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238312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0-10 02:22
一种滤光片组件,包括基片、滤光层、第一压印胶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滤光层直接形成于基片的第一表面,第二导电层直接形成于第二表面,其中第一导电丝线和第二导电丝线在滤光层的投影均全部落在栅格线上;上述滤光片组件,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构成感应结构,使滤光片组件既能触控操作又具有滤光功能,有利于降低电子产品的厚度,还节约了材料及组装成本;第一导电层通过压印凹槽-填充导电材料的方式形成,第二导电层直接形成于第二表面,利用了基片具有较好的粘结性能;同时导电丝线的线宽可以做宽,增大导电层的导电能力。同时提供一种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
本专利技术涉及平面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
技术介绍
触摸屏是可接收触摸等输入信号的感应式装置。触摸屏赋予了信息交互崭新的面貌,是极富吸引力的全新信息交互设备。触摸屏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信息传媒界的普遍关注,已成为光电行业异军突起的朝阳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具有触摸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均包括显示屏及位于显示屏上的触摸屏。然而,触摸屏作为与显示屏独立的组件,在用于一些实现人机交互的电子产品时,均需要根据显示屏的尺寸进行定购,之后再进行组装,以形成触摸显示屏,触摸显示屏可同时具有可触控操作及显示功能。现有的触摸屏与显示屏的组装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框贴及全贴合。框贴是将触摸屏与显示屏的边缘贴合,全贴合是将触摸屏的下表面与显示屏的上表面整面贴合。显示屏主要包括偏光片、滤光片组件、液晶模块以及薄膜晶体管(TFT,ThinFilmTransistor),因此,显示屏本身已经具有较大的厚度,而继续往显示屏上贴合触摸屏时,将进一步增大其厚度,再者,多一道贴合工艺,就意味着增加了产品不良的概率,大大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厚度较大及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有利于降低电子产品厚度及生产成本的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一种滤光片组件,包括:基片,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滤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包括遮光部和多个滤光单元,所述遮光部呈栅格状,包括相互交叉的栅格线,由所述栅格线所分割的空间形成若干栅格单元,滤光单元收容于栅格单元中,所述多个滤光单元形成滤光部;第一压印胶层,设置于所述滤光层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压印胶层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导电层,嵌设于所述第一压印胶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电图案,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包括第一导电网格,所述第一导电网格由第一导电丝线交叉形成,第一导电丝线交叉形成网格节点,所述第一导电丝线由填充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导电材料形成;第二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导电图案,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包括第二导电网格,所述第二导电网格由第二导电丝线交叉形成;其中,所述第一导电丝线和第二导电丝线在所述滤光层的投影均全部落在所述栅格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丝线和第二导电丝线的线宽不大于所述栅格线的线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不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光部的厚度不小于所述遮光部的厚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部为带有黑色染料的光刻胶在所述第一压印胶层形成的栅格状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相邻两个第一导电图案的间隔宽度为0.5μm~50μm,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相邻两个第二导电图案的间隔宽度为0.5μm~50μ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的每一所述第一导电网格在所述滤光层上的投影容纳有至少一个滤光单元,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每一所述第二导电网格在所述滤光层上的投影容纳有至少一个滤光单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的每一所述第一导电网格在所述滤光层上的投影容纳的滤光单元数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每一所述第二导电网格在所述滤光层上的投影容纳的滤光单元数不相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丝线的线宽小于所述第二导电丝线的线宽,所述第一导电层的每一所述第一导电网格在所述滤光层上的投影容纳的滤光单元数不大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每一所述第二导电网格在所述滤光层上的投影容纳的滤光单元数。一种触摸显示屏,包括依次层叠的TFT电极、液晶模块、滤光片组件和偏光片,所述滤光片组件为以上所述的滤光片组件。