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GPRS接口的双模式RFID门禁读卡器,读卡器包括电路U1部分、电路U2部分和电路U3部分,电路U1部分、U2部分和U3部分相互连接构成读卡器的电路;电路U1部分以单片机AT89S52为主,完成输入信号的处理和控制信号的输出;电路U2部分以芯片RC531为主,完成射频信号产生、发送和电子标签卡信号的读写与处理;电路U3部分以芯片SIM900为主,完成电子标签数据的GPRS接口输出。本读卡器的体积小,成本低,功耗低,实现Type?A和Type?B两种标准的多个无源标签射频卡的非接触式读写与存储及输出,且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GPRS接口的双模式RFID门禁读卡器,其特征在于:读卡器包括电路U1部分、电路U2部分和电路U3部分,电路U1部分、U2部分和U3部分相互连接构成读卡器的电路;电路U1部分以单片机AT89S52为主,完成输入信号的处理和控制信号的输出;电路U2部分以芯片RC531为主,完成射频信号产生、发送和电子标签卡信号的读写与处理;电路U3部分以芯片SIM900为主,完成电子标签数据的GPRS接口输出;其中,具体电路连接如下:?电路U1部分:?单片机AT89S52的第1引脚连接到芯片SIM900的第16引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2引脚连接到芯片SIM900的第46引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3引脚连接到芯片SIM900的第14引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4引脚连接到芯片SIM900的第13引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5引脚连接到芯片RC531的第31引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6引脚连接到J3的第4引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7引脚连接到J3的第5引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8引脚连接到J3的第6引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9引脚连接到电阻R16的一端和电容CD1负极,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D1正极接电源VCC;单片机AT89S52的第10引脚和第11引脚悬空;单片机AT89S52的第12引脚连接到芯片RC531的第2引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13引脚至第15引脚悬空;单片机AT89S52的第16引脚连接到芯片RC531的第10引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17引脚连接到芯片RC531的第11引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18引脚连接到电容C3和晶体振荡器Y2的一端,电容C3另一端接地,晶体振荡器Y2另一端接电容C4一端和单片机AT89S52的第19引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19引脚连接到电容C4和晶体振荡器Y2,电容C4另一端接地,晶体振荡器Y2另一端接电容C3和单片机AT89S52的第18引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21引脚连接到J1的第1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22引脚连接到J1的第2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23引脚连接到J1的第3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24引脚连接到J1的第4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25引脚连接到J1的第5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26引脚连接到J1的第6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27引脚连接到J1的第7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28引脚连接到芯片RC531的第9引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29引脚悬空;单片机AT89S52的第30引脚连接到芯片RC531的第21引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31引脚接电源VCC;单片机AT89S52的第32引脚连接到芯片RC531的第20引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33引脚连接到芯片RC531的第19引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34引脚连接到芯片RC531的第18引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35引脚连接到芯片RC531的第17引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36引脚连接到芯片RC531的第16引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37引脚连接到芯片RC531的第15引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38引脚连接到芯片RC531的第14引脚;单片机AT89S52的第39引脚连接到芯片RC531的第13引脚;?电路U2部分:?芯片RC531的第1引脚接电容C5和晶体振荡器Y1的一端,电容C5另一端接地,晶体振荡器Y1另一端接电容C6一端和芯片RC531的第32引脚,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芯片RC531的第2引脚连接到单片机AT89S52的第12引脚;芯片RC531的第3引脚和第4引脚悬空;芯片RC531的第5引脚接电感L3的一端,电感L3另一端接电容C7一端和J2的第1脚,电容C7另一端接地;芯片RC531的第6引脚接电感L2和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另一端接地,电感L2另一端接电源VCC;芯片RC531的第7引脚接电感L4一端,电感L4另一端接电容C8一端和J2的第3脚,电容C8另一端接地;芯片RC531的第8引脚接地;芯片RC531的第9引脚连接到单片机AT89S52的第28引脚;芯片RC531的第10引脚连接到单片机AT89S52的第16引脚;芯片RC531的第11引脚连接到单片机AT89S52的第17引脚;芯片RC531的第12引脚接地;芯片RC531的第13引脚连接到单片机AT89S52的第39引脚;芯片RC531的第14引脚连接到单片机AT89S52的第38引脚;芯片RC531的第15引脚连接到单片机AT89S52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秀霞,卞晓晓,季秀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