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光片组件和触摸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223308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0-04 1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滤光片组件,包括:玻璃基材;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导电层,包括设于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导电图案;设置在第一表面及第一导电层上;第二导电层,包括嵌设在压印胶层远离第一表面的一侧的第二导电图案;第一导电图案和第二导电图案在压印胶层的厚度方向上相互间隔形成感应结构;遮光矩阵层,设置在第二表面上,及彩色光阻层,设置在第二表面上,第一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二导电图案的导电丝线在遮光矩阵层上的投影均落入遮光矩阵层的格线上。使滤光片组件既能实现触控操作又具有滤光功能,有利于降低电子产品的厚度,还节约了材料及组装成本。还提供一种触摸显示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滤光片组件和触摸显示屏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摸屏,特别是涉及一种滤光片组件和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
技术介绍
触摸屏是一种可接收触摸灯输入信号的感应式装置。触摸屏赋予了信息交互崭新的面貌,是极富吸引力的全新信息交互设备。触摸屏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信息传媒界的普遍关注,已成为光电行业异军突起的朝阳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具有触摸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均包括显示屏及位于显示屏上的触摸屏。然而,触摸屏作为与显示屏独立的组件,在用于一些实现人机交互的电子产品时,均需要根据显示屏的尺寸进行定购,之后再进行组装,以形成触摸显示屏,触摸显示屏可同时具有可触控操作及显示功能。现有的触摸屏与显示屏的组装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框贴及全贴合。框贴是将触摸屏与显示屏的边缘贴合,全贴合是将触摸屏的下表面与显示屏的上表面整面贴合。显示屏主要包括依次叠加的偏光片、滤光片组件、液晶模块以及薄膜晶体管(TFT,ThinFilmTransistor),因此显示屏本身已经具有较大的厚度,而继续往显示屏上贴合触摸屏时,将进一步增大其厚度,再者,多一道贴合工艺,就意味着增加了产品不良的概率,大大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利于降低电子装置厚度的滤光片组件和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一种滤光片组件,包括:玻璃基材;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导电层,包括设于所述玻璃基材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导电图案,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包括连续的导电网格,所述导电网格由导电丝线交叉形成;压印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一导电图案上,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嵌设在所述压印胶层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第二导电层,包括嵌设在所述压印胶层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的第二导电图案;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包括连续的导电网格,所述导电网格由导电丝线交叉形成;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在所述压印胶层的厚度方向上相互间隔形成感应结构;遮光矩阵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遮光矩阵层包括相互交叉的格线,所述格线交叉形成多个栅格单元;及彩色光阻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包括多个彩色光阻单元,每一所述彩色光阻单元位于一个所述栅格单元中;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二导电图案的导电丝线在所述遮光矩阵层上的投影均落入所述遮光矩阵层的格线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丝线的线宽小于所述格线的宽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二导电图案中其中之一的导电丝线的线宽为0.2微米~5微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丝线相互交叉形成网格节点,相邻的两网格节点之间的距离为50微米~500微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网格包括多个网格单元,每一网格单元在所述彩色光阻层上的投影至少容纳一彩色光阻单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通过将整面完整的导电网格进行断线处理得到多个相互间隔的第一导电图案,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将整面完整的导电网格进行断线处理得到多个相互间隔的第二导电图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中的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导电图案的间隔宽度为0.5微米~50微米,所述第二导电层中的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导电图案的间隔宽度为0.5微米~50微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彩色光阻层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遮光矩阵层的厚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印胶层开设有形状与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匹配的凹槽,所述第二导电图案收容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压印胶层的厚度,所述第二导电图案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一种触摸显示屏,包括依次层叠的薄膜晶体管电极、液晶模块、滤光片组件和偏光片,所述滤光片组件为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滤光片组件。