轮、织纬从动轮、电磁铁、光电传感器构成的织纬机构,供篾机构是由齿状供篾板、供篾槽构成,另还有上下压席板、压席油缸和移席架和移席油缸,这些机构的动作均通过光电传感器由单片机控制,执行机构是使用电磁换向阀驱动液压油缸作往复运动,下面参见附图对本技术详细描述首先对附图进行说明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分篾块分径的结构图;图3表示分径靠位的结构示意图;图4表示靠位的结构示意图;图5表示织纬机构示意图;图6表示供篾机构示意图;图7表示单片机控制电路图;图8表示控制传动原理图;图9表示对角线织席原理图。按照附图所示的实施方案,参见图1、图8,在机身(1)上与对称中心线成45°角的对角线上各设有可啮合的矩齿状上、下分篾块(3)、(2),如图2所示与上、下分篾块(3)、(2)分别连接有分径油缸(42)、(38),单片机通过分径光电传感器(43)、分径电磁换向阀(44)控制油缸(42)、(38)作往复运动,从而使上下分篾块(3)、(2)相互啮合将篾分径,即径篾(16),并形成织纬通道(9),与上、下分篾块(3)、(2)构成的靠位孔(10)对应处设有由靠位块(11)、靠位板(12)构成的靠位装置,与靠位板(12)连接有靠位油缸(13),如图(4)所示,单片机通过靠位电磁换向阀(48)、靠位光电传感器(49)控制油缸(13)往复运动,从而将织纬通道(9)内的纬篾(14)靠到径篾(16)交织口处,如图(3)所示,在分径装置一端设置有由织纬主动轮(18)、织纬从动轮(19)、电磁铁(17)、光电传感器(20)构成的织纬机构,如图5所示,织纬主动轮(18)在电机带动下为常转,当光电传感器(20)获得信号后,电磁铁(17)带电吸合杠杆,使从动轮(19)上升,与主动轮(18)产生摩擦,将纬篾织入到由上、下分篾块(3)、(2)构成的织纬通道(9)内,供篾机构由齿状供篾板(22)、供篾槽(21)构成,与供篾板(22)连接有供篾油缸(23),如图6所示,单片机通过供篾电磁换向阀(39)、供篾光电传感器(37)控制油缸(23)往复运动,从而使齿状供篾板(22)一次次地将篾送进分径靠位机构,在机身(1)上还设置有压席板(7)和移席架(4),与压席板(7)连接有压席油缸(34)、(35)、(36),单片机通过压席电磁换向阀(51)、压席光电传感器(52)控制油缸(34)、(35)、(36)同步往复运动,编织时将已编好的席子压住,移席时将席子松开,与移席架(4)连接有移席油缸(33),单片机通过移席电磁换向阀(30)、移席光电传感器(52)控制油缸(33)往复运动,每编织好一皮篾,席子移动 个篾宽。从上可知,各个步骤的完成都是通过光电传感器由单片机控制,执行机构使用电磁换向阀驱动液压油缸。由光电传感器取得信号后,通过8243送进单片机8048,8048按照事先编好的程序,从P20至P27口输出指令,使8778导通,从而使电磁换向阀驱动液压油缸完成规定的动作。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开启电源开关,电路自动清零。一、按下启动按钮,单片机8048自动从第一工步开始,从P20输出压席指令,使8778(1)导通,压席电磁换向阀(51)得电,从而驱使压席油缸(34)、(35)、(36)动作,使上、下压板(7)压下;二压席光电传感器(52)取得压席到位信号后,通过8243送进8048,8048按照程序规定,从P21口输出分径复位指令,使8778(3)截止,左右分径电磁换向阀(44)失电,复位弹簧使左右分篾块(2)同时复位,与此同时,左右靠位电磁换向阀(42)也失电,在靠位弹簧作用下,左右靠位板(12)同时复位,左右分径光电传感器(43)取得分径复位到位信号后,通过8243送进8048,8048按照程序规定,从P21口输出分径复位指令,使8778(3)截止,左右分径电磁换向阀(44)失电,复位弹簧使右左分篾块(2)同时复位,与此同时,左右靠位电磁换向阀(42)也失电,在靠位弹簧作用下,左右靠位板(12)同时复位,左右分径光电传感器(43)取得分径复位到位信号后,通过8243送进8048,8048按照程序规定,从P22口输出移席指令,使8778(2)导通,移席电磁换向阀(30)得电,便驱使移席油缸(33)推动移席架(4)完成移席动作,四、移席光电传感器(53)取得移席到位信号后,通过8243送进8048,8048按照程序规定,从P23口输出分径指令,使8778(3)导通,左右分径电磁换向阀(44)得电,从而驱使左右分径液压油缸(38)推动左右分篾块(2)同时完成分径动作。五、分径光电传感器(43)取得分径到位信号后,通过8243送进8048,8048按照程序规定,从P24口输出织纬指令,使8778(4)导通,织纬电磁铁(17)得电,驱动织纬从动轮(19)上升,完成织纬动作,同时,此指令使8778(1)截止,在复位弹簧作用下,上下压席板(7)复位。六、织纬光电传感器(20)取得织纬到位信号后,通过8243送进8048,8048按照程序规定,从P25口输出靠位指令,使8778(5)导通,左右靠位电磁换向阀(48)得电,从而驱使左右两个靠位液压油缸(13)推动左右靠位板(12)完成靠位动作,同时,此指令使8778(2)截止,使8778(6)导通,移席电磁换向阀(30)得电换向,从而驱使移席液压油缸(33)反向动作,推动移席架(4)复位。七、供篾光电传感器(37)取得织纬到位信号后,在移席复位的同时,就通过8243送进8048,8048按照程序规定,从P26口输出供篾指令,使8778(7)导通,供篾电磁换向阀(39)得电,从而驱使供篾液压油缸(23)推动供篾板(22)完成供篾动作,供篾到位后,还是由供篾光电传感器(37)取得到位信号后,通过8243送进8048,8048按照程序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织席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包括有机身、分径靠位机构、织纬机构、自动供篾机构、移席机构、执行机构及单片机控制系统,其结构是在机身(1)上与对称中心线成45°角的对角线上各设有可啮合的矩齿状上、下分篾块(3)、(2),即分径装置,与分篾块(2)、(3)构成的靠位孔(10)对应处设有由靠位块(11)、靠位板(12)、构成的靠位装置,在分径装置一端设置有由织纬主动轮(18)、织纬从动轮(19)、电磁铁(17)、光电传感器(20)构成的织纬机构,供篾机构由齿状供篾板(22)、供篾槽(21)构成,在机身(1)上还设置有压席板(7)和移席架(4),上述各个机构的动作均通过光电传感器由单片机控制,执行机构是使用电磁换向阀驱动液压油缸作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质袁铁鲛徐建辉周平湘
申请(专利权)人:徐文质袁铁鲛徐建辉周平湘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