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电力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直流共享调控的离网光蓄发电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新能源电力与微电网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光伏和储能互补发电供电系统的发展,尤其是离网光储或风储及风光蓄互补发电供电系统是偏僻及无电或缺电地区应用新能源电力供电的一种主要方式,由于光电(及风电)均为不稳定的间歇式电源,为了稳定给负载供电,需要配置一定容量的蓄电池进行互补供电,现有技术与系统的主要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其现有技术在发电时段由发电系统与储能系统一并为负载供电,发电大于负载用电时,发电供电同时余电为储能系统充电,发电小于负载用电时,储能系统补充发电不足一并供电;在不发电时段,只能由储能系统为负载供电,可供最大功率仅为储能系统的供电功率,因此现有技术在设计配置光储互补发电供电系统时,储能系统的总供电功率要大于负载总额定功率,若负载为感性负载时,考虑到负载的启动功率,供电功率应满足两倍以上的功率出力要求,一般储能出力设计应 > 两倍负载的总额定功率,同时储能系统为了不产生欠充而影响蓄电池寿命和供电能力,所以还要增加相应的发电系统的规模,这样就使得离网光储互补发电供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直流共享调控的离网光蓄发电供电系统,包括:发电系统(A1)、带隔离变发电系统(A2)、独立发电系统(An)、储能系统(B1)、带隔离变储能系统(B2)、独立储能系统(Bn)、第1直流共享调控系统(C1)、第2直流共享调控系统(C2)、第n直流共享调控系统(Cn)、第1升压变压器(D1)、第2升压变压器(D2)、第n升压变压器(Dn1)、第n+1升压变压器(Dn2)、降压变压器(E)、用户负载(U1)、M用户负载(Um)以及电力线(P);其特征是:发电系统(A1)包含光伏发电阵列(a12)和并网逆变器(a11);带隔离变发电系统(A2)包含光伏发电阵列(a22)和带隔 ...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