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污水处理的常温厌氧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96905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9 0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常温厌氧处理装置,包括封闭的常温厌氧处理池,所述常温厌氧处理池包括用于供污水进入的进水口和将经过厌氧处理的污水排出的出水口;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厌氧处理池的池壁上、在污水供水量大时将污水导出的溢水口以及和所述溢水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的储水池。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常温厌氧处理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适用范围较广、成本较低、使用效率较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常温厌氧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来讲,厌氧处理对于污水处理而言,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在现有技术有多种方式对污水进行厌氧处理。现有技术中,通常是设置一个封闭的常温厌氧处理池,在其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处理池中设置包括泥床等实现污水厌氧处理的单元,实现对污水的厌氧处理。这样的设置虽然可以实现污水处理,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其处理效果并不好。这是由于如果污水的进水量较大,则可能进入处理池的污水较多,导致处理池的来不及处理这些污水。提高处理池的处理能力当然能够解决此问题,但是,会带来场地及费用的提升。特别是在一些污水产生呈周期性变化的场合,例如学校。单纯提升处理池的处理能力会带来这些处理能力在大多数时间的闲置,带来较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能适应周期性的污水产生的缺陷,提供一种适合周期性的污水产生场所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常温厌氧处理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常温厌氧处理装置,包括封闭的常温厌氧处理池,所述常温厌氧处理池包括用于供污水进入的进水口和将经过厌氧处理的污水排出的出水口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厌氧处理池的池壁上、在污水供水量大时将污水导出的溢水口以及和所述溢水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的储水池。更进一步地,所述储水池还包括泻放口 ;所述用于污水处理的常温厌氧处理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泻放口和所述常温厌氧处理池进水口之间的、将所述储水池内污水泵回所述常温厌氧处理池的回泵单元。更进一步地,所述回泵单元包括污水泵和分别连接在所述污水泵及所述泻放口和所述污水泵及进水口之间的第二管道。更进一步地,所述溢水口设置在所述池壁接近所述进水口一端且与所述进水口高度一致。更进一步地,所述储水池顶部低于所述溢水口位置;所述回泵单元设置在所述储水池顶部。实施本技术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常温厌氧处理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置有溢水口和储水池,在集中产生污水的时候可以将来不及处理的污水导出到储水池中存储,待无新的污水产生时将其泵回常温厌氧处理池进行处理,使得该常温厌氧处理装置既能够适应周期性集中产生污 水的场所,又不会浪费常温厌氧装置的处理能力。故其适用范围较广、成本较低、使用效率较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用于污水处理的常温厌氧处理装置实施例中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述实施例中溢水口的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常温厌氧处理装置实施例中,该用于污水处理的常温厌氧处理装置包括封闭的常温厌氧处理池1,所述常温厌氧处理池I又包括用于供污水进入的进水口 2和将经过厌氧处理的污水排出的出水口 3 ;此外,该常温厌氧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厌氧处理池I的池壁上、在污水供水量大时将污水导出的溢水口 4以及和所述溢水口 4通过第一管道5连接的储水池6。储水池6还包括泻放口 7 ;所述用于污水处理的常温厌氧处理装置还包括连接在所述泻放口 7和所述常温厌氧处理池I进水口 2之间的、将所述储水池内污水泵回所述常温厌氧处理池的回泵单元(8、9)。该回泵单元包括污水泵9和分别连接在所述污水泵9及所述泻放口 7、污水泵9及所述进水口 2之间的第二管道8。此外,在图1中,整个常温厌氧处理装置是通过进水管道10将污水送入其中进行常温厌氧处理的。在本实施例中,如果产生污水的量非常小,则处理仅仅在上述常温厌氧处理池I中进行,基本上不会 使用上述储水池6及回泵单元。当污水在上述常温厌氧处理池I及其后的处理过程中进行处理时,采用生物膜处理技术,即生物接触氧化技术。而当污水出现周期性的大量出现时,即在一定时间段内没有污水或只有很少的污水产生,而在另一个时间段中有较多的污水集中产生的场合下,就需要使用上述储水池6及回泵单元,当然,对于上述储水池6及回泵单元的使用是自动进行的。这是由于当污水大量出现时,这些污水将通过污水进水管道10进入上述常温厌氧处理池I中,而由于这时并没有完成对上述常温厌氧处理池I中污水的厌氧处理,其出水口 3并未打开。于是,上述常温厌氧处理池I中污水的水位上涨。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溢水口4设置在上述常温厌氧处理池I中池壁接近所述进水口 2 —端且与所述进水口 2高度一致(请参见图2,图2由常温厌氧处理池I内部的角度示出了本实施例中溢水口 4和进水口 2之间的位置关系)。当上述常温厌氧处理池I中的水位上涨到该高度时,新进入上述常温厌氧处理池I中的污水通过溢水口 4自动溢出。由于第一管道5以及储水池6的存在,同时,也是由于所述储水池6顶部低于所述溢水口 4位置;溢出的污水通过出水口 4、第一管道5自动进入到上述储水池6中。因此,在上述常温厌氧处理池I中进行处理的污水始终是溢出前进入的污水或大部分是溢出前进入的污水。新产生的污水被分流到储水池6中保存。当集中产生大量污水的时间段过去后,基本上产生的污水很少,一段时间后,上述常温厌氧处理池I中污水处理完毕并通过出水口 3进入后面的处理程序。此时,由于污水产生较少,常温厌氧处理池I中的污水也较少,此时,上述回泵单元(8、9)启动,通过泻放口 7、第二管道8和污水泵9,将存储在储水池6中的污水泵回常温厌氧处理池I,对其进行厌氧处理。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污水产生极有规律,例如,对于学校而言,污水集中产生时间都是在学生在校的时间段,放学后就很少出现产生污水的情况。所以,可以对回泵单元进行设置,使其在放学后工作,将学生在校期间产生、由于来不及处理而进入储水池6中的污水,在放学后泵回常温厌氧处理池I进行厌氧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不需要加大常温厌氧处理池I的处理能力就能较为完美地解决集中产生污水的问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对学校污水处理的情况下,加大常温厌氧处理池I的处理能力不仅会增加成本,而且会使得这些处理能力在一段时间内(例如,放学之后)闲置,进而带来效率的降低。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常温厌氧处理池I是密封的,上述储水池也是密封的,而所述回泵单元就设置在所述储水池顶部。这可以使得该装置的占地较少。同时,在常温厌氧处理池I中,随着厌氧处理,其中也会产生一定的沼气,这些沼气通过专用的管道输送到沼气存储装置进行处理。由于沼气的产生、存储及处理都是现有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所以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常温厌氧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的常温厌氧处理池,所述常温厌氧处理池包括用于供污水进入的进水口和将经过厌氧处理的污水排出的出水口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厌氧处理池的池壁上、在污水供水量大时将污水导出的溢水口以及和所述溢水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的储水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常温厌氧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还包括泻放口 ;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常温厌氧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的常温厌氧处理池,所述常温厌氧处理池包括用于供污水进入的进水口和将经过厌氧处理的污水排出的出水口;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厌氧处理池的池壁上、在污水供水量大时将污水导出的溢水口以及和所述溢水口通过第一管道连接的储水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政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龙汇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