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智庆专利>正文

插换工具头脱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724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插换工具头脱离结构,包括一手工具本体,该手工具本体包括一握柄部以及供替换的工具头,该握柄部至少一端形成枢设端,该工具头则形成有套设端而与握柄部的枢设端套设结合,工具头的套设端设有一卡抵件,所述枢设端的侧壁上则设有一穿孔供卡抵件伸入扣合,且枢设端外侧的穿孔处周围凹设形成按压槽,该按压槽供手指由枢设端外侧按压,迫使穿孔内工具头的卡抵件受推挤而退出穿孔,以便分离工具头与握柄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结合稳定,操作简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结合稳定,操作简便的插换工具头脱离结构
技术介绍
当前民众亲自动手布置家中的DIY风气日盛,再加上国内手工具发展已相当成熟稳定,其中不论是产品种类或是结构质量,更荣获国内外一致肯定,手工具生产业界这几年来为了使一般消费大众在使用时更容易上手,于是各种易于操作或附带人性化功能的手工具亦陆续问市。在各种不同的领域与设备上皆可见到利用螺固件来达到锁固结合的设计,而该螺固件的大小则会随着其所锁设的对象而有所不同,也因此,手工具为了配合螺固件的大小而会有尺寸上的差异,在一些特别需要用到较大型手工具的场合,该手工具为方便使用者一般会采用工具头分离式可替换的设计,如此可提供一手工具与数种不同尺寸或形态的工具头搭配,而达到一物多用的效果。然而,较大型的手工具其工具头的重量较重,因此工具头与手工具之间的卡固结合处,为避免工具头掉落,而需要卡扣较为紧实,如此则在拔出该工具头时往往会有些困难,因此有部分的手工具业者将该工具头结合处设置如附图说明图12至图14的结构以便分离该工具头。其中如图12所示,其是在手工具握柄部90的一端形成枢设端91供工具头92套接组装,而该工具头92具有一以弹性件与抵顶件所形成的卡抵件93,该卡抵件93可卡抵于枢设端91的穿孔94,令工具头92不会随意与握柄端90脱离,且该卡抵件93为了能支撑住较重的工具头92重量,因而采用弹性系数较大的弹性件,故与枢设端91结合十分稳固。若欲取出该工具头92时,需要另行配合一推抵件95由枢设端91穿孔94外侧将工具头92的卡抵件93推出枢设端91的穿孔94外,如此才能将工具头92分离取出,但该推抵件因与手工具整体分离,因在使用与保存上皆会造成使用者不小的困扰。或有部分现有结构如图13所示,将推抵件95固设于枢设端91的穿孔外,而可免除推抵件95分离的困扰,但此种设计又会造成枢设端91结构过于复杂,或抵消部分工具头92卡抵件93的结合力量等缺点。再者,如图14所示,亦有业者在工具头92形成有卡槽96而在枢设端91枢设一可扳动的卡板97,借助该卡板97与卡槽96的结合或分离来控制工具头92与枢设端91的卡扣状态。然而此种结构在卡扣工具头的设计上不够确实稳固,且调整时亦不易将该卡板向外使工具头脱离,仍具有不便之处。上述三种现有的设计方式,其结构较为复杂,且该手工具的握柄部上的槽孔成型亦较为困难,无法快速的以铣刀或钻刀凿设成型,且对于精密度的要求亦较严格,良率较低;因此现有的结构不仅令使用者在操作上较为不便,对于生产制造商而言,其麻烦的结构以及形状更会使生产效率下降,提高生产成本,因此就整体而言,现有的各种结构设计不具有实用性,实有加以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手工具的结合处拔换不易、结构过于复杂、结合不够确实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插换工具头脱离结构,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结合稳定,操作简便的优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插换工具头脱离结构,包括一手工具本体,该手工具本体包括一握柄部以及供替换的工具头,该握柄部至少一端形成枢设端,该工具头则形成有套设端而与握柄部的枢设端套设结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头的套设端设有一卡抵件,所述枢设端的侧壁上则设有一穿孔供卡抵件伸入扣合,且枢设端外侧的穿孔处周围凹设形成按压槽,该按压槽供手指由枢设端外侧按压,迫使穿孔内工具头的卡抵件受推挤而退出穿孔,以便分离工具头与握柄部。