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具套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8479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手工具套合结构,其主要包括一结合部,该结合部上形成有至少一结合孔,至少一设于该结合部上的套合部,该套合部具有一连设于结合部且能供结合套筒的挡墙,该挡墙环绕结合孔设置并形成有一缺口;以及一插设嵌固于该结合孔的卡制块,其中该卡制块相对于该挡墙缺口的一面设有一弹性臂,该弹性臂于结合套筒时抵掣于套筒结合孔的内壁,而由该卡制块及套合部的组合式的设计,达到使用范围广且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手工具套合结构,尤指一种使用范围广且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组合式手工具套合结构。
技术介绍
套筒等手工具元件在一般传统机械产业中是一种常被用来旋紧或旋松螺栓的辅助工具,其中以套筒为例,由于螺栓的大小尺寸规格不一,因此需要准备各种不同规格的套筒元件才能因应工作上的需要。而目前所见一般的套筒造型多为圆柱型,因此其容易滚动而导致收藏不易,已知收藏套筒时,其必须由整理盒或是吊挂架的辅助以方便使用者存放套筒元件,由于已知套筒整理盒非关本专利技术的
,故不予赘述。但已知套筒架的套筒结合体大部分都是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造,因此,每一种尺寸规格的套筒结合体都需要准备一付模具,无形之中大幅提高了生产成本。于是,本专利技术人乃针对上述常用套筒架的套合结构的缺失以及使用上的诸多不便,本着锲而不舍的精神与精益求精的目的,积极不断的加以研究改良,经常期的努力与试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且使范围广的组合式手工具套合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工具套合结构,主要包括一结合部,该结合部上形成有至少一结合孔;至少一设于该结合部上的套合部,该套合部具有一组装固定于所述结合部的卡制块,该卡制块设有至少一弹性臂,该弹性臂于结合套筒时能抵掣于套筒结合孔的内壁面。该套合部具有一连设于该结合部且能供结合套筒的挡墙,其中该挡墙环绕于该结合孔设置,并形成有一缺口的ㄩ型构造。该套合部具有一连设于该结合部且能供结合套筒的挡墙,该挡墙连设为圆弧型构造,以扩大手工具套合结构的使用范围。该弹性臂概呈く型构造,且其弯折处设有一凸部,当套筒结合至定位时,该凸部容置于套筒结合孔内壁上所形成的凹孔,而提供卡制定位的效果。该结合部为一具有鸠尾槽的结构,该结合部可滑设于一吊杆上。该结合部连设于一吊挂牌的一侧,以将所套合的手工具利用吊挂牌悬挂展示。本专利技术由该卡制块及套合部的组合式的设计,达到使用范围广且具降低生产成本的效能。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3本专利技术结合套筒后的剖视图。图4本专利技术结合套筒的动作示意图。图5本专利技术结合套筒后的另一方向的剖视图。图6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0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1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结合套筒组装剖视图。附图标号10、100 结合部 11 结合孔20 套合部 21 挡墙211 缺口212 锯齿结构22 卡制块 221 弹性臂222 凸部30 吊杆40 套筒41 结合孔411 凹孔50 吊挂牌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组合式手工具套合结构,由于手工具种类繁多,本专利技术仅以套筒为例加以说明,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一结合部10及至少一设于该结合部10上的套合部20。于本实施例中,该结合部10为一具有鸠尾槽的结构,因此,该结合部10可滑设于一吊杆30上,以方便使用者同时收整更多手工具。此外,该结合部10上形成有至少一结合孔11,该结合孔11的数量视套合部20的数量而定。