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全自动双机头2.5针织横机的排针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97419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9 0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全自动双机头2.5针织横机的排针板装置,包括排针板、插片、齿片、沉降片、定位板和钩针装置,所述的排针板上开有若干插片卡槽和卡针槽,插片卡槽和卡针槽互相间隔排列,插片安装在插片卡槽内,钩针装置安装在卡针槽内,钩针装置与插片卡接;所述的插片通过固定板固定在排针板上;所述的齿片和沉降片均与排针板的上端连接,每片插片的上方均设置有一片齿片和沉降片;所述插片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板座,定位板固定在定位板座上,定位板上开有沉降槽,沉降片的一端卡入沉降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针织过程稳定,工作效率高,控制钩针针矩,织物的密度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全自动双机头2.5针织横机的排针板装置,属于纺织机械

技术介绍
2.5针织是应用于粗线型的针织工艺技术制造,如冰岛毛在0.8-1.3mm (粗细)、涤纶线在26-36支(粗细)、纱线在12-20根(粗细)的工艺织造艺术提花绞花的技术加工。所述的2.5针是在排针板内2英寸内安装5根钩针装置,全自动双机头2.5针织横机是在同一台针织横机中,安装两台机头,可以同步操作相同花型的针织服装,双机头在针织加工过程中,技术要求高,工作效率高。现有技术的双机头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没有2.5针织横机,目前2.5针以上粗线型的针织加工一般是原始手工编织,也有手摇形的原始针织横机。其缺陷是手工编织和手摇针织横机费工费时工作效率低。排针板针织是针织横机中的主要针织部分,但是一般的针织横机排针板上的钩针不稳定,工作过程中粗线容易拉动钩针头部摆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针织过程稳定、织物密度高的用于全自动双机头2.5针织横机的排针板>J-U装直。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全自动双机头2.5针织横机的排针板装置,包括排针板,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插片、齿片、沉降片、定位板和钩针装置,所述的排针板上开有若干插片卡槽和卡针槽,插片卡槽和卡针槽互相间隔排列,插片安装在插片卡槽内,钩针装置安装在卡针槽内,钩针装置与插片卡接;所述排针板的顶端设置有钩针卡槽;所述的插片通过固定板固定在排针板上;所述的齿片和沉降片均与排针板的上端连接,每片插片的上方均设置有一片齿片和沉降片;所述插片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板座,定位板固定在定位板座上,定位板上开有沉降槽,沉降片的一端卡入沉降槽中。卡针槽的作用是使钩针装置在卡针槽内滑动,不会随意摆动;钩针卡槽的作用是当钩针装置向上滑动穿出排针板时,钩针装置的上端恰好卡在钩针卡槽中,不会随意摆动,保证针织工艺的顺利进行;沉降片可以快速双向拨动,在编织过程中用于将纱线压入钩针装置;齿片用于控制编织的密度;钩针装置在卡针槽内上下滑动。本技术所述的钩针装置包括长针、钩针杆、钩针头,钩针头与钩针杆的前端连接,长针与钩针杆的后端连接,钩针头上设置有压线杆,压线杆的末端通过销子与钩针杆连接,压线杆的前端与钩针头接触,压线杆可以转动。本技术所述长针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座,钩针杆的后端开有三号连接槽,连接座卡入三号连接槽中,长针与钩针杆连接方便,便于拆卸。本技术所述的插片上设置有定位槽,钩针装置上设置有弹片,弹片恰好卡入定位槽,其作用是钩针装置在插片间隔中滑动不会随意摆动。本技术所述的插片上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板卡入固定槽中,固定板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排针板上,有效地将插片固定,防止插片在工作过程中移动。本技术所述的插片上开有连接卡槽,排针板上设置有二号连接槽,连接卡槽卡入二号连接槽,钢丝穿过连接卡槽和二号连接槽,将插片和排针板固定,将插片定位,便于固定。本技术所述的排针板上开有一号连接槽,齿片上开有一号固定孔,沉降片上开有二号固定孔,钢丝穿过一号连接槽、一号固定孔和二号固定孔将三者固定。齿片固定,沉降片可以转动。本技术所述的沉降片上设置有一号滑座,一号滑座卡入沉降槽中可以滑动,通过沉降片的滑动,将纱线压入钩针装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效果:结构设计合理,针织过程稳定,工作效率高,控制钩针针矩,织物的密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钩针装置向上滑动)。