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撷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170211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9-19 18:32
一种影像撷取装置,包括一镜头模组、一壳体及一屏蔽罩。镜头模组具有一光感测元件。壳体具有一容纳槽及至少一第一限位部,其中镜头模组设置于壳体的容纳槽内。屏蔽罩具有一开口以及至少一第二限位部,其中屏蔽罩的第二限位部干涉壳体的第一限位部,以使屏蔽罩固定于壳体上,而开口暴露出镜头模组的光感测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影像撷取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撷取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影像撷取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技术的影像撷取装置是由镜头模组、壳体以及屏蔽罩所组成,其中影像撷取装置的组立方式是利用二次点胶及二次烘烤的步骤将镜头模组、壳体以及屏蔽罩三者组立在一起。详细来说,先于影像撷取装置的壳体内进行第一次点胶步骤,而后再将镜头模组设置于壳体内。接着,进行第一次烘烤步骤以将镜头模组固定于壳体内。之后,对屏蔽罩的内侧进行第二次点胶步骤,接着翻转屏蔽罩使其罩设于壳体上。最后,再进行第二次烘烤步骤以将屏蔽罩固定于壳体上。然而,已知的影像撷取装置的组装步骤,其屏蔽罩的点胶方向与整体元件的组立方向不一致,意即须于屏蔽罩的内侧进行点胶后,再将屏蔽罩翻转以进行与壳体的组立。再者,已知的影像撷取装置于组装过程中,需进行两次点胶步骤及两次烘烤步骤。因此,已知的影像撷取装置的组装步骤较为繁复且耗时而有量产性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影像撷取装置,其组装流程较为简便快速,且适于量产。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影像撷取装置,包括一镜头模组、一壳体及一屏蔽罩。镜头模组具有一光感测元件。壳体具有一容纳槽及至少一第一限位部,其中镜头模组设置于壳体的容纳槽内。屏蔽罩具有一开口以及至少一第二限位部,其中屏蔽罩的第二限位部干涉壳体的第一限位部,以使屏蔽罩固定于壳体上,而开口暴露出镜头模组的光感测元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其中的至少一个为一卡勾或一限位弹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其中的至少一个为一卡孔或一卡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限位弹片的一自由端部朝向壳体或屏蔽罩延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限位弹片呈连续弯折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镜头模组更具有一光学玻璃以及一晶圆级透镜,且光学玻璃位于光感测元件与晶圆级透镜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壳体更具有一入光孔,连通容纳槽且暴露出部分晶圆级透镜。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屏蔽罩具有彼此相对的两侧边以及连接两侧边的一顶面,顶面具有开口,而侧边至少其中之一具有第二限位部,且侧边包覆部分壳体。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屏蔽罩具有彼此相对的一第一对侧边、一第二对侧边以及连接第一对侧边与第二对侧边的一顶面,顶面具有开口,而第一对侧边与第二对侧边至少其中之一具有第二限位部,且第一对侧边与第二对侧边包覆壳体的一外表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影像撷取装置更包括一黏着层,填充于镜头模组与壳体的容纳槽之间,以将镜头模组固定于壳体内。基于上述,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影像撷取装置是透过屏蔽罩的第二限位部干涉壳体的第一限位部,而使屏蔽罩固定于壳体上。因此,相较于已知透过点胶的方式来固定屏蔽罩与壳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的影像撷取装置的设计可使其元件(包括镜头模组、壳体及屏蔽罩)的组装方向一致,即无翻转元件的过程,且可减少掉一次点胶及一次烘烤的步骤,可有效简化组装流程,以提高生产良率且适于量产。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影像撷取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的影像撷取装置的局部组装示意图。图3为图1的影像撷取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沿图3的线I-I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影像撷取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影像撷取装置的屏蔽罩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影像撷取装置的屏蔽罩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影像撷取装置的屏蔽罩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影像撷取装置的屏蔽罩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200:影像撷取装置110:镜头模组112:光感测元件114:光学玻璃116:晶圆级透镜120、220:壳体122:容纳槽124、224:第一限位部126:入光孔128:外表面130、230、330、430、530、630:屏蔽罩132:开口134、234、334、434、534、634:第二限位部134a、334a:自由端部136:两侧边138、338、438、538、638:顶面140:黏着层336、436、536、636:第一对侧边337、437、537、637:第二对侧边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影像撷取装置(或称为影像捕捉设备,或图像获取设备)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的影像撷取装置的局部组装示意图。