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长生专利>正文

穴播排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208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种装置,是一种穴播排种器。它的结构包括排种轮,播量调整板,排种体,挡板,拉簧;排种轮的右半部在排种体内,而左半部伸出于排种体外;挡板呈圆弧形,其宽度宽于排种轮上排种窝的宽度,挡板上端与排种体上部固定连接,下端通过拉簧与排种体下部连接,使挡板的弧面盖在排种轮的左半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重量轻,造价低廉,使用方便,可实现多种农作物种子的精量穴播。(*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穴播排种器本技术涉及一种排种装置,确切的说是一种穴播排种器。在申请人九八年申请的“水稻抛秧秧盘播种机”(专利号982096925)中,所述的排种结构主要包括弧形梳尺板、匙形排种轮和起播量调整作用的挡板,该结构解决了普通播种机构嗑籽现象,但该机构重量大,成本较高,并且无法实现穴播。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造价低廉,可实现穴播的穴播排种器。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穴播排种器的结构包括排种轮,播量调整板,排种体,挡板,拉簧;播量调整板在排种体内、排种轮的右上方;排种轮的右半部在排种体内,而左半部伸出于排种体外;挡板呈圆弧形,其宽度宽于排种轮上排种窝的宽度,挡板上端与排种体上部固定连接,下端通过拉簧与排种体下部连接,使挡板的弧面盖在排种轮的左半部上。本技术结构简单,重量轻,造价低廉,使用方便,可实现多种农作物种子的精量穴播。图1为穴播排种器的结构图;1排种轮,2挡板,3拉簧,4播量调整板,5排种体,6种子,7排种窝;图2为穴播排种器的侧视图。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2所示,穴播排种器的结构为:播量调整板4在排种体5内、排种轮1的右上方;排种轮1的右半部在排种体5内,而左半部伸出于排种体5外;挡板2呈圆弧形,其宽度宽于排种轮1上排种窝7的宽度,挡板2上端与排种体5上部固定连接,下端通过拉簧3与排种体5下部连接,使挡板2的弧面盖在排种轮1的左半部上。工作时,将穴播排种器安装在播种机的种箱下,种子6进入排种体5中,再进入排种轮1上右半部的排种窝7中,随着排种轮1的转动,排种窝7带着种子6转到排种轮1的左部,挡板2在拉簧3的作用下紧贴着盖在排种轮1上,使种子6不会从排种窝7中落出,当转至排种轮1左下部位置时,此处没有挡板2盖住,种子6排出机体外,实现穴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穴播排种器,结构包括排种轮(1),播量调整板(4),排种体(5);播量调整板(4)在排种体(5)内、排种轮(1)的右上方;其特征在于:它的结构还包括挡板(2),拉簧(3);排种轮(1)的右半部在排种体(5)内,而左半部伸出于排种体(5)外;挡板(2)呈圆弧形,其宽度宽于排种轮(1)上排种窝(7)的宽度,挡板(2)上端与排种体(5)上部固定连接,下端通过拉簧(3)与排种体(5)下部连接,使挡板(2)的弧面盖在排种轮(1)的左半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穴播排种器,结构包括排种轮(1),播量调整板(4),排种体(5);播量调整板(4)在排种体(5)内、排种轮(1)的右上方;其特征在于:它的结构还包括挡板(2),拉簧(3);排种轮(1)的右半部在排种体(5)内,而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长生
申请(专利权)人:何长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