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穹顶圆弧结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079625 阅读:3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2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屋顶结构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建筑圆弧穹顶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制作龙骨、组成框架、抹灰浇注,采用框架式结构和模块化制作,可利用韧性、强度、刚度三项指标统一的支撑体系制作成模板代替木方、竹胶板、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展现另一种模板制作工艺,即可保证结构施工质量,又能降低成本,并且缩短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屋顶结构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建筑圆弧穹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穹顶结构造型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本建筑立面效果。本工程混凝土要求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模板安装支设的质量是施工的重点,然而采用传统的木方、竹胶板尽量拼装出穹顶结构形状,配合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不仅不能保证结构形状,而且需要通过大量修凿抹灰作业才能抹出圆弧,因此如何使模板拼装后达到结构效果,使混凝土浇筑一次成型成为我们研究分析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既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又能降低正本,并且缩短工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龙骨、组成框架、抹灰浇注; (1)制作龙骨:两根主筋,主筋呈1/4圆弧,主筋之间固定分布筋,分布筋间隔为分布筋直径30-50倍,内主筋下固定连接支撑筋,支撑筋为“w”型,三接触点方向连接下主筋,两接触点方向通过一条贯通筋固定,贯通筋两端固定连接下主筋; (2)组成框架:在水平地面设置定位筋,把制作完的单片龙骨逐一固定连接于定位钢筋,同时在圆环中心位置立支撑管作为单片龙骨顶端固定点,单片龙骨固定连接支撑管,形成半球形网架,支撑管与龙骨连接点下还安装支撑梁,支撑梁一端连接支撑管,另一端连接贯通筋; (3)抹灰浇注:在半球形网架上铺设衬网,衬网表面绷紧顺平,用麻刀灰按照抹灰标准要求在衬网上顺着筋抹成穹顶形状,干燥后用脱模剂均匀涂刷于麻刀灰表面,由半圆顶部浇混凝土,表面夯打密实并找平。所述支撑管与龙骨连接点上方安装吊钩,吊钩与支撑管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屋面穹顶圆弧结构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龙骨和组成框架,龙骨包括两根主筋,主筋呈1/4圆弧,主筋之间固定分布筋,分布筋间隔为分布筋直径30-50倍,内主筋下固定连接支撑筋,支撑筋为“w”型,三接触点方向连接下主筋,两接触点方向通过一条贯通筋固定,贯通筋两端固定连接下主筋;组成框架由龙骨和定位筋组成,单片龙骨逐一固定连接于定位钢筋,同时在圆环中心位置立支撑管作为单片龙骨顶端固定点,单片龙骨固定连接支撑管,形成半球形网架,支撑管与龙骨连接点下还安装支撑梁,支撑梁一端连接支撑管,另一端连接贯通筋。使用本专利技术效果显著:制作穹顶圆弧结构,可利用韧性、强度、刚度三项指标统一的支撑体系制作成模板代替木方、竹胶板、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展现另一种模板制作工艺,即可保证结构施工质量,又能降低成本,并且缩短工期。附图说明图1为专利技术的龙骨结构示意图。图2为专利技术的定位筋构示意图。图3为专利技术的框架截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中1-主筋,2-分布筋,3-支撑筋,4-贯通筋,5-定位筋,6-支撑管,7-支撑梁,8-吊钩。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弯顶结构半径4500mm,弯顶标闻16.025m,底标闻12.75m,板厚120mm,双层双向Φ 12钢筋为例。穹顶胎膜制作采用二级Φ 12和一级010钢筋作主筋I,在楼板上画出半径4380m的1/4圆弧,从标高16.025m取长度3275mm的点,引垂直长度4346mm交于圆弧,放样出穹顶的剖面。主筋之间固定分布筋2,分布筋2间隔为分布筋I直径30-50倍,内主筋I下固定连接支撑筋3,支撑筋3为“w”型,三接触点方向连接下主筋1,两接触点方向通过一条贯通筋4固定,贯通筋4两端固定连接下主筋1,在此完成单片龙骨的制作。