该套合部20具有一连设于该结合部10且能供结合套筒的挡墙21,而该挡墙21环绕该结合孔11设置,并具有一ㄩ型断面而形成有一缺口211;一插设于该结合孔11的卡制块22,其中该卡制块22相对于该挡墙21的缺口211的一面设有一弹性臂221,该弹性臂221可于结合套筒40时贴抵于套筒结合孔41的内壁,以提高套合部20与套筒40间的结合强度,于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该弹性臂221设为く型,且其于弯折处设有一凸部222,当套筒40结合至定位时,该凸部222对应容置于套筒40的结合孔41内壁上所形成的凹孔411,而提供卡制定位的效果。继而,于该挡墙21外壁的至少一面上形成有概呈锯齿状结构212,以提高该挡墙21与套筒40间的摩擦力与结合强度(如图5所示)。请再配合参阅图3与图4所示,当本专利技术结合套筒时,其中该套筒40的结合孔41内壁面则会侧向滑移压迫该弹性臂221的凸部222,而将该弹性臂221向内推挤并压迫该弹性臂221内缩以产生顶掣弹力。继而当该套筒40继续下压至定位时,而该弹性臂221的凸部222可嵌合于套筒结合孔41内壁面上的凹孔411,以达到结合套筒定位的目的。由上述不难得知,套筒40因其大小规格不同,其结合孔41的大小也有差异,常用的套合结构因是一体成型,因此必须不断更换模具,以应付市场的需求。然而,本专利技术采用组合式设计,所以该卡制块22可以单一规格并大量生产以降低成本,而所需变更的仅为该套合部20的对应挡墙21的规格,即该单一规格卡制块22底部的嵌接扣224能插设嵌扣组装于数种不同规格的套合部20的对应结合孔11内,虽然本专利技术也须为不同规格的套合部20的挡墙21构造而更换模具,然而本专利技术使用单一规格的卡制块22则确已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及增进快速组装套合结构的效能。本专利技术除可用以收整诸如套筒一类的手工具外,也可用于卖场中展示各类手工具,请参阅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结合部100连设于一吊挂牌50下方,即可将所套合的手工具利用吊挂牌50悬挂于卖场中,方便消费者参观选购。由于手工具种类繁多,且其可供套合的结构型态也不尽相同,因此,本专利技术套合部20的挡墙21也可设计成如图7所示的圆弧状型态,且于该圆弧状挡墙21内对应嵌接扣合该单一规格的卡制块22,而使本专利技术也可套合组装其它具有不同圆孔套合结构的手工具,以扩大本专利技术的使用范围。当然,本专利技术的挡墙21与卡制块22除上数的较佳实施例外,尚有其它许多不同的实施态样,兹分述如下。请参阅图8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中所示,当挡墙21型态被设计为两平行板体时,该卡制块22上可朝异于挡墙21相反的方向分别伸设一弹性臂221,由增加弹性臂221的数量来提高套合部与手工具间的结合强度。请参阅图9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中所示,当挡墙21的型态被设计为L型的板体时,该卡制块22上可朝异于挡墙21相反的方向分别伸设一弹性臂211,由增加弹性臂221的数量来提高套合部与手工具间的结合强度。请参阅图10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中所示,其于该卡制块22的四周侧分别伸设一弹性臂211,由增加弹性臂221的数量来提高其与手工具间的结合强度,而于本实施例则使该挡墙21成为非必要的构件。如此也可降低模具的开发难度与制造的成本。请再参阅图10与图11所示,当该挡墙21成为非必要的构件后,该卡制块22可以依手工具的结合结构态样而朝不同的方向设置弹性臂221,于本实施例中,由于套筒40的结合孔41为方形结构,因此该卡制块20分别朝四个不同方向以向外设置弹性臂221,由增加弹性臂221的数量来提高套合部与手工具间的结合强度。当然,该卡制块22与结合部10的结合方式也不限定为榫孔配合,也可以利用滑槽与滑轨的配合关系,以将该卡制块22侧向滑设嵌扣组装于该结合部10上。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具体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工具套合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一结合部,该结合部上形成有至少一结合孔;至少一设于该结合部上的套合部,该套合部具有一组装固定于所述结合部的卡制块,该卡制块设有至少一弹性臂,该弹性臂于结合套筒时能抵掣于套筒结合孔的内壁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端木宪忠蔡宪明
申请(专利权)人:利益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