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模块和便携式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201230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9-26 0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通信模块和便携式终端,其通信模块包括NGFF接口、开关单元、充电保护单元和延时单元。NGFF接口包括电源管脚和USB数据传输管脚;所述USB数据传输管脚短于所述电源管脚;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在通信模块设置NGFF接口减小了通信模块的体积,减少了通信模块与便携式终端装配时的结构限制。而且设置USB数据传输管脚短于所述电源管脚,使便携式终端可预先保存USB数据或完成上电准备,再进行USB切断或通讯,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在通信模块插入时,由充电保护单元先进行小电流充电,消除开关单元打开瞬间的冲击电流,避免此时产生的瞬间大电流损坏开关单元,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信模块和便携式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通信模块和便携式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的通信模块常用的有3G模块和4G模块,一般装配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中,与其内部的控制系统连接即可实现上网功能。3G/4G模块的体积大小及接口方式会直接影响到装配3G/4G模块的智能终端的体积及连接方式,特别是便携式智能终端对3G/4G模块的体积大小及接口要求更严格。而现有的3G/4G模块一般采用Mini-PCIe接口,其接口的体积较大,已不适应目前便携式智能终端的要求。而且3G/4G模块在使用时常与终端的Mini-PCIe连接器进行热插拔操作,即带电插拔、允许用户在不关闭系统,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取出或更换3G/4G模块。这种方式只需简单的插入、拔出动作即可取出3G/4G模块,且系统保持不间断地正常运行,从而提高了系统对灾难的及时恢复能力、扩展性和灵活性。但是,现有的3G/4G模块在热插拔时存在以下问题:1、USB接口数据损坏。现有3G/4G模块的PCB板在设计时,所有信号、数据管脚的长度均相等,如USB数据接口的D+(正数据)管脚、D-(负数据)管脚与电源管脚的长度相同。当3G/4G模块拔出时,USB的通讯和数据传输同时断开,此时数据可能仍在传输中,主机系统还来不急保存数据导致部分数据丢失。2、电源接口产生瞬间大电流。3G/4G模块在插入时,主机系统输出的电源电压会立即输入到3G/4G模块的电源端,产生一个大的瞬间电流。该大电流可能会烧损3G/4G模块的电源模块中的部分元件,导致系统工作失常、甚至崩溃。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模块和便携式终端,以解决现有通信模块体积大、及通信模块进行热插拔时出现数据损坏、产生大的瞬间电流导致系统不稳定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通信模块,其包括:NGFF接口,所述NGFF接口包括电源管脚和USB数据传输管脚;所述USB数据传输管脚短于所述电源管脚;开关单元,用于控制通信模块的供电端与所述电源管脚供电的通断;充电保护单元,用于开关单元关闭时充电,消除开关单元打开瞬间的冲击电流;延时单元,用于控制开关单元延时打开;所述开关单元、充电保护单元和延时单元分别连接NGFF接口的电源管脚,所述开关单元通过所述充电保护单元连接所述供电端。所述的通信模块中,所述开关单元为MOS管,所述MOS管的源极连接NGFF接口的电源管脚、充电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和延时单元的第一端,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延时单元的第二端,所述MOS管的漏极连接充电保护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的通信模块中,所述充电保护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MOS管的源极、NGFF接口的电源管脚和延时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MOS管的漏极、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二电容的正极和通信模块的供电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的负极均接地。所述的通信模块中,所述延时单元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三电容,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MOS管的栅极,第二电阻的一端还通过第三电容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MOS管的源极和NGFF接口的电源管脚,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通信模块中,所述NGFF接口还包括至少一射频管脚和至少两个接地管脚,所述接地管脚位于射频管脚的两侧。所述的通信模块中,每一射频管脚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接地管脚。所述的通信模块中,所述USB数据传输管脚的长度为2/3电源管脚的长度±0.1mm。所述的通信模块中,所述通信模块还包括PCB板,所述PCB板上设置有电子元件布设区和罩设于所述电子元件布设区的屏蔽罩。一种便携式终端,包括控制系统和上述的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连接控制系统。