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47380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9-12 0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连接地面接合工具到挖掘机铲斗前缘或类似物上的联接器。联接器采用一种偏心的可旋转锁,依靠锁的旋转改变支承表面之间的距离,从而使锁拧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磨损元件的连接。特别针对地面接合工具诸如挖掘机铲斗齿的连接,但也可以有更广泛的应用。
技术介绍
挖掘设备的铲斗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明显的磨损。为此,可更换的地面接合工具(GET)被定位在铲斗的最容易受到磨损的区域。多数被使用的不同的GET包括后跟罩、前缘罩、接合器、耐磨板、和重要的齿。对齿与接合器的连接提出了一个一直存在的挑战,目前有许多不同的可用系统,力图以高效的方式来执行此任务。许多系统使用一个锁针,使其穿过接合器的一个孔。这样的设置有一个固有的问题,因为不仅孔的设置削弱了接合器,而且增强了在接合器内的应力集中。此外,锁针在使用中有弯曲的倾向,除去弯曲的锁针可能是困难的。其他系统使用一种锁扣系统。这些也是有问题的,因为没有能力调整或拧紧连接,因此齿容易松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用于磨损元件特别是齿的连接,解决了一些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连接磨损部件到基座的联接器,基座包括第一支承表面,磨损部件包括第二支承表面;联接器包括可旋转锁,该锁具有抵靠第一支承表面的第一面和抵靠第二支承表面的第二面,围绕锁的中心轴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2.07 AU 20109053691.一种用于连接磨损部件到基座的联接器,基座包括第一支承表面,磨损部件包括第二支承表面;联接器包括可旋转锁,该锁具有抵靠第一支承表面的第一面和抵靠第二支承表面的第二面,围绕锁的中心轴第一和第二面变换相对位置,以致在使用中可以通过锁的旋转改变第一和第二支承表面之间的距离,其中可旋转锁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位于单独的支承部件上,支承部件包括圆柱形的主体,其具有一外表面,形成可旋转锁的第二面,支承部件具有从主体的一面突出的接合部,接合部具有外表面,至少其一部分形成可旋转锁的第一面,接合部由连接到螺旋部的引导部组成,引导部具有基本上直的外边缘,接合部相对于主体的高度围绕接合部变化,螺旋部的高度最小值在引导部的一端,最大值在螺旋部的位置位于一条线上,该线垂直于引导部,并穿过锁的中心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磨损部件到基座的联接器,其中可旋转锁的第一面和第二面都是弧形的,并具有各自的曲率半径,第一或第二面至少其中之一的曲率半径围绕锁的中心轴改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连接磨损部件到基座的联接器,其中可旋转锁的第二面具有不变的曲率半径,第一面具有变化的曲率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磨损部件到基座的联接器,其中磨损部件被设置为在基座周围沿纵轴对齐,锁的中心轴定位在朝向相对于纵轴的垂直线10°到20°的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连接磨损部件到基座的联接器,其中支承部件连接有可操作部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连接磨损部件到基座的联接器,其中可操作部件包括键控突出部,其与支承部件内的键控凹槽啮合。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用于连接磨损部件到基座的联接器,其中磨损部件具有内腔,孔穿过磨损部件的侧壁进入内腔,该孔具有可以容纳支承部件的内部区域,该内部区域包括第二支承面,及可容纳可操作部件的外部区域。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连接磨损部件到基座的联接器,其中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被齿环分隔开,并被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杰明·休斯
申请(专利权)人:塔隆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