上述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滤光片组件可同时实现触控操作和滤光功能,作为显示屏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组件的组合,用于显示屏中时,可直接使显示屏具有触控功能,无需再在显示屏上组装一触摸屏,不仅有利于降低电子产品的厚度,同时还大大节约了材料及组装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触摸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滤光片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一实施例的滤光片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另一实施例的滤光片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一个导电层俯视图;图6为一实施例的导电丝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另一实施例的导电丝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另一实施例的导电丝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另一实施例的导电丝线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另一实施例的滤光片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滤光片组件及使用该滤光片组件的触摸显示屏。该滤光片组件可实现触摸操作及滤光片功能,从而使触摸显示屏具有触摸显示功能。本实施例的下偏光片10、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电极20、液晶模块30、公共电极40、保护膜50及上偏光片60的结构及功能可以与现有产品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对于使用背光源为偏振光源的,如OLED偏振光源,则无需下偏光片10,只需要偏光片60即可。保护膜50也可以省略。滤光片组件200同时具有可触摸操作及滤光功能,使显示屏具有触摸显示功能。显示屏可以为直下式、或侧入式光源的液晶显示屏。以下重点描述滤光片组件200。请参阅图2,滤光片组件200包括透明基材22、压印胶层24、第一导电层25、第二导电层26、遮光矩阵层(BlackMatrix,BM)27、彩色光阻层28。第一导电层25和第二导电层26在压印胶层24的厚度方向上相互间隔形成感应结构。透明基材22包括第一表面222和第二表面224。透明基材22为透明绝缘材质,如玻璃,其材质可以为硅铝酸盐玻璃或钙钠玻璃。压印胶层24设置透明基材22的第一表面222及第一导电层25上,压印胶层24为透明状,厚度为2微米~10微米,不影响整体的透光率。压印胶层24的材质可以为无溶剂紫外固化亚克力树脂、可见光固化树脂或热固化树脂。第一导电层25设置第一表面222上,且嵌设在压印胶层24靠近透明基材22的第一表面222的一侧。第一导电层25包括第一导电图案252。第一导电图案252可以通过在第一表面222镀/涂金属层,再经蚀刻得到。金属层的材质可以是金、银、铜、铝、锌、锡和钼等金属中的至少一种。请参阅图2和3,第一导电图案252包括连续的导电网格,导电网格由导电丝线a交叉形成。导电丝线a形成的基本网格可以是正多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滤光片组件和触摸显示屏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滤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基材;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导电层,包括设于所述玻璃基材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导电图案,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包括连续的导电网格,所述导电网格由导电丝线交叉形成;压印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一导电图案上,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嵌设在所述压印胶层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第二导电层,包括嵌设在所述压印胶层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的第二导电图案;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包括连续的导电网格,所述导电网格由导电丝线交叉形成;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在所述压印胶层的厚度方向上相互间隔形成感应结构;遮光矩阵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遮光矩阵层包括相互交叉的格线,所述格线交叉形成多个栅格单元;及彩色光阻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包括多个彩色光阻单元,每一所述彩色光阻单元位于一个所述栅格单元中;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二导电图案的导电丝线在所述遮光矩阵层上的投影均落入所述遮光矩阵层的格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基材,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导电层,包括设于所述玻璃基材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导电图案,所述第一导电层通过将整面完整的导电网格进行断线处理得到多个相互间隔的第一导电图案,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包括连续的导电网格,所述导电网格由导电丝线交叉形成;压印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一导电图案上,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嵌设在所述压印胶层靠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第二导电层,包括嵌设在所述压印胶层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的第二导电图案,所述第二导电层通过将整面完整的导电网格进行断线处理得到多个相互间隔的第二导电图案,所述第二导电层中的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导电图案的间隔宽度为0.5微米~50微米,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包括连续的导电网格,所述导电网格由导电丝线交叉形成,所述第一导电层中的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导电图案的间隔宽度为0.5微米~50微米,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在所述压印胶层的厚度方向上相互间隔形成感应结构;遮光矩阵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遮光矩阵层包括相互交叉的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根初刘伟董绳财唐彬何世磊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