上述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滤光片组件可同时实现触控操作和滤光功能,作为显示屏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组件的组合,用于显示屏中时,可直接使显示屏具有触控功能,无需再在显示屏上组装一触摸屏,不仅有利于降低电子产品的厚度,同时还大大节约了材料及组装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滤光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另一实施方式的滤光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又一实施方式的滤光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再一实施方式的滤光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滤光片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滤光片组件中第一导电图案或第二导电图案的间隔示意图;图8为滤光片组件中第一导电图案或第二导电图案的间隔示意图;图9为一实施方式第一导电丝线或第二导电丝线投影到滤光层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另一实施方式第一导电丝线或第二导电丝线投影到滤光层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又一实施方式第一导电丝线或第二导电丝线投影到滤光层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再一实施方式第一导电丝线或第二导电丝线投影到滤光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提出有利于降低电子产品厚度及生产成本的滤光片组件和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该滤光片组件可实现触摸操作及滤光功能,从而使触摸显示屏具有触摸显示功能。请参阅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触摸显示屏100,包括依次层叠的下偏光片10、TFT电极20、液晶模块30、公共电极40、保护膜50、滤光片组件200及上偏光片60。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无需设置保护膜50也可。TFT电极20包括玻璃基材24和设置在玻璃基材24上的显示电极22。液晶模块包括液晶32和夹持于液晶32两侧的配向膜34。可以理解,当使用背光源作为偏振光源的,如OLED偏振光源,无需下偏光片10,只需要上偏光片60即可。本实施例的下偏光片10、TFT电极20、液晶模块30、公共电极40、保护膜50、上偏光片60的结构及功能可以与现有产品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滤光片组件200同时具有可触控操作及可滤光功能,使触摸显示屏100具有触控显示功能。触摸显示屏可以为直下式、或侧入式光源的液晶显示屏。请参阅图2至图5,表示的是滤光片组件200四个不同的实施例。上述四个实施例中的滤光片组件200均包括基片210、滤光层220、第一压印胶层230、第一导电层240和第二导电层260。其中基片2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12和第二表面214。基片210为透明绝缘材质,如玻璃,具体可以为硅铝酸盐玻璃和钙钠玻璃,经过等离子处理后表面具有良好的粘结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滤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片,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滤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包括遮光部和多个滤光单元,所述遮光部呈栅格状,包括相互交叉的栅格线,由所述栅格线所分割的空间形成若干栅格单元,滤光单元收容于栅格单元中,所述多个滤光单元形成滤光部;第一压印胶层,设置于所述滤光层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压印胶层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导电层,嵌设于所述第一压印胶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电图案,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包括第一导电网格,所述第一导电网格由第一导电丝线交叉形成,所述第一导电丝线由填充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导电材料形成;第二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导电图案,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包括第二导电网格,所述第二导电网格由第二导电丝线交叉形成;其中,所述第一导电丝线和第二导电丝线在所述滤光层的投影均全部落在所述栅格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片,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滤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包括遮光部和多个滤光单元,所述遮光部呈栅格状,包括相互交叉的栅格线,由所述栅格线所分割的空间形成若干栅格单元,滤光单元收容于栅格单元中,所述多个滤光单元形成滤光部;第一压印胶层,设置于所述滤光层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压印胶层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导电层,嵌设于所述第一压印胶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导电图案,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包括第一导电网格,所述第一导电网格由第一导电丝线交叉形成,所述第一导电丝线由填充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导电材料形成;第二导电层,直接贴附于所述第二表面,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导电图案,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包括第二导电网格,所述第二导电网格由第二导电丝线交叉形成;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和第二导电图案在所述基片的厚度方向绝缘形成互感电容,所述第一导电丝线和第二导电丝线在所述滤光层的投影均全部落在所述栅格线上,所述第一导电丝线的线宽小于所述第二导电丝线的线宽,所述第一导电层的每一所述第一导电网格在所述滤光层上的投影容纳的滤光单元数小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根初刘伟董绳财唐彬何世磊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