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79328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解水装置,包括电源和与电源连接的电极模块,还包括水箱主体,所述水箱主体内设置有储水容腔和电解容腔,所述电极模块设置于电解容腔内,所述储水容腔和电解容腔之间通过若干通孔连通,所述水箱主体上还开设有用于连通储水容腔和水箱主体外环境的进水口和排气口,在储水容腔和电解容腔设置为一体结构,可以加快水循环,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解容腔内的积热问题,使电解容腔内温度维持在60-75度,减少水汽,避免因电解积热引起可能的爆炸;同时,本装置中电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储水容腔排出,可以对气体进行过滤,去除混合气体中的杂质,保证生成氢氧气的纯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解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化学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解水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采用电化学方法电解水的装置,其水箱和电解槽是分开的,在电解时通过泵或其他动力设备将水抽送到电解槽内进行电解并形成水循环,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对水或水溶液进行电解,但是由于电解槽和水箱相对独立,水循环速度较慢,不能及时地带走电解过程产生的热量,从而在电解槽内形成积热,由于电解水产生的氢氧气或不饱和氢氧气是易燃易爆气体,该积热可能会导致混合气体产生爆炸。同时,为了提高电解水的效率,往往会在水溶液中加入其他化学试剂,这使得电解过程中除了氢氧气外的还可能产生其他气体,而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电解装置并未对该气体进行过滤,导致得到的氢氧气中有杂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解水装置,该电解水装置设置储水容腔和电解容腔为一体化结构,可以加快水循环,使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温升迅速冷却,加快散热。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解水装置,包括电源和与电源连接的电极模块,还包括水箱主体,所述水箱主体内设置有储水容腔和电解容腔,所述电极模块设置于电解容腔内,所述储水容腔和电解容腔之间通过若干通孔连通,所述水箱主体上还开设有用于连通储水容腔和水箱主体外环境的进水口和排气口。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水箱主体包括水箱底壳和与水箱底壳盖合的水箱面壳,所述水箱底壳整体呈凹槽状并由间隔墙分为储水容腔和电解容腔。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电解容腔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电解槽,每个电解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极模块,每个电解槽与储水容腔之间分别通过独立的通孔连通。进一步地,不同电解槽内的电极模块串联连接。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每个电极模块至少包括一组正负极电极板。进一步地,每组正负极电极板之间设置有2-6块中间电极板,所述中间电极板不通电,所述正负极电极板和中间电极板沿同一方向排列形成多层平行结构。再进一步地,所述正负极电极板和中间电极板表面套设有绝缘盖,所述电极模块沿垂直于正负极电极板和中间电极板的表面方向开设有贯通的电解孔。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相邻电极板之间的间隔介于2mm-4mm之间。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正负极电极板在远离储水容腔一端设置有电极片,所述电极片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水箱面盖上设置有与电源连接的接线螺母,所述接线螺母贯穿所述连接孔并与电极片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储水容腔和电解容腔设置为一体结构,可以加快水循环,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解容腔内的积热问题,使电解容腔内温度维持在60-75度,减少水汽,避免因电解积热引起可能的爆炸;同时,本装置中电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储水容腔排出,可以对气体进行过滤,去除混合气体中的杂质,保证生成氢氧气的纯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电解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电解水装置中储水容腔的进水及排气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电解水装置中电极模块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箱底壳;2-水箱面壳;3-电源盒;4-水箱盖;5-水位计;6-过滤杯;7-储水容腔;81~84-通孔;9-电解容腔;91~92-电解槽;93-加强肋;10-出口橡胶盖;11-绝缘盖;12-间隔墙;13-进水口;14-排气口;15-密封圈;16-电极片;17-连接孔;18-连接板;19-连接螺母;20-接线螺