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学胜专利>正文

墨线拉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8537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滚筒周面一部分切开为细环状而使墨线与含墨浸材接触,回转滚筒根据墨线的拉出与拉回沿正反方向回转而使墨转移到墨线的墨线拉出器,其特点是包括:装设于外壳(A)且自动恢复到线为常时卷取状态的线轴(1),形成于外壳(A)的前端、将线轴(1)卷着的墨线取出的线取出口(3),装卸自如地装设于该线取出口(3)并连接所述墨线(2)的端部线卡止(4),装卸自如地配置于轴线(1)与线取出口(3)之间并根据墨线(2)的拉出与拉回沿正反方向回转而使墨线(2)与其周面压接而带墨的回转滚筒(5);该回转滚筒(5)内部收纳有含墨的浸材(6),该回转滚筒(5)的外周壁的一部分切开成环状而形成切开沟(5a),使墨线(2)与该含墨浸材(6)接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木工在台柱及板材上画直线用的以往称为“墨壶”的墨线拉出器
技术介绍
以前被称为“墨壶”的墨线拉出器形成为在从线轴上将墨线拉出时,装入墨斗中的墨线滑落而使墨转移到线上,通过在固定墨线的两端的状态下用手指弹墨线而在台柱等目的物上描出直线。但是,上述以往构造由于墨斗上面露出,易产生雨水进入及干燥情况,且易在搬运过程中出现墨沾到衣服或其它工具上等问题。另外,由于是墨线从墨斗盒中滑落而使墨转移到墨线里,容易损坏墨斗,以及由于来回摩擦使墨线的寿命缩短而容易出现墨线断裂现象等缺点。而且,虽然在水平面上使用时,墨斗内的墨能平稳地转移到墨线上,但在横向或斜向使用时,因墨斗内的墨比重失去平衡而产生使转移到墨线上的墨不均匀等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以往构造存在的各种问题的一种新型墨线拉出器,其中,将含墨浸材收纳在回转滚筒内,将滚筒的四周的一部分切开为细的环状而使墨线与含墨浸材接触,回转滚筒根据线的拉出与拉回沿正反方向回转而将墨转移到墨线上。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墨线拉出器的特征在于,包括装设于外壳A且自动恢复到线为常时圈取状态的线轴1,形成于外壳A的前端、将线轴1卷着的墨线取出的线取出口3,装卸自如地装设于该线取出口3并连接所述墨线2的端部线卡止4,装卸自如地配置于所述轴线1与线取出口3之间并根据墨线2的拉出与拉回沿正反方向回转而使所述墨线2与其周面压接的带墨的回转滚筒5;该回转滚筒5内部收纳有含墨的浸材6,该回转滚筒5的外周壁的一部分切开成环状而形成切开沟5a,而使墨线2与该含墨浸材6接触。收纳于上述回转滚筒5内的含墨浸材6由海绵、毛毡、无纺布等混合材料形成。该含墨浸材6形成通过隔壁5b隔离的内层6a与外层6b两层,较佳为隔壁5b内设有墨浸透用小的墨通孔5c。这种情况下,外层6b的容积比内层6a的容积小,例如约为三分之一程度,最好形成外层6b的密度比内层6a的密度大。这样,线拉出时可通过滚筒5的回转离心力抑制墨从切开沟5a飞散出来。采用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墨线拉出器具有以下显著效果线拉出时回转滚筒回转,由于在墨线对含墨浸材压缩状态下接触,不像以往因滑动产生摩擦,可防止含墨浸材与墨线的损伤,并可通过回转滚筒的回转使线顺利拉出而不会发生线堵塞及断线现象,加以墨线拉出速度快时墨线与含墨浸材的接触时间短,由于回转滚筒高速回转,在离心力大的作用下,外侧墨的供给量增多;相反,线的拉出速度慢时,离心力小,与含墨浸材的接触时间长,能将墨始终均一地转移到线上,并因含墨浸材装在回转滚筒内,在干燥或雨的情况下也能适用,又因回转引起的离心力而使墨沿外侧供给,在横向或倾斜面使用时与水平面使用拉线情况一样而不会变化。附图简单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墨线拉出器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2为表示上述墨线拉出器外壳盖打开状态的平面图。图3为上述墨线拉出器的主要部分的横剖面图。图4为上述墨线拉出器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表示整体形状的平面图,图2是表示开盖状态的平面图,图3是回转滚筒部分的横剖面图,图4是该回转滚筒部分的纵剖面图。图1,图2表示的符号A是外壳部,其后部装设有线轴1。该线轴1为弹簧构造,可自动恢复常时卷取状态。另外,上述外壳A的前端设有取出卷在线轴上的墨线2的线取出口3,在这个线取出口3处装卸自如地装设有连接墨线2的前端的线卡止4,该线卡止4具有针4a。