所述的便携式终端中,所述通信模块还包括功率器件或结构器件,所述功率器件或结构器件设置于所述控制系统中,并通过NGFF接口与通信模块的PCB板电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信模块和便携式终端,由于在通信模块设置NGFF接口减小了通信模块的体积,减少了通信模块与便携式终端装配时的结构限制。而且设置USB数据传输管脚短于电源管脚,使便携式终端可预先保存USB数据或完成上电准备,再进行USB切断或通讯,确保了数据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在通信模块插入时,由充电保护单元先进行小电流充电,消除开关单元打开瞬间的冲击电流,避免此时产生的瞬间大电流损坏开关单元,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信模块的结构原理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信模块的主视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信模块的后视结构图。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信模块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信模块和便携式终端,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信模块为3G模块、4G模块等,插入智能终端(即便携式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及其它便携式终端中实现上网功能。所述通信模块使用了小型的NGFF接口,便携式终端中设置与相应的NGFF连接器。所述通信模块不但有兼容标准NGFF接口的功能,同时尺寸明显减小,还能满足热插拔的要求,充分满足未来智能终端及其它设备对4G、3G模块的需求。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信模块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信模块的主视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信模块的后视结构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信模块包括PCB板60、NGFF接口10(NextGenerationFormFactor,)、开关单元20、充电保护单元30和延时单元40。其中,所述NGFF接口10为intel公司为超极本量身定做的新一代接口标准,可使通信模块的尺寸设计为42mm×22mm,单面布置元器件的厚度为2.75mm,双面布置元器件的厚度为3.85mm。因此该NGFF接口10体积小于现有Mini-PCIe接口,使通信模块具有小型化、接口规范化、支持热插拔等特点。具体来说,所述NGFF接口10、开关单元20、充电保护单元30和延时单元40均设置在所述PCB板60上,所述NGFF接口10为金手指接口,且位于PCB板60一端,使通信模块通过该NGFF接口10插入便携式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与其内部的控制系统连接(即与便携式终端内部的控制电路连接)即可实现上网功能。所述NGFF接口10包括电源管脚101和USB数据传输管脚102,所述开关单元20、充电保护单元30和延时单元40分别连接NGFF接口10的电源管脚101,所述开关单元20通过所述充电保护单元30连接所述通信模块的供电端J1。其中,开关单元20用于控制通信模块的供电端J1与所述电源管脚101供电的通断。充电保护单元30用于开关单元20关闭时充电,消除开关单元20打开瞬间的冲击电流;延时单元40用于控制开关单元20延时打开。通过充电延时单元40控制开关单元20延时打开,并且在预定延时时间内(即开关单元20关闭时间内),通过充电保护单元30进行小电流充电,消除了开关单元20打开瞬间的冲击电流,避免损坏开关单元20。应当说明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通信模块和便携式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NGFF接口,所述NGFF接口包括电源管脚和USB数据传输管脚;所述USB数据传输管脚短于所述电源管脚;开关单元,用于控制通信模块的供电端与所述电源管脚供电的通断;充电保护单元,用于开关单元关闭时充电,消除开关单元打开瞬间的冲击电流;延时单元,用于控制开关单元延时打开;所述开关单元、充电保护单元和延时单元分别连接NGFF接口的电源管脚,所述开关单元通过所述充电保护单元连接所述供电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NGFF接口,所述NGFF接口包括电源管脚和USB数据传输管脚;所述USB数据传输管脚短于所述电源管脚;开关单元,用于控制通信模块的供电端与所述电源管脚供电的通断;充电保护单元,用于开关单元关闭时充电,消除开关单元打开瞬间的冲击电流;延时单元,用于控制开关单元延时打开;所述开关单元、充电保护单元和延时单元分别连接NGFF接口的电源管脚,所述开关单元通过所述充电保护单元连接所述供电端;所述NGFF接口还包括至少一射频管脚和至少两个接地管脚,所述接地管脚位于射频管脚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为MOS管,所述MOS管的源极连接NGFF接口的电源管脚、充电保护单元的第一输入端和延时单元的第一端,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延时单元的第二端,所述MOS管的漏极连接充电保护单元的第二输入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保护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MOS管的源极、NGFF接口的电源管脚和延时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MOS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士青胡学龙罗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