在平整好的黄砂场地放样出单片龙骨钢筋的定位筋5 (圆环的半径为4346mm和3946mm),定位筋5采用010,把制作完的单片龙骨逐一焊接于定位筋5,同时在圆环中心位置立048支撑管6作为单片龙骨顶端固定点,支撑管6上部用Φ25钢筋焊成吊勾8。在单片龙骨组成的穹顶骨架上焊接010钢筋分布筋2,间距300mm。同时为保证吊装时钢筋穹顶在自重力下变形,焊接Φ18支撑梁7。利用废旧的衬网作为底衬,用绑丝牢牢把衬网绑紧于钢筋上,衬网绷紧顺平。用麻刀灰按照抹灰标准要求在衬网上顺着钢筋抹成穹顶形状,然后适当浇水养护。在砂浆强度达到可以上人时,用脱模剂均匀涂刷于胎膜表面,混凝土浇注完后便于砂浆从混凝土结构脱离。由于穹顶底部近似于竖直,为保证混凝土能够附着于钢筋,同时混凝土不产生空洞现象,这样混凝土浇注就要从穹顶上部开始,自然顺着侧面流淌,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0-12cm,挂满于穹顶钢筋上,待混凝土接近出凝时,人工用铁锹拍打表面找平使混凝土达到密实。混凝土浇注12小时内必须开始养护,养护必须保证7天左右,保证混凝土强度稳定增长。本专利技术以模块化的方式,代替传统的木方、竹胶板、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单元模块完全一致,制作统一度高,替换度高,在单个单元损坏的情况下,可以轻易找到替换模块,不影响工程进度,并且抹灰 浇注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即可保证结构施工质量,又能降低成本,并且缩短工期。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龙骨、组成框架、抹灰浇注; (1)制作龙骨两根主筋,主筋呈1/4圆弧,主筋之间固定分布筋,分布筋间隔为分布筋直径30-50倍,内主筋下固定连接支撑筋,支撑筋为“w”型,三接触点方向连接下主筋,两接触点方向通过一条贯通筋固定,贯通筋两端固定连接下主筋; (2)组成框架在水平地面设置定位筋,把制作完的单片龙骨逐一固定连接于定位钢筋,同时在圆环中心位置立支撑管作为单片龙骨顶端固定点,单片龙骨固定连接支撑管,形成半球形网架,支撑管与龙骨连接点下还安装支撑梁,支撑梁一端连接支撑管,另一端连接贯通筋; (3)抹灰浇注在半球形网架上铺设衬网,衬网表面绷紧顺平,用麻刀灰按照抹灰标准要求在衬网上顺着筋抹成穹顶形状,干燥后用脱模剂均匀涂刷于麻刀灰表面,由半圆顶部浇混凝土,混凝土表面夯打密实并找平。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与龙骨连接点上方安装吊钩,吊钩与支撑管固定连接。3.屋面穹顶圆弧结构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龙骨和组成框架,龙骨包括两根主筋,主筋呈1/4圆弧,主筋之间固定分布筋,分布筋间隔为分布筋直径30-50倍,内主筋下固定连接支撑筋,支撑筋为“w”型,三接触点方向连接下主筋,两接触点方向通过一条贯通筋固定,贯通筋两端固定连接下主筋;组成框架由龙骨和定位筋组成,单片龙骨逐一固定连接于定位钢筋,同时在圆环中心位置立支撑管作为单片龙骨顶端固定点,单片龙骨固定连接支撑管,形成半球形网架,支撑管与龙骨连接点下还安装支撑梁,支撑梁一端连接支撑管,另一端连接贯通筋。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屋顶结构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建筑圆弧穹顶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制作龙骨、组成框架、抹灰浇注,采用框架式结构和模块化制作,可利用韧性、强度、刚度三项指标统一的支撑体系制作成模板代替木方、竹胶板、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展现另一种模板制作工艺,即可保证结构施工质量,又能降低成本,并且缩短工期。文档编号E04B7/10GK103255866SQ201310177820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15日专利技术者赵传莹, 王铁军, 白羽, 许伟, 黄亮 申请人:中建八局大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屋面穹顶圆弧结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作龙骨、组成框架、抹灰浇注;(1)制作龙骨:两根主筋,主筋呈1/4圆弧,主筋之间固定分布筋,分布筋间隔为分布筋直径30?50倍,内主筋下固定连接支撑筋,支撑筋为“w”型,三接触点方向连接下主筋,两接触点方向通过一条贯通筋固定,贯通筋两端固定连接下主筋;(2)组成框架:在水平地面设置定位筋,把制作完的单片龙骨逐一固定连接于定位钢筋,同时在圆环中心位置立支撑管作为单片龙骨顶端固定点,单片龙骨固定连接支撑管,形成半球形网架,支撑管与龙骨连接点下还安装支撑梁,支撑梁一端连接支撑管,另一端连接贯通筋;(3)抹灰浇注:在半球形网架上铺设衬网,衬网表面绷紧顺平,用麻刀灰按照抹灰标准要求在衬网上顺着筋抹成穹顶形状,干燥后用脱模剂均匀涂刷于麻刀灰表面,由半圆顶部浇混凝土,混凝土表面夯打密实并找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传莹王铁军白羽许伟黄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大连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