上述线轴1与线取出口3的之间装卸自如地配置有将上述墨线2与其周面压接、根据墨线2的拉出与拉回沿正反方向回转的沾墨用的回转滚筒5。该回转滚筒内部收纳有墨被海绵、毛毡、无纺布等含浸材料含浸的浸墨材料6,回转滚筒5的外壁的一部分被切开为细的环状而形成切开沟5a,以使该含墨浸材6与墨线2接触。另外,图中符号8是前记回转滚筒5取出时用来开闭开口部7的盖。由图3,4可见,上述回转滚筒5内的含墨浸材6形成通过隔壁5b隔离的内层6a及外层6b两层,在隔壁5b内设有浸透墨用的小的墨通孔5c。因此,内层6a浸入墨通过线拉出时的回转离心力汇集,导入墨通孔5c的筋肋5d设于收纳内层6a的滚筒内侧面。另外,外层6b的容积约为内层6a容积的三分之一,外层6b的密度比内层6a的密度大。在本实施例中,内层6a采用多孔质的海绵,外层6b采用毛毡和无纺布。这样,在线拉出时,由于滚筒5的回转离心力,可以有效地抑制墨从切开沟5中飞散出来。如图3所示,在上述回转滚筒5的轴芯中设有填充墨时用的注入口5e,并设有从该注入口通入内层6a的通道5f,通过开闭螺丝5g可使通道5开闭,因此可通过将回转滚筒5从外壳中取下而容易地从注入口5e填充墨。上述构成的墨线拉出器为由线卡止4拉出墨线2使用。在墨线2拉出的同时,回转滚筒5回转,将含浸在外层6b的墨转移到墨线2上。此时由于墨线2是在对回转滚筒5的外层6b压缩状态下接触的,几乎没有以往因滑动产生摩擦的现象,可防止对外层6b与墨线2的摩擦损伤,并且回转滚筒5的回转使线拉出顺畅,可防止线的堵塞与断线的现象。墨线2拉出速度快时,由于回转滚筒5的高速回转,墨线2与外层6b的接触时间短,因离心力大的作用而使外侧墨的供给量多。相反,拉出速度慢时,离心力小,与外层6b的接触时间长,能将墨始终均一地转移到墨线2上。以上虽然对本专利技术代表性实施例作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的构造。例如,通过将收纳在回转滚筒5内的含墨浸材6采用例如内部密度小、外部密度大的材料一体制作,可省略上述隔壁5b。本专利技术可在包括其构成要素且具有效果的范围内作适当变更并实施。权利要求1.一种墨线拉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装设于外壳(A)且自动恢复到线为常时的卷取状态的线轴(1),形成于外壳(A)的前端、将线轴(1)卷着的墨线取出的线取出口(3),装卸自如地装设于该线取出口(3)并连接所述墨线(2)的端部线卡止(4),装卸自如地配置于所述轴线(1)与线取出口(3)之间并根据墨线(2)的拉出与拉回沿正反方向回转而使所述墨线(2)与其周面压接而带墨的回转滚筒(5);所述该回转滚筒(5)内部收纳有含墨的浸材(6),所述回转滚筒(5)的外周壁的一部分切开成环状而形成切开沟(5a),而使墨线(2)与所述含墨浸材(6)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线拉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于回转滚筒(5)内的含墨浸材(6)通过隔壁(5b)隔离形成内层(6a)与外层(6b)两层,所述隔壁(5b)内设有小的墨通孔(5c)。全文摘要一种滚筒周面一部分切开为细环状而使墨线与含墨浸材接触,回转滚筒根据墨线的拉出与拉回沿正反方向回转而使墨转移到墨线的墨线拉出器,其特点是包括装设于外壳(A)且自动恢复到线为常时卷取状态的线轴(1),形成于外壳(A)的前端、将线轴(1)卷着的墨线取出的线取出口(3),装卸自如地装设于该线取出口(3)并连接所述墨线(2)的端部线卡止(4),装卸自如地配置于轴线(1)与线取出口(3)之间并根据墨线(2)的拉出与拉回沿正反方向回转而使墨线(2)与其周面压接而带墨的回转滚筒(5);该回转滚筒(5)内部收纳有含墨的浸材(6),该回转滚筒(5)的外周壁的一部分切开成环状而形成切开沟(5a),使墨线(2)与该含墨浸材(6)接触。文档编号B25H7/04GK1520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墨线拉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装设于外壳(A)且自动恢复到线为常时的卷取状态的线轴(1),形成于外壳(A)的前端、将线轴(1)卷着的墨线取出的线取出口(3),装卸自如地装设于该线取出口(3)并连接所述墨线(2)的端部线卡止(4),装卸自如地配置于所述轴线(1)与线取出口(3)之间并根据墨线(2)的拉出与拉回沿正反方向回转而使所述墨线(2)与其周面压接而带墨的回转滚筒(5);所述该回转滚筒(5)内部收纳有含墨的浸材(6),所述回转滚筒(5)的外周壁的一部分切开成环状而形成切开沟(5a),而使墨线(2)与所述含墨浸材(6)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胜丸岡好春高桥兴
申请(专利权)人:李学胜丸岡好春高桥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