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耐磨的金刚石绳锯接头及连接钢丝绳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083150 阅读:4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8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耐磨的金刚石绳锯接头及连接钢丝绳方法,将钢丝绳头尾端插入到高耐磨的金刚石绳锯接头中,预留接头的左右端部及中间部,接头的其余部分压紧而形变为闭合环状钢丝绳的连接接头,该接头未压紧部位形成左右端突起区及中间突起区,在左右端突起区电沉积或钎焊金刚石形成耐磨部,同时在中间突起区上也可以再电沉积或钎焊金刚石,以进一步降低接头与石材频繁接触而发生磨损现象,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接头通孔二边进行倒角掏空并置入橡塑材料圈或配合铜圈,以避免钢丝绳与接头孔口磨损,通过试验测试,本发明专利技术接头的使用寿命是传统接头筒的三倍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耐磨的金刚石绳锯接头及连接钢丝绳方法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耐磨的金刚石绳锯接头及连接钢丝绳方法,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金刚石绳锯
,尤其是涉及金刚石绳锯的接头。
技术介绍
金刚石绳锯作为新型的金刚石切割工具,主要应用于石材、混凝土等非金属硬脆材料,特别是应用于石材切割领域,它是由很多圆筒状的金刚石串珠,串入钢丝绳上,再通过注塑或热压工艺将橡塑材料包裹在串珠之间,起固定隔离作用,这样便制成金刚石绳锯。现在有的金刚石绳锯外径大都在φ6~φ11mm,在室内石材荒料切割时,使用的直径一般为φ7.2~φ8.5mm的金刚石绳锯,目前市场上采取的连接方法有两种:一是在制造绳锯时采取将头尾编制起来的方法,即无接头的封闭环状;二是采取一个直径比绳锯的金刚石串珠直径小的圆筒A,如图1所示,将钢丝绳的头尾B1、B2放入筒中并将圆筒整体压紧,使得圆筒产生永久性塑性变形,如图2所示,B0表示钢丝绳的其中一股,在圆筒A内壁形成紧密的、沿着钢丝绳的外缘面分布的波浪线界面达到钢丝绳头尾连接的目的。关于无接头绳锯,其连接工艺复杂,一旦钢丝绳在现场使用过程中断裂,也需要将它连接起来,而现场无法采用编制的连接方式;而现有的通过接头筒连接的绳锯,存在二个问题:一是在整条绳锯曲线运动时,圆筒两端的钢丝绳容易接触到圆筒部内,使得圆筒对钢丝绳产生剪切作用;二是接头外表面在绳锯切割时,容易与石材荒料接触,且目前用到的接头一般为铁制圆管,频繁接触会发生磨损,进而钢丝绳首尾断裂。由于金刚石绳锯在切割石材过程中,传统接头方式的金刚石绳锯寿命较短,每条绳锯要断绳五、六次,甚至十几次,因此,采用耐磨性能高的接头有利于减少断绳次数并延伸寿命。本案专利技术人经过长期研究并结合钢丝绳实际应用反馈数据,创作一种金刚石绳锯接头装置,故才有本专利技术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耐磨的金刚石绳锯接头,通过在接头表面附着超硬材料,防止绳锯接头处因磨损而断裂,从而延长绳锯使用寿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耐磨的金刚石绳锯接头,包括接头管,在接头管两端分别设有耐磨部,所述的耐磨部与接头管采用烧结或螺纹连接结合形成连接钢丝绳头尾的管体结构。进一步,所述的耐磨部是将金刚石与金属粉混合后热压成型为管头,该管头具有螺牙,接头管两端设有配合的螺牙,两者对接固定为一体。进一步,所述的接头管两端与混合的金刚石与金属粉通过冷压烧结或热压烧结直接与铁管烧结成为一体(即接头管)。进一步,所述的管体结构具有轴向通孔以使钢丝绳头尾端置入其内,管体的孔口为扩大锥形结构用于配合橡塑材料圈或台阶孔用于配合铜圈。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连接钢丝绳方法,将钢丝绳头尾端插入到上述高耐磨的金刚石绳锯接头的管体内对接,预留接头的左右端部及中间部,接头的其余部分压紧而形变为闭合环状钢丝绳的连接接头,该接头未压紧部位形成左右端突起区及中间突起区,所述的耐磨部位于接头的左右端突起区上。进一步,所述的中间突起区上电沉积或钎焊金刚石。进一步,所述接头的左右端突起区电沉积或钎焊金刚石形成耐磨部。进一步,所述钢丝绳头尾端在接头被压紧时产生塑性变形而变大,从而占据中间预留部位的微小空间,使得钢丝绳与接头筒的摩擦力增大。本专利技术超硬材料形成的耐磨部可以设置于接头管两端外侧,也可以设置于接头管两端表面形成耐磨区,耐磨区包含金刚石,及另外的金属粉,如铜粉、铁粉、锡粉等。由于接头(接头筒或接头管)二端在绳锯直线和曲线切割时,特别是在石材的边侧金刚石绳锯与石材的交接处,容易将传统的接头表面磨损,尤其是接头两端部位。随着切割时间的延长,接头的磨损越严重,这是因为切割石材时,接头在运动过程中会轻微摆动,并在石材两侧交界处,接头也容易接触到石材,造成磨损。因此,在接头两端形成耐磨部或附着金刚石,提高了接头关键部位的硬度和耐磨性,通过试验测试,本专利技术接头的使用寿命是传统接头筒的三倍以上。