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69145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砂器,包括高压进水管、进砂管和喷头,所述喷头包括依次连通砂腔、混合腔和扩散口,所述高压进水管的出口端包括一外壁为圆锥形的喷水口,该喷水口的内壁包括依次连接的圆锥段、圆柱段和扁锥段,所述进砂管倾斜的安装在砂腔外侧的喷头本体上并与砂腔进口端连通,所述砂腔的出口端设有一锥形口,所述高压进水管安装在砂腔内,所述喷水口的外壁和锥形口的内壁之间形成一环形的喷砂口,在混合腔外侧的喷头本体上开有若干倾斜的进气口,在扩散口外侧的喷头本体上开有若干倾斜的补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又紧凑,设备工作没有粉尘污染,可靠性高,能灵活地适应不同钢材表面的清理作业,且表面处理效果好,适合大面积处理的工况。(*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材表面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磨料水射流对钢材表面喷砂清除氧化皮的喷砂器
技术介绍
钢管在热态轧制或热处理过程中,会在表面形成一层由金属氧化物组成的致密覆盖物,俗称“鳞皮”,该鳞皮的存在对钢管的进一步加工处理造成重大影响,如在后续的拉拔、扩孔处理中,容易将鳞皮压入金属表层,造成表面质量问题,此外,坚硬的鳞皮会划伤内模,加速了拉拔机或穿孔机的磨损。基于此问题,热轧和热处理后的钢管在进入后处理工艺之前,都要对其表面鳞皮进行彻底清除。目前,国内对钢材表面除鳞除了传统的酸洗、喷丸或抛丸、扒皮处理等技术,还有新出现的高压磨料水射流除鳞技术。由于酸洗会产生废酸和酸雾;喷丸或抛丸、扒皮处理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且容易使钢材表面产生凹坑和表面硬化,并将钢材表层细小的裂纹密死,不易发现表面缺陷;而磨料水射流除鳞技术因具有除鳞率高,环保,节能,使用成本低而备受关注,其中水射流能量向磨料的传递效率是该技术的关键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射流能量向磨料传递效率高的喷砂器。本技术提供的喷砂器,包括高压进水管、进砂管和喷头,所述喷头包括依次连通的砂腔、混合腔和扩散口,所述高压进水管的出口端包括一外壁为圆锥形的喷水口,该喷水口的内壁包括依次连接的圆锥段、圆柱段和扁锥段,所述进砂管倾斜的安装在砂腔外侧的喷头本体上并与砂腔进口端连通,所述砂腔的出口端设有一锥形口,所述高压进水管安装在砂腔内,所述喷水口 的外壁和锥形口的内壁之间形成一环形的喷砂口,在混合腔外侧的喷头本体上开有若干倾斜的进气口,在扩散口外侧的喷头本体上开有若干倾斜的补气□。为保证砂腔内砂浆能高速喷出,所述锥形口内壁的内锥角大于喷水口外壁的内锥角。为保证砂浆与水的混合更加均匀,所述喷水口与混合腔同轴布置。为保证砂浆、水与空气的混合更彻底,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混合腔的进口端,所述补气口设置在扩散口的进口端。所述扩散口采用扁锥形的管体结构。本技术的水射流通过喷水口与喷水口外侧的环状收缩锥型喷砂口喷出的砂流进行冲击混合,先与进气口的空气流在混合管内进一步混合,提高混合效率,再进入扩散口与补气口的空气流~■次混合,进一步提闻砂速并对喷出的砂流进行整形,喷出的砂流具有更大的覆盖面积。本技术结构简单又紧凑,设备工作没有粉尘污染,可靠性高,能灵活地适应不同钢材表面的清理作业,且表面处理效果好,清除效率高,适合大面积处理的工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侧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 A-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从图1至图3可以看出,本技术这种喷砂器,包括高压进水管1、进砂管2和喷头3,其中喷头3包括依次连通的砂腔31、混合腔32和扩散口 33,在高压进水管I的出口端设有一外壁为圆锥形的喷水口 11,该喷水口 11的内壁包括依次连接的圆锥段12、圆柱段13和扁锥段14,进砂管2倾斜的安装在砂腔31外侧的喷头本体上并与砂腔31进口端连通,在砂腔31的出口端设有一锥形口 34,所述高压进水管I安装在砂腔31内,喷水口 11的外壁和锥形口 34的内壁之间形成一环形的喷砂口 21,在混合腔32外侧的喷头本体上开有若干倾斜的进气口 35,在扩散口 33外侧的喷头本体上开有若干倾斜的补气口 36。如图1所示,本技术中,喷水口 11外壁的内锥角为Φ,锥形口 34内壁的内锥角为ω,ω大于φ,喷水口 11与混合腔32同轴布置,进气口 35设置在混合腔32的进口端,补气口 36设置在扩散口 33的进口端。