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78255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1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供电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500A以内大电流输出不理想及成本高的问题。该供电装置包括:电池壳体;电池组,设置在电池壳体内;用于信号采集、控制电流输出的功率保护板,与电池组连接,设置在电池壳体内;控制装置,与功率保护板连接;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壳体;用于手动控制的输出开关,设置在控制器壳体内;用于电压转换的转换装置设置在控制器壳体内,且与开关连接;用于控制总负极通或断的继电器,设置在控制器壳体内,且与转换装置连接;第一导线,一端与输出开关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电机连接;第二导线,一端与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功率保护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供电装置控制电池组输出500A以内大电流得以保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电装置,特别是一种电动车供电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车供电装置是控制电动车电池输出功率的核心控制器件,保证电动车电池输出持续稳定的电流,是电动车功率输出重要的部件。现有电动车供电装置输出持续电流偏低,很难超过100A ;部分做到100A-300A,也因过多的并联功率管出现不稳定故障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动车供电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500A以内大电流输出不理想及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供电装置,包括:电池壳体;电池组,设置在电池壳体内;用于信号采集、控制电流输出的功率保护板,与电池组连接,设置在电池壳体内;用于控制电流通断的控制装置,与功率保护板连接;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壳体;用于手动控制的输出开关,设置在控制器壳体内;用于电压转换的转换装置,设置在控制器壳体内,且与输出开关连接;用于控制总负极通或断的继电器,设置在控制器壳体内,且与转换装置连接;第一导线,一端与输出开关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电机连接;第二导线,一端与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功率保护板连接。优选的,控制装置还包括:散热扇,设置在壳体内,用于对电源和控制部分进行冷却。优选的,输出开关具体为72V开关,用于多电池组手动开关。优选的,转换装置具体为DC直流低压转换模块,具体转换数值为72V转换为12V。优选的,继电器具体为500A直流常开继电器,用于500A以内电流通过正常使用。优选的,第一导线具体为能够通过500A电流的电缆导线,第二导线具体为能够通过500A电流的电缆导线。技术技术方案通过500A直流常开继电器在12V电压下保持通路状态,由功率保护板进行信号采集的特殊设计,控制电池组输出500A以内大电流得以保证;又通过在壳体内配强制直流散热风扇,对 电源和控制部分进行冷却,使得控制器避免因电流产生过多的热量损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池组;2、功率保护板;3、输出开关;4、转换装置;5、继电器;6、散热扇;7、第一导线;8、第二导线;9为外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供电装置,包括:电池壳体;电池组I,设置在电池壳体内;用于信号采集、控制电流输出的功率保护板2,与电池组I连接,设置在电池壳体内;·用于控制电流通断的控制装置,与功率保护板2连接。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壳体;用于手动控制的输出开关3,设置在控制器壳体内;用于电压转换的转换装置4设置在控制器壳体内,且与输出开关3连接;用于控制总负极通或断的继电器5,设置在控制器壳体内,且与转换装置4连接;第一导线7, —端与输出开关3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电机9连接;第二导线8,一端与继电器5连接,另一端与功率保护板2连接。继电器5控制电池组的总负极的通或断,在转换装置4转换输出12V电压下保持通路状态,由功率保护板2进行信号采集,控制电池组I输出500A以内的电流。优选的,控制装置还包括:散热扇6,设置在控制器壳体内。在本技术中,由于转换装置4和继电器5等长时间工作,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这样长时间工作则会造成转换装置4和继电器5等出现故障,因此在本技术中优选的在控制器壳体内,通过散热扇6对转换装置4和继电器5等装置进行散热。优选的,输出开关3具体为72V开关。优选的,转换装置4具体为DC直流低压转换模块,具体转换数值为72V转换为12V。优选的,继电器5具体为500A直流常开继电器。优选的,第一导线7具体为能够通过500A电流的电缆导线,第二导线8具体为能够通过500A电流的电缆导线。第一导线7与输出开关3、外部电机9相连接,输出开关3与转换装置4连接,转换装置与继电器5及散热扇6相连接,继电器5与散热扇6并联,一继电器5与功率保护板2通过第二导线8连接,功率保护板2与电池组I连接。转换装置4由外部电机9经输出开关3转换具体为12V电压供给继电器5。继电器5控制电池组的总负极的通或断,在转换装置4转换输出12V电压下保持通路状态,通过功率保护板进行信号采集,控制电池组输出500A以内的电流。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壳体; 电池组,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 用于信号采集、控制电流输出的功率保护板,与所述电池组连接,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 用于控制电流通断的控制装置,与所述功率保护板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器壳体; 用于手动控制的输出开关,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壳体内; 用于电压转换的转换装置,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壳体内,且与所述输出开关连接; 用于控制总负极通或断的继电器,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壳体内,且与所述转换装置连接; 第一导线,一端与所述输出开关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电机连接; 第二导线,一端与所述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功率保护板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散热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开关具体为72V开关。4.如权利要求3所述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装置具体为DC直流低压转换模块。5.如权利要求1所述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具体为500A直流常开继电器。6.如权利要求1所述所述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具体为能够通过500A电流的电缆导线,所述第二导线具体为能够通过500A电流的电缆导线。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供电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500A以内大电流输出不理想及成本高的问题。该供电装置包括电池壳体;电池组,设置在电池壳体内;用于信号采集、控制电流输出的功率保护板,与电池组连接,设置在电池壳体内;控制装置,与功率保护板连接;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壳体;用于手动控制的输出开关,设置在控制器壳体内;用于电压转换的转换装置设置在控制器壳体内,且与开关连接;用于控制总负极通或断的继电器,设置在控制器壳体内,且与转换装置连接;第一导线,一端与输出开关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电机连接;第二导线,一端与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功率保护板连接。本技术所述供电装置控制电池组输出500A以内大电流得以保证。文档编号H02J7/00GK203151161SQ20132011332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3日专利技术者尹航 申请人:北京蔚蓝新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体;?电池组,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用于信号采集、控制电流输出的功率保护板,与所述电池组连接,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用于控制电流通断的控制装置,与所述功率保护板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壳体;?用于手动控制的输出开关,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壳体内;?用于电压转换的转换装置,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壳体内,且与所述输出开关连接;?用于控制总负极通或断的继电器,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壳体内,且与所述转换装置连接;?第一导线,一端与所述输出开关连接,另一端与外部电机连接;?第二导线,一端与所述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功率保护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蔚蓝新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