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动修复污染土壤的二维非均匀电场实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134614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9-11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用电动修复污染土壤的二维非均匀电场实验装置的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土样槽、气体测量装置、液体循环与测量装置、电极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土样槽包括槽体、顶盖、底盖和螺栓;顶盖和底盖上设有中心螺母和位于该螺母周围并中心对称呈环形的多个其它螺母,上下螺母之间设有电极;顶盖均匀分布有多个探针;气体测量装置为刻度管;液体循环与测量装置包括连接管、总分流管、蠕动泵和液体测量装置;电极控制系统与电极相连;数据采集系统与探针相连。通过使用该装置及合适工艺参数,非常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节约能耗且系统稳定性高,是具有试验价值和应用前景的一种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使用二维非均匀电场实验装置修复污染土壤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土样槽、气体测量装置、液体循环与测量装置、电极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所述土样槽包括槽体、顶盖、底盖,以及用于固定槽体、顶盖、底盖的螺栓;所述顶盖和底盖的相对应位置上设有多个螺母,其中一个螺母位于中心位置,其余螺母位于该中心螺母的周围,并以所述中心螺母为对称中心而呈环形或规则分布;在相对应的所述上下螺母之间设置有电极,即中央电极和多个环状电极;所述顶盖上还均匀分布有伸入到所述土样槽内部的多个探针;?所述气体测量装置为与各个电极上端相连的刻度管;?所述液体循环与测量装置包括与中央电极下端相连的连接管、由与环状电极下端相连的分流管汇合而成的总分流管、与所述连接管和总分流管相连的蠕动泵、分别与连接管末端和总分流管末端相连的液体测量装置;?所述电极控制系统与各个电极相连;?所述数据采集系统与各个探针相连;?其中,在该方法中,采用如下(1)?(4)任一种的通电方式进行电动修复:?(1).以中央电极为圆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对中央电极和与之成同一条直线的两侧对称分布的环状电极通电连接,在每个连接上,定时改变电极极性,在切换至下一个连接前多次改变电极极性,直至完成一次完整通电,如此重复进行完成土壤电动修复;?(2).以中央电极为圆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对中央电极和与之成同一条直线的两侧对称分布的环状电极通电连接,在每个连接上,自始至终不改变电极极性,通电一定时间后,切换至下一个连接次序,完成一次完整通电后,改变电极极性进行下一次完整通电,如此重复进行完成土壤电动修复;?(3).以“A+mB”为循环单元的方式进行通电:?A:以中央电极为阴极,环状电极为阳极而同时对阳极和阴极进行通电;?B:以中央电极为圆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对中央电极和与之成同一条直线的两侧对称分布的环状电极进行顺次连接通电,在每个连接上,定时改变电极极性,在切换至下一个连接前多次改变电极极性,直至完成一次完整通电;?其中m为整数,且1≤m≤4;?(4).以“A+nC”为循环单元的方式进行通电:?A:以中央电极为阴极,环状电极为阳极而同时对阳极和阴极进行通电;?C:以中央电极为圆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对中央电极和与之成同一条直线的两侧对称分布的环状电极通电连接,在每个连接上,自始至终不改变电极极性,通电一定时间后,切换至下一个连接次序,直至完成一次完整通电;?其中n为整数,且2≤n≤4,以及完成一次C通电后切换至下一个C完整通电时,改变电极极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莹莹付融冰李鸿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