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8022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包括包装铝箔、密封于包装铝箔内的电芯和分别焊接于电芯前端并延伸出包装铝箔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正极极耳及负极极耳与包装铝箔之间的接触处均通过软质密封胶层密封,并且软质密封胶层从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根部分别延伸至中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较长的软质密封胶层完全盖住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根部,可以避免正极极耳及负极极耳与包装铝箔中的铝层接触,也能够避免正极极耳及负极极耳与PCB的接触,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电池的短路,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由于软质密封胶在热封后依然可以保持较佳的柔韧性,从而可以防止电池的漏液和胀气。?(*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环保的二次电池,已经在便携式设备如手机、摄像机和笔记本电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和较高的能量密度,同时又能根据需要灵活地设计其尺寸和形状,因而具有较广的适用面,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如图1所示,软包装锂离子电池一般包括包装铝箔10、密封于包装铝箔10内的电芯20和分别焊接于电芯20前端并延伸出包装铝箔10的正极极耳30和负极极耳40,正极极耳30和负极极耳40的导电部分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导电金属带,如铝带、镍带或铜带。为了满足电芯封装密封性的要求,需要将正极极耳30及负极极耳40同包装铝箔10完全密封。目前普遍采用的是较短的硬质密封胶层50 (黄胶)将正极极耳30及负极极耳40分别与包装铝箔10密封起来,这样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密封效果,但是由于使用的密封胶为硬质材料且较短,如果加工公差偏大,就容易使极耳与包装铝箔10中的铝层接触,从而有短路的风险。而且在组装成电池组时,容易出现正极极耳30或负极极耳40与PCB接触的情况,从而导致正极极耳30或负极极耳40的腐蚀以及短路等问题的发生。此外,由于硬质密封胶层50在热封后会变得异常坚硬,失去柔韧性,在封装电池和后期加工时,易使硬质密封胶层50断裂以及正极极耳30和负极极耳40所使用的金属断裂,从而使得电池产生漏液和胀气等问题。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其采用软质的密封胶将正极极耳及负极极耳分别与包装铝箔密封起来,并且该密封胶能够将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根部完全盖住,可以杜绝短路的发生,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而且使用的密封胶具有较高的柔韧性,因此不易断裂,可以防止电池的漏液和胀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其采用软质的密封胶将正极极耳及负极极耳分别与包装铝箔密封起来,并且该密封胶能够将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根部完全盖住,可以杜绝短路的发生,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而且使用的密封胶具有较高的柔韧性,因此不易断裂,可以防止电池的漏液和胀气。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包括包装铝箔、密封于所述包装铝箔内的电芯和分别焊接于所述电芯前端并延伸出所述包装铝箔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及所述负极极耳与所述包装铝箔之间的接触处均通过软质密封胶层密封,并且所述软质密封胶层从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的根部分别延伸至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的中部。作为本技术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软质密封胶的长度与所述正极极耳及所述负极极耳的长度比均为1/4-2/3。作为本技术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软质密封胶的长度与所述正极极耳及所述负极极耳的长度比均为1/3-2/3。作为本技术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软质密封胶的长度与所述正极极耳及所述负极极耳的长度比均为1/2。作为本技术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软质密封胶层为具有三层结构的共挤胶层,表层为第一聚丙烯层,中间层为第二聚丙烯层,内层为第三聚丙烯层。作为本技术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表层的厚度为25-35μπι,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35-45 μ m,所述内层的厚度为25-35 μ m。作为本技术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表层的厚度为30 μ m,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40 μ m,所述内层的厚度为30 μ m。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采用较长的软质密封胶层完全盖住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根部,可以避免正极极耳及负极极耳与包装铝箔中的铝层接触,也能够避免在组装电池组时,正极极耳及负极极耳与PCB的接触,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电池的短路,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由于软质密封胶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在热封后依然可以保持较佳的柔韧性,从而使得该软质密封胶层及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不易断裂,进而可以防止电池的漏液和胀气。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包装铝箔,20-电芯,30-正极极耳,40-负极极耳,50-软质密封胶层。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包装铝箔,2-电芯,21-正极极耳,22-负极极耳,3-软质密封胶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包括包装铝箔1、密封于包装铝箔I内的电芯2和分别焊接于电芯2前端并延伸出包装铝箔I的正极极耳21和负极极耳22,正极极耳21及负极极耳22与包装铝箔I之间的接触处均通过软质密封胶层3密封,并且软质密封胶层3从正极极耳21和负极极耳22的根部分别延伸至正极极耳21和负极极耳22的中部。其中,软质密封胶层3的长度与正极极耳21及负极极耳22的长度比均为1/4-2/3,这样就可以将正极极耳21和负极极耳22的根部完全盖住,防止正极极耳21或负极极耳22与包装铝箔I中的铝层接触,也能够避免在组装电池组时,正极极耳21及负极极耳22与PCB的接触。软质密封胶层3的长度与正极极耳21及负极极耳22的长度比均为1/3-2/3。这是优选的范围。软质密封胶层3的长度与正极极耳21及负极极耳22的长度比均为1/2,这是较佳的选择。软质密封胶层3为具有三层结构的共挤胶层,表层为第一聚丙烯层,中间层为第二聚丙烯层,内层为第三聚丙烯层。三层聚丙烯层的功能不同,软质密封胶层的三层聚丙烯层通过共挤制得,其热封温度较宽(150-1800C ),略低于电池封装温度(180-2200C ),可以有效地防止切面短路问题,增大了电池封装时可操作的温度范围,提高了电池生产的成品率,而且该软质密封胶层3还能与包装铝箔I很好的融合。此外,由于该软质密封胶层3的三层结构都是使用的聚丙烯,因此在热封后仍然可以保持极高的柔韧性,从而使得该软质密封胶层3及正极极耳21和负极极耳22不易断裂,进而可以防止电池的漏液和胀气。表层的厚度为25-35 μ m,中间层的厚度为35-45 μ m,内层的厚度为25-35 μ m。表层的厚度为30 μ m,中间层的厚度为40 μ m,内层的厚度为30 μ m。本技术采用较长的软质密封胶层3完全盖住正极极耳21和负极极耳22的根部,可以避免正极极耳21及负极极耳22与包装铝箔I中的铝层接触,也能够避免在组装电池组时,正极极耳21及负极极耳22与PCB的接触,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电池的短路,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由于软质密封胶层3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在热封后依然可以保持较佳的柔韧性,从而使得该软质密封胶及正极极耳21和负极极耳22不易断裂,进而可以防止电池的漏液和胀气。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指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 任何限制。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包括包装铝箔、密封于所述包装铝箔内的电芯和分别焊接于所述电芯前端并延伸出所述包装铝箔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耳及所述负极极耳与所述包装铝箔之间的接触处均通过软质密封胶层密封,并且所述软质密封胶层从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的根部分别延伸至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的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