图3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钩针装置向下滑动)。图4为本技术中排针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插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齿片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沉降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中钩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 图10,本实施例包括排针板39、插片VI1、齿片珊、沉降片IX、定位板8和钩针装置X,所述的排针板39上开有若干插片卡槽40和卡针槽44,插片卡槽40和卡针槽44互相间隔排列,插片VII安装在插片卡槽40内,钩针装置X安装在卡针槽44内,钩针装置X与插片vn卡接;所述排针板39的顶端设置有钩针卡槽41;所述的插片vn通过固定板10固定在排针板39上;所述的齿片珊和沉降片IX均与排针板39的上端连接,每片插片Vn的上方均设置有一片齿片珊和沉降片IX ;所述插片Vn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板座46,定位板8固定在定位板座46上,定位板8上开有沉降槽9,沉降片D(的一端卡入沉降槽9中。卡针槽44的作用是使钩针装置X在卡针槽44内滑动,不会随意摆动;钩针卡槽41的作用是当钩针装置X向上滑动穿出排针板39时,钩针装置X的上端恰好卡在钩针卡槽41中,不会随意摆动,保证针织工艺的顺利进行;沉降片IX可以快速双向拨动,在编织过程中用于将纱线压入钩针装置X ;齿片VDI用于控制编织的密度;钩针装置X在卡针槽44内上下滑动。本实施例中,钩针装置X包括长针59、钩针杆62、钩针头63,钩针头63与钩针杆62的前端连接,长针59与钩针杆62的后端连接,钩针头63上设置有压线杆66,压线杆66的末端通过销子65与钩针杆62连接,压线杆66的前端与钩针头63接触闭合,压线杆66可以转动。本实施例中,长针59的前端设置有连接座61,钩针杆62的后端开有三号连接槽64,连接座61卡入三号连接槽64中,长针59与钩针杆62连接方便,便于拆卸。本实施例中,插片Vn上设置有定位槽49,钩针装置X上设置有弹片67,弹片67恰好卡入定位槽49,其作用是钩针装置X在插片vn间隔中滑动不会随意摆动。本实施例中,插片VH上设置有固定槽47,固定板10卡入固定槽47中,固定板10的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在排针板39上,有效地将插片vn固定,防止插片vn在工作过程中移动。本实施例中,插片Vn上开有连接卡槽50,排针板39上设置有二号连接槽43,连接卡槽50卡入二号连接槽43,钢丝48穿过连接卡槽50和二号连接槽43,将插片VII和排针板39固定,将插片VH定位,便于固定。本实施例中,排针板39上开有一号连接槽42,齿片珊上开有一号固定孔54,沉降片IX上开有二号固定孔58,钢丝48穿过一号连接槽42、一号固定孔54和二号固定孔58将三者固定。齿片珊固定,沉降片IX可以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沉降片IX上设置有一号滑座57,一号滑座57卡入沉降槽9中可以滑动,通过沉降片IX的滑动,将纱线压入钩针装置X。本实施例中,沉降片IX上设置有钩线弧56,钩线弧56成弧形,能有效地将纱线压入钩针装置X中。同时,齿片VDI上设置有压线弧52,压线弧52与钩线弧56相匹配,沉降片IX压线过程中旋转的弧度与压线弧52的弧度相同。使用时,排针板39装置设计安装有两块,分别安装固定在针织横机的针床机座上,并互相对称。工作时,在动力装置的带动下,钩针装置X在卡针槽44内上下滑动,当钩针装置X向上滑动时,沉降片IX的钩线弧56恰好卡住钩针装置X的压线杆66,使得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全自动双机头2.5针织横机的排针板装置,包括排针板,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插片、齿片、沉降片、定位板和钩针装置,所述的排针板上开有若干插片卡槽和卡针槽,插片卡槽和卡针槽互相间隔排列,插片安装在插片卡槽内,钩针装置安装在卡针槽内,钩针装置与插片卡接;所述排针板的顶端设置有钩针卡槽;所述的插片通过固定板固定在排针板上;所述的齿片和沉降片均与排针板的上端连接,每片插片的上方均设置有一片齿片和沉降片;所述插片的上端设置有定位板座,定位板固定在定位板座上,定位板上开有沉降槽,沉降片的一端卡入沉降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政
申请(专利权)人:桐庐永盛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