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刀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23823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冲压刀模,是用以装设于一冲压机台并对一塑胶或金属材质而可供用于模内射出成型的薄膜进行余料裁切,该冲压刀模具有一冲压刀缘以及多数沿该冲压刀缘排列的齿状结构。所述齿状结构可为方形、三角形或梯形。本发明专利技术冲压刀模利用将其与薄膜接触的部分设计成排列的齿状结构,借此可以减少冲压时与薄膜的接触面积,便可以降低白边发生机率,而能够避免影响薄膜的外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沖压刀模,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供装设在一沖压机台而 用以对一欲进行模内射出成型的塑料或金属薄膜进行余料裁切的冲压刀 模。
技术介绍
现有习知的用在模内射出成型的薄膜在放入射出成型模具之前,需要 先以一冲压机器将薄膜周边多余的余料冲切去除后,再将薄膜放入模具中进行射出成型。请参阅图1 、图2所示,图1是现有习知的薄膜进行沖压加工以去除 周边余料的示意图,图2是以图l现有习知的沖压刀模易于薄膜产生白边 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例如,以该冲压机器(图中未示)装设一框状的 冲压刀模l为例,对该薄膜IOO进行冲切时,是利用冲压刀模1对薄膜100 冲压的力量将薄膜100裁切出符合冲压刀模1内侧框缘10的外型轮廓,借 此将薄膜100周边的余料切除。而由于在冲压的过程中,冲压刀模1的底 面是完全与薄膜100相接触,因此,在沖压的过程中,冲压刀模l与薄膜 100大面积的接触容易形成沖压的阻力,且由于薄膜100通常为具有延展性 的材料,因此,在冲压的过程中,薄膜100容易因此受到冲压刀模1的过 度拉扯,而在邻近其切口缘的区域产生如图2所示被拉扯的痕迹,俗称为 白边101,造成当薄膜100射出成型而贴附在成品102的表面时,该白边 101形成成品102外观上的瑕疯。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沖压刀模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 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 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是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 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 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沖压刀模,实属当前重要研 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冲压刀模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 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 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冲压刀模,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冲压 刀模,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 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冲压刀模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 型结构的冲压刀模,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减少沖压时与薄膜的 接触面积,借此使被沖压裁切的薄膜不容易产生白边,非常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沖压刀模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 新型结构的冲压刀模,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沖压刀缘为齿状结构排 列,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 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冲压刀模,用以装设于一冲压机台并对一塑胶或金属 材质而可供用于模内射出成型的薄膜进行余料裁切,其中,该沖压刀模具有 一沖压刀缘以及多数沿该冲压刀缘排列的齿状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沖压刀模,其中所述的齿状结构呈三角形。前述的冲压刀模,其中所述的齿状结构呈方形。前述的沖压刀模,其中所述的齿状结构呈梯形。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冲压刀模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将冲压刀模 与薄膜接触的部分设计成排列的齿状结构,借此能够减少沖压时与薄膜的 接触面积,便可降低白边发生机率,而可避免影响薄膜的外观。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冲压刀模,是用以装设于一冲压机台 并对一塑胶或金属材质而可供用于模内射出成型的薄膜进行余料裁切,该 沖压刀模具有一沖压刀缘以及多数沿该沖压刀缘排列的齿状结构。所述的 齿状结构可为方形、三角形或梯形。本专利技术沖压刀模利用将其与薄膜接触 的部分设计成排列的齿状结构,借此减少冲压时与薄膜的接触面积,便可 降低白边发生机率,能够避免影响薄膜外观。本专利技术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 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 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冲压刀模具有增进的突出功 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 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 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习知的薄膜进行冲压加工以去除周边余料的示意图。图2是说明以图l现有习知的冲压刀模易于薄膜产生白边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冲压刀模一较佳实施例具有多数齿型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沿图3中IV-IV方向的剖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沖压刀模的齿型结构可为方形齿。图5是本专利技术沖压刀模的齿型结构可为三角形齿的剖视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冲压刀模的齿型结构可为梯形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 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冲压刀模其具体实施 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 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以 限制。请参阅图3与图4所示,图3是本专利技术冲压刀模一较佳实施例具有多 数齿型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沿图3中IV-IV方向的剖视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沖 压刀模的齿型结构可为方形齿。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沖压刀模2,其包含 一呈框状的刀体21、 一位于该框状的刀体21的冲压刀缘20,在本实施例 中,所指的沖压刀缘20乃为框状的刀体21的内侧框缘;除此之外,该冲压 刀模2还包含沿着冲压刀缘20排列形成于刀体21底面22的多数齿状结构 23,所述的齿状结构23是呈方形齿状。以该冲压刀模2对薄膜200进行冲压时,是使该冲压刀模2底面22面 向薄膜200,使所述齿形结构23朝向薄膜200,利用所述齿状结构23,便可 减少沖压刀模2对薄膜沖压200的瞬间与薄膜200接触的面积,借此能够 降低薄膜200对冲压刀模2进行冲压的阻力,避免薄膜200被过度拉扯而 在切口缘产生白边的现象,可以避免影响该薄膜200射出成型后披覆于成 品的外观。本实施例中,该冲压刀模2的框状刀体21仅为举出说明的一种实施态 样,该沖压刀模2刀体21的结构并不以此为限,主要是在沖压刀模2与薄 膜200接触的部分增加齿状结构23,借此可以减少沖压刀模2与薄膜200 才妾触的面积。请参阅图5、图6所示,图5是本专利技术沖压刀模的齿型结构可为三角形 齿的剖视图,图6是可为梯形齿的剖视图。本专利技术的齿型结构23,并不以 方形齿为限,如图5与图6所示,齿状结构23, 、 23"也可以是呈三角形或梯形等等,同样可以达到减少刀体21与薄膜200的接触面积,而能够降低白 边发生的机率。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将冲压刀模2与薄膜200接触的部分设置呈齿状排 列结构,借此便可减少沖压时与薄膜200接触的面积,降低沖压刀模2对 薄膜200拉扯的力量,使薄膜200的切口缘不容易产生白边的现象,避免 影响该薄膜200的外观,进而,当该薄膜200以模内射出成型披覆在成品(图 中未示)外表面时,便不会影响到成品外观。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压刀模,用以装设于一冲压机台并对一塑胶或金属材质而可供用于模内射出成型的薄膜进行余料裁切,其特征在于该冲压刀模具有一冲压刀缘以及多数沿该冲压刀缘排列的齿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胜忠
申请(专利权)人:高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