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超大牵伸AB双色纱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139061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9-12 0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大牵伸AB双色纱生产方法,装置配置在喇叭口位置,该生产方法主要是由A、B两种色彩的条子喂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应用在超大牵伸细纱机上进行简单的技术改造,装置安装在喇叭口位置。两根不同颜色的条子从喇叭口喂入,在前后牵伸区仍然保持两根须条的分离状态,形成有双股结构特征的超大牵伸AB双色纱线;该生产方法与现有其它技术相比,简便、性价比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纺纱技术新领域,具体的说是在超大牵伸细纱机上加装赛络纺装置,喂入双根带有不同颜色的条子,生产出多组分、多彩色的AB混色纱线,纱线可以弥补因纤维染色后强力下降、短绒增多的缺陷,并且具有双股结构特征的,省去络筒工序,更加缩短了工艺流程。
技术介绍
超大牵伸纺纱方式与环锭纺纱一样,纤维条不会断裂,从而达到了最佳的伸展,并且纤维在已纺成的纱线中达到了定向。同时,超大牵伸纺纱方式可以缩短工艺过程,省去粗纱工序,可以使纱线的生产成本保持在极限范围内,或是能降低生产成本。对于纺纱而言,超大牵伸纺纱方式带来的效果必将是革命性的。但是超大牵伸增大了细纱牵伸倍数后,前区纱条扩散,紧密度下降,导致前罗拉钳口输出纱条变宽,加捻三角区扩大,边纤维增多,成纱毛羽增多,再经过络筒时纱线毛羽又成倍增加,这为后道加工提出了难题。AB双色纱是用赛络纺技术,在环锭细纱机上通过适当改造而生产的。赛络纺与普通环锭不同点是:用双根粗纱间隔一定距离(4~6mm)平行喂入细纱机后区,经牵伸然后汇合加捻成类似双色AB纱。由于喂入双根粗纱色泽或使用原料不同,可以生产出多组分、多彩色的AB混色纱线。采用赛络纺技术生产的色纺纱,由于是双粗纱喂入可以显著减少纱线毛羽、改善条干、提高成纱强力,弥补因纤维染色后强力下降、短绒增多的缺陷。但赛络纺技术因采用双根粗纱喂入,粗纱定量要减轻,设备要适当增加,同时在日常生产中要防止单粗纱喂入造成纱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超大牵伸AB双色纱生产方法,即在超大牵伸细纱机上加装赛络纺装置,使成纱结构达到双股结构特征,双色条子喂入可以获得AB混色纱线。装置极大地提高了纱线的质量及附加值,并且便于安装、维护。把赛络纺装置用于超大牵伸纺纱生产中,采用两根染色条子从喇叭口喂入,在前后牵伸区仍然保持两根须条的分离状态,从前钳口输出一定长度后合并,并由同一个锭子加捻,形成有双股结构特征的超大牵伸赛络纱。超大牵伸细纱机牵伸形式为三罗拉双胶圈,总的牵伸倍数为50-120倍之间,具体分配:前区牵伸倍数控制在30-60倍左右,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2倍以内。考虑到牵伸过程中加压大小,采用27mm直径罗拉。由于超大牵伸采用两根条子喂入,基本没有捻度,纤维基本处于伸直状态,为了能够有效缩短前区浮游区长度,增强对纤维的控制,需要使前罗拉和中罗拉隔距收窄,同时中罗拉和后罗拉隔距也要缩小,以获取合理的、更大的中后区牵伸倍数。因此,才能获得纱线表面纤维排列整齐,纱线结构紧密,毛羽少,抗起毛起球好的超大牵伸AB双色纱线。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大牵伸AB双色纱生产方法,配置在喇叭口位置,该装置主要是由A、B两种色彩的条子喂入。本专利技术可以应用在超大牵伸细纱机上进行简单的技术改造,装置安装在喇叭口位置。两根不同颜色的条子从喇叭口喂入,在前后牵伸区仍然保持两根须条的分离状态,形成有双股结构特征的超大牵伸AB双色纱线;该生产方法与现有其它技术相比,简便、易维护、性价比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侧面工作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斜面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和图2所示,两根不同颜色的条子A、B从喇叭口(9)平行喂入后胶辊(5)与后罗拉(6),进入第一牵伸区即后牵伸区,然后进入胶辊(3)和中罗拉(4)由双短胶圈(8)牵伸,进入第二牵伸区即前牵伸区,最后由前胶辊(1)和前罗拉(2)握持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超大牵伸AB双色纱生产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大牵伸AB双色纱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把赛络纺装置应用于超大牵伸细纱机上,即由两根不同颜色条子A、B共同平行喂入牵伸装置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大牵伸AB双色纱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把赛络纺装置应用于超大牵伸细纱机上,即由两根不同
颜色条子A、B共同平行喂入牵伸装置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大牵伸AB双色纱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喇叭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伯俊苏旭中刘新金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