前述的插换工具头脱离结构,其中按压槽是呈一弧边以及一平边的半月形凹槽状,该半月形具弧边的一端是朝向工具头套设之处,以配合手指前端的形状。前述的插换工具头脱离结构,其中按压槽中央靠近穿孔之处是略呈倾斜状以利按压。前述的插换工具头脱离结构,其中卡抵件由一弹性件与一具弧形导角的卡柱组成。前述的插换工具头脱离结构,其中卡抵件由一弹性件与一钢珠组成。本技术按压槽的形状亦有利于简化制作过程,加快生产制造的效率;该压槽是在手工具本体完成后,在枢设端以一铣刀倾斜一角度钻设,令该压槽自然形成半月形,且具弧边的一端则是朝向工具头设置处,以便对应于使用者手掌手指的形态,而方便使用者操作。本技术的插换工具头脱离结构特别适合用于较大型的手工具,因大型手工具的工具头与握柄部结合力量较大,若不先将该卡抵件退出穿孔外则十分不易将工具头脱离取下,而该按压槽的设计不仅可省略现有技术需要以其它组件辅助推出卡抵件的麻烦,更可简化结构令生产成本降低,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插换工具头脱离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插换工具头脱离结构的局部立体透视图。图3至图6是本技术按压槽及穿孔的成型示意图。图7至图9是本技术插换工具头脱离结构的工具头插换示意图。图10是图7所示的按压槽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1是图8所示的按压槽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2、图13、图14是现有工具头脱离结构的剖视图。图中标号说明1——手工具本体 10——握柄部11——枢设端12——穿孔13——按压槽20——工具头 21——扳动口 22——套设端23——卡抵件 231——弹性件232——卡柱 233——导角30——铣刀31——手指90——握柄部 91——枢设端92——工具头 93——卡抵件94——穿孔95——推抵件96——卡槽97——卡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一手工具本体1,该手工具本体1可搭配套设各种不同形态或尺寸的工具头20,而该手工具本体1具有一供使用者握持施力的握柄部10,该握柄部10至少一端形成枢设端11供工具头20套接枢设(此为一般现有的可替换工具头20的扳手类手工具本体1,并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在此不加赘述)。该工具头20除具有一可套设扳转螺固件的扳动口21之外,另一端形成有一套设端22,该套设端22可套入枢设端11与之结合,而该套设端22上则设有一卡抵件23,该卡抵件23是由一弹性件231与一卡柱232组成,且该卡柱232前端是具有圆弧导角233,借该卡抵件23与枢设端11卡扣增加套设端22与枢设端11的结合力量,令工具头20可稳定套设于握柄部10的一端。该握柄部10枢设端11的侧壁上则形成有一贯通的穿孔12,该穿孔12可供工具头20套设端22的卡抵件23卡扣,而在枢设端11外侧的穿孔12处周围则是凹设有按压槽13,该按压槽13是概呈半月形,该半月形的按压槽13具有弧边的一端朝向供工具头20套设处,并由半月形的按压槽13平边的一端向按压槽13中央的穿孔12处倾斜内凹,以利使用者的手指前端按压,使用者可利用手指由枢设端11外侧的按压槽13推挤穿孔12内的卡抵件23,令卡抵件23向套设端22内缩与穿孔12脱离,以快速取下该工具头20。本技术的插换工具头20脱离结构欲组装该工具头20时,可直接将工具头20的套设端22伸入握柄部10的枢设端11,如此该套设端22的卡抵件23便会置入枢设端11的穿孔12内形成卡合的状态,令工具头20与握柄部10结合,故可利用该手工具本体1对螺固件进行锁卸的扳转工作。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按压槽13其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换工具头脱离结构,包括一手工具本体,该手工具本体包括一握柄部以及供替换的工具头,该握柄部至少一端形成枢设端,该工具头则形成有套设端而与握柄部的枢设端套设结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具头的套设端设有一卡抵件,所述枢设端的侧壁上则设有一穿孔供卡抵件伸入扣合,且枢设端外侧的穿孔处周围凹设形成按压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庆
申请(专利权)人:谢智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