母;21-连接螺栓;23-螺钉;24-电极螺栓;25--过滤网;100-电解模块;101~104-正负极电极板;105~108-中间电极板;109-电解孔;200-水箱主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解水装置,包括电源和与电源连接的电极模块100,还包括水箱主体200,所述水箱主体200内设置有储水容腔7和电解容腔9,所述电极模块100设置于电解容腔9内,所述储水容腔7和电解容腔9之间通过若干通孔连通,所述水箱主体200上还开设有用于连通储水容腔7和水箱主体200外环境的进水口13和排气口1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箱主体200包括水箱底壳1和与水箱底壳1盖合的水箱面壳2,所述水箱底壳1和水箱面盖2通过连接螺栓21和连接螺母19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水箱底壳1整体呈凹槽状并由间隔墙12分为储水容腔7和电解容腔9,所述进水口13和排气口14设置于水箱底壳1的一个端面上并与所述凹槽连通,与所述进水口13和排气口14盖合设置有水箱盖4,所述水箱盖4有两个接头,其中一个接头通过密封圈15与进水口13连接,另一个接头通过依次连接的过滤网25、过滤杯6与出口橡胶盖10与排气口14连接。进一步地,上述电解容腔9由加强肋93分为两个独立的电解槽91和92,每个电解槽内设置有一个电极模块100,不同电解槽内的电极模块100之间依次连接形成串联结构。电解槽91与储水容腔7之间通过独立的通孔81和82连通,电解槽92与储水容腔7之间通过独立的通孔83和84连通,其中通孔81和83靠近水箱主体的侧壁,用于进水,而通孔82和84靠近电极模块100所在位置,用于排出电解产生的氢氧气。上述电极模块100至少包括一组正负极电极板,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正负极电极板的数量为三组分别由101~104连接形成,其中101和103接电源正极,102和104接电源负极,正负极电极板101~104由电极螺栓24与电源盒3连接,每组正负极电极板之间设置有4片不接电的中间电极板105~108,即每组电极模块由16片电极组成,正负极电极板和中间电极板沿同一方向排列形成多层平行结构,所述正负极电极板和中间电极板表面套设有绝缘盖11,电极模块100沿垂直于正负极电极板和中间电极板的表面方向开设有贯通的电解孔109,此外,设置相邻电极板之间的间隔介于2mm-4mm之间,本实施例优选为3mm,正负极电极板104~104和中间电极板105-108的外形呈矩形状。上述正负极电极板101~104在远离储水容腔7一端设置有电极片16,所述电极片16上设置有连接孔17,所述水箱面盖上通过电源盒3设置有与电源连接的接线螺母20,所述接线螺母20贯穿所述连接孔17并与电极片16接触,其中接线螺母20由连接板18连成一个整体,所述电源盒3通过螺钉23与连接于水箱面盖2上。基于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解水装置在工作时,通过水箱主体200上的进水口13向储水容腔7内灌水或水溶液,则储水容腔7内的水通过通孔81-84进入电解槽91和92并通过电解孔109进入正负极电极板101~104和中间电极板105~108之间,当水箱主体13通过接线螺母20对正负极电极板通DC12V/20-40A或者DC24V20-50A电流的电时,电解槽91和92内的电解模块100电解水并生成氢氧气和/或不饱和氢氧气,这些气体通过电解模块100附近的通孔82和84进入储水容腔7,并经由排气口14、滤杯6和滤网27排出,氢氧气在排出过程中带动电解槽91和92中的水一并向上流动进入储水容腔7,从而在电解槽91、92及储水容腔7中水产生压力差,如此往复形成循环。在本装置中,由于储水容腔7和电解容腔9为一体结构,上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时地将电解热带离电解槽91和92,避免了现有电解水装置中积热的产生。应该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解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解水装置,包括电源和与电源连接的电极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主体,所述水箱主体内设置有储水容腔和电解容腔,所述电极模块设置于电解容腔内,所述储水容腔和电解容腔之间通过若干通孔连通,所述水箱主体上还开设有用于连通储水容腔和水箱主体外环境的进水口和排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水装置,包括电源和与电源连接的电极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箱主体,所述水箱主体内设置有储水容腔和电解容腔,所述电极模块设置于电解容腔内,所述储水容腔和电解容腔之间通过若干通孔连通,所述水箱主体上还开设有用于连通储水容腔和水箱主体外环境的进水口和排气口,所述电解容腔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电解槽,每个电解槽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极模块,每个电解槽与储水容腔之间分别通过独立的通孔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主体包括水箱底壳和与水箱底壳盖合的水箱面壳,所述水箱底壳整体呈凹槽状并由间隔墙分为储水容腔和电解容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水装置,其特征在于,不同电解槽内的电极模块串联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解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棠满
申请(专利权)人:氢动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