图3为图1的影像撷取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沿图3的线I-I的剖面示意图。请先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影像撷取装置100包括一镜头模组110、一壳体120及一屏蔽罩130。于此,本实施例的影像撷取装置100适于应用于相机、移动电话、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等可携式电子装置中,但并不以此为限。请同时参考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的镜头模组110具有一光感测元件112,其中光感测元件112例如是一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或一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感光元件(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device)。壳体120具有一容纳槽122及至少一第一限位部124(图1中示意地绘示两个),其中镜头模组110设置于壳体120的容纳槽122内。屏蔽罩130具有一开口132以及至少一第二限位部134(图1中示意地绘示两个)。特别是,本实施例的屏蔽罩130的第二限位部134适于干涉壳体120的第一限位部124,以使屏蔽罩130固定于壳体120上,而屏蔽罩130的开口132适于暴露出镜头模组110的光感测元件112。于此,屏蔽罩130的开口132的面积,较佳地,小于镜头模组110的光感测元件112的面积;但屏蔽罩130的开口132的面积亦可大于镜头模组110的光感测元件112的面积。更具体来说,镜头模组110更具有一光学玻璃114以及一晶圆级透镜116,其中光学玻璃114位于光感测元件112与晶圆级透镜116之间。于此,镜头模组110为一晶圆级镜头模组(waferlevellensmodule),但并不以此为限。再者,壳体120更具有一入光孔126,其中入光孔126连通容纳槽122且暴露出部分晶圆级透镜116,且外界光线(未绘示)能经由入光孔126而进入镜头模组110的晶圆级透镜116内。此外,本实施例的屏蔽罩130具有彼此相对的两侧边136以及连接两侧边136的一顶面138,其中开口132位于顶面138上,以暴露出镜头模组110的光感测元件112,而两侧边136分别具有第二限位部134,且两侧边136包覆部分壳体120。需说明的是,为了稳固的将镜头模组110固定于壳体120的容纳槽122内,本实施例的影像撷取装置100可更包括一黏着层140,其中黏着层140填充于镜头模组110与壳体120的容纳槽122之间,可有效增加镜头模组110与壳体120之间的接合力;另外,部分胶材附着于壳体120上,也可同时附着于屏蔽罩130内部,使其镜头模组110与屏蔽罩130之间的接合力更强。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影像撷取装置100是屏蔽罩130的第二限位部134干涉壳体120的第一限位部124,以将屏蔽罩130固定于壳体120上。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影像撷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影像撷取装置,包括:一镜头模组,具有一光感测元件;一壳体,具有一容纳槽及至少一第一限位部,其中该镜头模组设置于该壳体的该容纳槽内;以及一屏蔽罩,具有一开口以及至少一第二限位部,其中该屏蔽罩的该第二限位部干涉该壳体的该第一限位部,以使该屏蔽罩固定于该壳体上,而该开口暴露出该镜头模组的该光感测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影像撷取装置,包括:一镜头模组,具有一光感测元件;一壳体,具有一容纳槽及至少一第一限位部,其中该镜头模组设置于该壳体的该容纳槽内;以及一屏蔽罩,具有一开口以及至少一第二限位部,其中该屏蔽罩的该第二限位部干涉该壳体的该第一限位部,以使该屏蔽罩固定于该壳体上,并且所述镜头模组、壳体和屏蔽罩的组装方向相一致,而该开口暴露出该镜头模组的该光感测元件;该第一限位部及该第二限位部其中的至少一个为一限位弹片;该第一限位部及该第二限位部其中的至少另一个为一卡孔或一卡槽;其中该限位弹片的一自由端部朝向该壳体或该屏蔽罩延伸,或者该限位弹片呈连续弯折状;其中该屏蔽罩具有彼此相对的两侧边以及连接该两侧边的一顶面,该顶面具有该开口,而该些侧边至少其中之一具有该第二限位部,且该些侧边部分地包覆该壳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装置,其中该镜头模组更具有一光学玻璃以及一晶圆级透镜,且该光学玻璃位于该光感测元件与该晶圆级透镜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撷取装置,其中该壳体更具有一入光孔,连通该容纳槽且暴露出部分该晶圆级透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撷取装置,其中该屏蔽罩的该开口的面积小于该镜头模组的该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引栋
申请(专利权)人: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