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03454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30 2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磁性元件容易通过浸渍将末端的捆扎部分锡焊在接线端子上,并且设有容易确保托脚部分的绝缘性的线圈骨架;磁性元件(10)设有绕组部(30、40)、接线端子(60)、将绕组部(30、40)的一部分覆盖的磁芯体(50)以及线圈骨架(20),该线圈骨架(20)设有配置绕组部(30、40)的卷线筒部(24)和底座(23);在底座(23)上设有相比磁芯体(50)而从对置面(23s5)更向电路板侧突出的托脚部分(235),进而,在侧面(23s)上设有锥形部分(240),与未设有锥形部分(240)的情况相比,通过设有该锥形部分(240)从而使第一角部(C1)更靠近接线端子(60)侧,并且,除了第一角部(C1)之外,锥形部分(240)中不存在突出超过第一连接线(L1)的部分,该第一连接线(L1)是连接第一角部(C1)和托脚部分(235)的突出的前端侧的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磁性元件
技术介绍
例如变压器等的磁性元件中,存在专利文献I所示类型的磁性元件。在该专利文献I中,设有卷绕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的线圈骨架,并且在该线圈骨架上安装有磁芯。在线圈骨架下方侧的底座上埋设有用于将磁性元件安装到电路板上的变压器插针(transformer pin),该变压器插针从底座进一步朝向下侧突出。另外,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的绕线引出部(末端)被捆扎在变压器插针上从而形成捆扎部分。在底座的下方侧,以朝向下方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托脚部分,该托脚部分的下端与电路板相抵接,由此在磁芯与电路板之间确保了绝缘用的空间。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报、特开2001-143942号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对上述捆扎部分进行锡焊时存在如下问题。即,在通过浸溃对末端捆扎部分进行锡焊时,熔融焊锡附着在托脚部分上会损害托脚部分的确保绝缘性这一功能。因此,需要一边注意不要让熔融焊锡附着在托脚部分上一边将捆扎部分浸溃到焊锡槽中的熔融焊锡中。但是, 在欲将捆扎部分浸溃到熔融焊锡中时,底座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侧且下方侧的拐角部分会进入到焊锡槽中,由此存在无法良好地对捆扎部分进行锡焊的情况。即,熔融焊锡因粘性大而流动性差。此外,在熔融焊锡的液面上存的焊锡氧化膜将液体状的熔融焊锡覆盖。因此,当拐角部分挤压熔融焊锡的液面时,液面的被挤压部分会凹陷,从而会产生捆扎部分未浸入熔融焊锡中的状态。为了防止上述不良情况,需要使拐角部分进一步挤压液面从而使捆扎部分浸入熔融焊锡中。但是,当使捆扎部分挤入熔融焊锡时,存在与此相应地在托脚部分上附着熔融焊锡的危险。在此,即使由于底座拐角部分的挤压而使液面凹陷,只要稍等片刻液面的凹陷便会消除。但是,该情况下,存在下述危险,即,构成初级绕组或次级绕组的导线的温度升高,从而捆扎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上的、覆盖导线的导体部分的薄膜的绝缘性被破坏。本技术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通过浸溃将末端的捆扎部分锡焊在接线端子上,并且设有容易确保托脚部分的绝缘性的线圈骨架的磁性元件。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第一观点所提供的磁性元件的特征在于:该磁性元件设有:绕组部,其通过卷绕导线而形成;接线端子,其是将磁性元件安装到电路板时的导电部分,并且,构成绕组部的导线的末端被捆扎在接线端子上;磁芯体,其由磁性材料形成并且以将绕组部的一部分覆盖的状态被配置;线圈骨架,其设有配置绕组部的卷线筒部和安装接线端子的底座,并且,在线圈骨架上安装有磁芯体;在底座上设有托脚部分,通过设有该托脚部分从而使磁芯体与电路板之间分离,该托脚部分从底座的对置面起相比磁芯体更向电路板侧突出,该对置面是指与电路板相对置的面,并且,接线端子从该对置面突出;进而,在底座的侧面中的、至少靠近电路板侧的部分上设有锥形部分;与未设有锥形部分的情况相比,通过设有锥形部分从而使第一角部更靠近接线端子侧,该第一角部是对置面与锥形部分之间的角部;并且,除了第一角部之外,锥形部分中不存在突出超过第一连接线的部分,该第一连接线是连接第一角部和托脚部分的突出的前端侧的线。另外,本技术的其他方面是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优选锥形部分具有平面状的锥面,该锥面被设置成从排列有多个接线端子的排列方向观察时相对于接线端子的延伸方向倾斜,并且,在从排列方向观察时,沿着锥面的沿面线与托脚部分的中心线在相比托脚部分的突出的前端侧更靠近电路板侧的位置处相交叉。进而,本技术的其他方面是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优选在虚构了连接第二角部和第一角部的第二连接线的情况下,沿面线以相比第二连接线更平缓的倾斜角度与电路板的表面相交叉,进而,沿面线以相比第一连接线更大的倾斜角度与电路板的表面相交叉,其中,第二角部是底座上的角部,并且,在从排列方向观察时,第二角部位于延伸方向上的、相比第一角部更加远离电路板侧的位置上。