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伯姗专利>正文

盒中盒的折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056844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1 20:02
一种盒中盒的折叠方法,涉及一种纸器皿的制作方法。盒中盒由内盒组件和外盒组件两部分组成;内盒组件为四个盒角外各有一个盒角外三角形的正方形盒体;外盒组件为四个单一部件插接而成的正方形盒体;将内盒组件置于外盒组件之中,内盒组件的四个盒角外三角形分别插入外盒组件盒内侧面的被插接部分夹层中,即成盒中盒。盒中有盒,构思独特;内外大小方盒呈几何造型,新颖别致;外盒内盒结合牢固,形式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器皿的制作方法,尤其是一种纸器皿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纸盒多是单个的盒,盒中盒的类型很少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纸盒多是单个的盒,盒中盒的类型很少见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 用的技术方案是:盒中盒由内盒组件和外盒组件两部分组成;内盒组件的制作方法:取正方形纸,在正方形纸的两条对角线上各做七条分割线,七条分割线垂直于所在对角线,并将所在对角线平均分割为八等份;由纸角向纸中心的分割线依次为第一分割线反折线,第二分割线反折线,第三分割线示意短线;中心线;第一分割线反折线与正方形纸的两个纸边相交,使纸角形成纸角三角形;第二分割线反折线与正方形纸的两个纸边中点相交,与第一分割线反折线之间形成以第一分割线反折线为上底,第二分割线反折线为下底的等腰梯形;依照第一分割线反折线将纸角三角形折叠并相贴;依照第二分割线反折线将等腰梯形折叠并相贴,形成以第二分割线反折线为边长的中正方形;将第三分割线示意短线延展成与中正方形的边长等长且平行的第三分割线折叠线;第三分割线折叠线两两相交于第一交点,两个第一交点将第三分割线折叠线分成三部分,即中部正折线和两端的两条短折叠线,四条中部正折线使中正方形的中部形成小正方形;在第一交点与最近的纸角顶点之间做连线正折线;以第一交点为基点,以连线正折线为准线,其逆时针方向的短折叠线为短反折线,其顺时针方向的短折叠线为短正折线;依照连线正折线、中部正折线、短正折线和短反折线折叠,形成内盒组件形状,四个盒角外各有一个盒角外三角形;外盒组件的制作方法:外盒组件由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单一部件组成;单一部件的做法是,取矩形纸,由上至下做与矩形纸横边等长且平行的横向反折线、第一横向正折线、第二横向正折线;第一横向正折线至横向反折线之间的距离与第一横向正折线至第二横向正折线之间的距离相等,与内盒组件中的短正折线的长度相等;横向反折线至矩形纸上横边的距离小于横向反折线至第一横向正折线之间的距离;依照第一横向正折线将其以上部分向下折并相贴,横向反折线与第二横向正折线重合形成重合第二横向正折线;做与重合第二横向正折线垂直的纵向折叠线,与重合第二横向正折线相交于第二交点;在纵向折叠线上,第二交点以上部分为纵向正折线,第二交点以下部分为纵向反折线;在重合第二横向正折线上,第二交点左边部分为左正折线,第二交点右边部分为右正折线;左正折线长度是右正折线长度的二倍,与纵向反折线等长,与内盒组件中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等长;在左正折线至左纸边的交点与纵向反折线至下纸边的交点之间做斜线长正折线;由第二交点向右下纸边做与斜线长正折线平行的斜线短正折线;依照重合第二横向正折线、纵向正折线、纵向反折线、斜线长正折线和斜线短正折线折叠,使重合第二横向正折线以上部分与以下部分相垂直,且纵向正折线左右两部分相垂直形成盒侧面,左部分为插接部分,右部分为被插接部分;重合第二横向正折线以下部分折叠相贴成水平面,即成单一部件;甲、乙、丙、丁四个单一部件相插接,甲的插接部分插入乙的被插接部分,如是插接,乙插接丙,丙插接丁,丁插接甲,即成外盒组件;内盒组件和外盒组件的组合:将内盒组件置于外盒组件之中,内盒组件的四个盒角外三角形分别插入外盒组件盒内侧面的被插接部分夹层中,即成盒中盒。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盒中有盒,构思独特;内外大小方盒呈几何造型,新颖别致;外盒内盒结合牢固,形式美观。