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本技术中,扩散口 33采用扁锥形的管体结构。为了提高系统工作寿命,喷水口 11的内壁及外壁采用高耐磨材料制作,砂腔31、混合腔32、扩散口 33和锥形口 34的内壁都采用高耐磨材料制作。本技术使用时,高压水通过喷水口 11产生高速水射流,与一定浓度和压力的砂浆通过喷砂口 21喷出的砂流和进气口 35吸入的空气流在混合腔32内进行混合,充分混合后的三相流体进入扩散口 33,与各补气口 36吸入的空气流二次混合,对扩散口 33的出流形态进行约束和整形,使流体呈一定的扇面喷出,作用于被处理表面。权利要求1.一种喷砂器,包括高压进水管(I)、进砂管(2)和喷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3)包括依次连通的砂腔(31)、混合腔(32)和扩散口(33),所述高压进水管(I)包括一外壁为圆锥形的喷水口( 11),该喷水口( 11)的内壁包括依次连接的圆锥段(12 )、圆柱段(13 )和扁锥段(14),所述进砂管(2)倾斜的安装在砂腔(31)外侧的喷头本体上并与砂腔(31)进口端连通,所述砂腔(31)的出口端设有一锥形口(34),所述高压进水管(I)安装在砂腔(31)内,所述喷水口(11)的外壁和锥形口(34)的内壁之间形成一环形的喷砂口(21),在混合腔(32)外侧的喷头本体上开有若干倾斜的进气口(35),在扩散口(33)外侧的喷头本体上开有若干倾斜的补气口(3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口(34)内壁的内锥角大于喷水口(11)外壁的内锥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口(11)与混合腔(32)同轴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35)设置在混合腔(32)的进口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口(36)设置在扩散口(33)的进口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的喷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口(33)采用扁锥形的管体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喷砂器,包括高压进水管、进砂管和喷头,所述喷头包括依次连通砂腔、混合腔和扩散口,所述高压进水管的出口端包括一外壁为圆锥形的喷水口,该喷水口的内壁包括依次连接的圆锥段、圆柱段和扁锥段,所述进砂管倾斜的安装在砂腔外侧的喷头本体上并与砂腔进口端连通,所述砂腔的出口端设有一锥形口,所述高压进水管安装在砂腔内,所述喷水口的外壁和锥形口的内壁之间形成一环形的喷砂口,在混合腔外侧的喷头本体上开有若干倾斜的进气口,在扩散口外侧的喷头本体上开有若干倾斜的补气口。本技术结构简单又紧凑,设备工作没有粉尘污染,可靠性高,能灵活地适应不同钢材表面的清理作业,且表面处理效果好,适合大面积处理的工况。文档编号B24C7/00GK203141324SQ20132015902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日专利技术者黄威, 刘思为, 彭依章, 唐勇, 李湘文 申请人:湖南有色重型机器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砂器,包括高压进水管(1)、进砂管(2)和喷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3)包括依次连通的砂腔(31)、混合腔(32)和扩散口(33),所述高压进水管(1)包括一外壁为圆锥形的喷水口(11),该喷水口(11)的内壁包括依次连接的圆锥段(12)、圆柱段(13)和扁锥段(14),所述进砂管(2)倾斜的安装在砂腔(31)外侧的喷头本体上并与砂腔(31)进口端连通,所述砂腔(31)的出口端设有一锥形口(34),所述高压进水管(1)安装在砂腔(31)内,所述喷水口(11)的外壁和锥形口(34)的内壁之间形成一环形的喷砂口(21),在混合腔(32)外侧的喷头本体上开有若干倾斜的进气口(35),在扩散口(33)外侧的喷头本体上开有若干倾斜的补气口(3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威刘思为彭依章唐勇李湘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有色重型机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