另外,本技术的其他方面是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优选沿面线的倾斜角度被设置为相对于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的倾斜角度之和的一半相差±5度以内。(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容易通过浸溃将末端的捆扎部分锡焊在接线端子上,并且设有容易确保托脚部分的绝缘性的线圈骨架的磁性元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磁性元件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磁性元件的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1的磁性元件中的线圈骨架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1的磁性元件中的线圈骨架的结构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图1的磁性元件中的E型磁芯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将本实施方式的底座中的锥形部分附近放大进行表示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表示在现有线圈骨架中熔融焊锡的液面处于浸溃线时状态的局部侧视图。图8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骨架中熔融焊锡的液面处于浸溃线时状态的局部侧视图。(符号说明)10变压器(与磁性元件相对应)20线圈骨架23底座23sl、23s2 侧面24卷线筒部30初级绕组(与绕组部相对应)31,41导线31a末端40次级绕组(与绕组部相对应)50磁芯体51E型磁芯60接线端子235托脚部分240锥形部分Cl第一角部C2前端角部C3第二角部LI第一连接线L2第二连接线L3沿面线L4浸溃线 P1、P2绝缘部件P4带状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作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磁性元件的变压器10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XYZ交坐标系进行说明,并且,将接线端子60突出的一侧设为下方侧(Z2侧),将与其相反的、线圈骨架20的上凸缘部21侧设为上方侧(Zl侧)进行说明。另外,将托脚(stand-off)部分235的长度方向设为Y方向,且将图1中的外侧(纸面垂直方向的外侧)设为Yl侧、将与其相反的内侧设为Y2侧进行说明。另外,将与Y方向和Z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X方向,且将图1中的右侧设为Xl侧、将与其相反的左侧设为X2侧进行说明。〈1.关于变压器的整体结构〉图1是表示变压器10的结构的立体图,且是表示为了清楚图示接线端子60侧而从下方侧(Z2侧)朝向上方侧观察时状态的图。另外。图2是表示变压器10的结构的剖视图,且是表示以XZ平面切断后状态的图。如图1和图2所示,变压器10的主要结构元件包括线圈骨架(bobbin) 20、初级绕组30、次级绕组40以及磁芯体50。图3是表示线圈骨架2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线圈骨架20的结构的侧视图。该线圈骨架20是以例如树脂为材质形成。线圈骨架20具备上凸缘部21、柱脚部22以及底座23。上凸缘部21是相比柱脚部22更向外周侧突出的部分。通过设有该上凸缘部21,能够阻止初级绕组30和次级绕组40朝向上方侧移动。在上凸缘部21的中央侧位置处设有贯通孔21a,且该贯通孔21a与柱脚部22的中空部22a连通。另外,在上凸缘部21上设有用于配置后述的E型磁芯51的凹部21b。凹部21b设置于上凸缘部21的X方向上的中央侧位置处,并且,凹部21b被设置成沿Y方向穿过上凸缘部21。由此,能够朝向下方侧而配置上侧的E型磁芯51。如图1 图4所示,上凸缘部21与柱脚部22相连接。柱脚部22被设置成中空的圆筒状。该柱脚部22的中空部22a、贯通孔21a以及底座23的插通孔23a相互连通。由此,能够将后述的E型磁芯51的中间支脚511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设有:绕组部,其通过卷绕导线而形成,接线端子,其是将所述磁性元件安装到电路板时的导电部分,并且,构成所述绕组部的所述导线的末端被捆扎在所述接线端子上,磁芯体,其由磁性材料形成并且以将所述绕组部的一部分覆盖的状态被配置,以及线圈骨架,其设有配置所述绕组部的卷线筒部和安装所述接线端子的底座,并且,在所述线圈骨架上安装有所述磁芯体,在所述底座上设有托脚部分,通过设有所述托脚部分从而使所述磁芯体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分离,其中,所述托脚部分从所述底座的对置面起相比所述磁芯体更向所述电路板侧突出,所述对置面是指与所述电路板相对置的面,并且,所述接线端子从所述对置面突出,进而,在所述底座的侧面中的、至少靠近所述电路板侧的部分上设有锥形部分,与未设有所述锥形部分的情况相比,通过设有所述锥形部分从而使第一角部更靠近所述接线端子侧,其中,所述第一角部是所述对置面与所述锥形部分之间的角部,并且,除了所述第一角部之外,所述锥形部分中不存在突出超过第一连接线的部分,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线是连接所述第一角部和所述托脚部分的突出的前端侧的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健之陈家裕
申请(专利权)人: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