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接头筒连接钢丝绳侧视图;图2是图1接头截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接头剖视图;图4是图3接头夹紧状态即连接钢丝绳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螺母式接头剖视图;图6是图5接头夹紧状态即连接钢丝绳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两侧含铜圈接头剖视图;图8是图7接头夹紧状态即连接钢丝绳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表面金刚石接头剖视图;图10是图9接头夹紧状态即连接钢丝绳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请参阅图3至图10,一种高耐磨的金刚石绳锯接头,包括接头管1,在接头管两端分别设有耐磨部2,该耐磨部2与接头管1采用烧结或螺纹连接结合形成连接钢丝绳头尾的管体结构3。本专利技术的耐磨部2是将金刚石与金属粉混合后热压成型为管头,该管头具有螺牙,接头管两端设有配合的螺牙,两者对接形成配合部7固定为一体,如图4或图5,其涉及的金属粉可以是铜粉、铁粉、锡粉等的一种或混合物。本专利技术的接头管1两端与混合的金刚石与金属粉通过冷压烧结或热压烧结为一体,其中含金刚石部位为耐磨部2,如图3或图4,或图7或图8。如图9或图10,在接头管1两端表面形成耐磨部2,该部位凸出于接头管壁,所述耐磨部包含金刚石,及另外的金属粉,如铜粉、铁粉、锡粉等的一种或混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管体结构3具有轴向通孔以使钢丝绳头尾端置入其内,管体的孔口为扩大锥形结构用于配合橡塑材料圈4(如图3至图6)或台阶孔用于配合铜圈5(如图7至图10)。如图4、图6、图8、图10,一种连接钢丝绳方法,将钢丝绳6头尾端插入到上述高耐磨的金刚石绳锯接头的管体内对接,预留接头的左右端部及中间部,接头的其余部分压紧而形变为闭合环状钢丝绳的连接接头,该接头未压紧部位形成左右端突起区31、32及中间突起区33,接头压紧部位形成压痕区,在左端突起区与中间突起区之间为左侧压痕区34,该压痕区对应着钢丝绳邻近头端或尾端部位,右端突起区与中间突起区之间为右侧压痕区35,该压痕区对应着钢丝绳邻近另一端部位,所述的耐磨部位于接头的左右端突起区上,如图4或图6或图10。在中间突起区33上电沉积或钎焊金刚石。本专利技术接头的左右端突起区电沉积或钎焊金刚石形成耐磨部。本专利技术的接头的左侧压痕区对应着钢丝绳邻近头端或尾端部位,右侧压痕区对应着钢丝绳邻近另一端部位,因此,钢丝绳头尾端在接头被压紧时产生塑性变形而变大,从而占据中间预留部位的微小空间,使得钢丝绳与接头筒的摩擦力增大。如图4、图6、图8、图10,钢丝绳头尾端穿入到上接头的管体中夹紧,由于两端含有耐磨的金刚石,则在金刚石绳锯切割石材时,绳锯作直线或曲线运动,使得接头两端容易接触到石材表面,另一方面,也使得石材粉屑不断冲击磨蚀接头两端,而正因为增加了接头两端的耐磨性,因而,接头使用寿命大大延长,有效地避免了频繁断绳现象。图5及图6中的接头,采用螺牙联接方式,制造上较便利。先将金刚石与金属粉热压成型,并在前端螺牙,与接头铁管内牙相配,再放入橡塑材料圈即可。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改进措施如下:一是在接头筒(接头管)二边进行倒角掏空形成扩大锥形结构孔口或台阶孔口,可以充填橡塑材料,二是在液压钳(压紧方式)液压时留出左右两端及中间3个部位不要压紧,三是在中间未压紧部位电沉积或钎焊金刚石。目的是:充填橡塑材料使得钢丝绳在曲线运动时不易接触到接头筒,留出中间部位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高耐磨的金刚石绳锯接头及连接钢丝绳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耐磨的金刚石绳锯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管,在接头管两端分别设有耐磨部,所述的耐磨部与接头管采用烧结或螺纹连接结合形成连接钢丝绳头尾的管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耐磨的金刚石绳锯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管,在接头管两端分别设有耐磨部,所述的耐磨部与接头管采用螺纹连接结合形成连接钢丝绳头尾的管体结构;连接钢丝绳方法如下:将钢丝绳头尾端插入到所述高耐磨的金刚石绳锯接头中,并在管体内对接,预留接头的左右端部及中间部,接头的其余部分压紧而形变为闭合环状钢丝绳的连接接头,该接头未压紧部位形成左右端突起区及中间突起区,所述的耐磨部位于接头的左右端突起区上;所述的耐磨部是将金刚石与金属粉混合后热压成型为管头,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克荣韩继成吕永安张华单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致力金刚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