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画有折叠线的内盒组件正方形纸平面图;图2是中正方形平面图;图3是内盒组件立体图;图4是画有折叠线的外盒组件单一部件的矩形纸平面图;图5是依照第一横向正折线将其以上部分向下折并相贴的平面图;图6是外盒组件单一部件立体图;图7是四个单一部件相插接,组成外盒组件立体图;图8是盒中盒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盒中盒由内盒组件和外盒组件两部分组成;内盒组件的制作方法:取正方形纸,做出折叠线,采用虚线表示正面对折的正折线,实线加圈表示反面对折的反折线;在正方形纸的两条对角线上各做七条分割线,七条分割线垂直于所在对角线,并将所在对角线平均分割为八等份;由纸角向纸中心的分割线依次为第一分割线反折线,第二分割线反折线,第三分割线示意短线;中心线;第一分割线反折线与正方形纸的两个纸边相交,使纸角形成纸角三角形;第二分割线反折线与正方形纸的两个纸边中点相交,与第一分割线反折线之间形成以第一分割线反折线为上底,第二分割线反折线为下底的等腰梯形;如图1 ;依照第一分割线反折线将纸角三角形折叠并相贴;依照第二分割线反折线将等腰梯形折叠并相贴,形成以第二分割线反折线为边长的中正方形;将第三分割线示意短线延展成与中正方形的边 长等长且平行的第三分割线折叠线;第三分割线折叠线两两相交于第一交点,两个第一交点将第三分割线折叠线分成三部分,即中部正折线和两端的两条短折叠线,四条中部正折线使中正方形的中部形成小正方形;在第一交点与最近的纸角顶点之间做连线正折线;以第一交点为基点,以连线正折线为准线,其逆时针方向的短折叠线为短反折线,其顺时针方向的短折叠线为短正折线;如图2 ;依照连线正折线、中部正折线、短正折线和短反折线折叠,形成内盒组件形状,四个盒角外各有一个盒角外三角形;如图3 ;外盒组件的制作方法:外盒组件由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单一部件组成;单一部件的做法是,取矩形纸,由上至下做与矩形纸横边等长且平行的横向反折线、第一横向正折线、第二横向正折线;第一横向正折线至横向反折线之间的距离与第一横向正折线至第二横向正折线之间的距离相等,与内盒组件中的短正折线的长度相等;横向反折线至矩形纸上横边的距离小于横向反折线至第一横向正折线之间的距离;如图4 ;依照第一横向正折线将其以上部分向下折并相贴,横向反折线与第二横向正折线重合形成重合第二横向正折线;做与重合第二横向正折线垂直的纵向折叠线,与重合第二横向正折线相交于第二交点;在纵向折叠线上,第二交点以上部分为纵向正折线,第二交点以下部分为纵向反折线;在重合第二横向正折线上,第二交点左边部分为左正折线,第二交点右边部分为右正折线;左正折线长度是右正折线长度的二倍,与纵向反折线等长,与内盒组件中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等长;在左正折线至左纸边的交点与纵向反折线至下纸边的交点之间做斜线长正折线;由第二交点向右下纸边做与斜线长正折线平行的斜线短正折线;如图5 ;依照重合第二横向正折线、纵向正折线、纵向反折线、斜线长正折线和斜线短正折线折叠,使重合第二横向正折线以上部分与以下部分相垂直,且纵向正折线左右两部分相垂直形成盒侧面,左部分为插接部分,右部分为被插接部分;重合第二横向正折线以下部分折叠相贴成水平面,即成单一部件;如图6 ;甲、乙、丙、丁四个单一部件相插接,甲的插接部分插入乙的被插接部分,如是插接,乙插接丙,丙插接丁,丁插接甲,即成外盒组件;如图7 ; 内盒组件和外盒组件的组合:将内盒组件置于外盒组件之中,内盒组件的四个盒角外三角形分别插入外盒组件盒内侧面的被插接部分夹层中,即成盒中盒;如图8。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是盒中盒由内盒组件和外盒组件两部分组成;内盒组件的制作方法取正方形纸,在正方形纸的两条对角线上各做七条分割线,七条分割线垂直于所在对角线,并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盒中盒的折叠方法,其特征是:盒中盒由内盒组件和外盒组件两部分组成;内盒组件的制作方法:取正方形纸,在正方形纸的两条对角线上各做七条分割线,七条分割线垂直于所在对角线,并将所在对角线平均分割为八等份;由纸角向纸中心的分割线依次为第一分割线反折线,第二分割线反折线,第三分割线示意短线;中心线;第一分割线反折线与正方形纸的两个纸边相交,使纸角形成纸角三角形;第二分割线反折线与正方形纸的两个纸边中点相交,与第一分割线反折线之间形成以第一分割线反折线为上底,第二分割线反折线为下底的等腰梯形;依照第一分割线反折线将纸角三角形折叠并相贴;依照第二分割线反折线将等腰梯形折叠并相贴,形成以第二分割线反折线为边长的中正方形;将第三分割线示意短线延展成与中正方形的边长等长且平行的第三分割线折叠线;第三分割线折叠线两两相交于第一交点,两个第一交点将第三分割线折叠线分成三部分,即中部正折线和两端的两条短折叠线,四条中部正折线使中正方形的中部形成小正方形;在第一交点与最近的纸角顶点之间做连线正折线;以第一交点为基点,以连线正折线为准线,其逆时针方向的短折叠线为短反折线,其顺时针方向的短折叠线为短正折线;依照连线正折线、中部正折线、短正折线和短反折线折叠,形成内盒组件形状,四个盒角外各有一个盒角外三角形;外盒组件的制作方法:外盒组件由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单一部件组成;单一部件的做法是,取矩形纸,由上至下做与矩形纸横边等长且平行的横向反折线、第一横向正折线、第二横向正折线;第一横向正折线至横向反折线之间的距离与第一横向正折线至第二横向正折线之间的距离相等,与内盒组件中的短正折线的长度相等;横向反折线至矩形纸上横边的距离小于横向反折线至第一横向正折线之间的距离;依照第一横向正折线将其以上部分向下折并相贴,横向反折线与第二横向正折线重合形成重合第二横向正折线;做与重合第二横向正折线垂直的纵向折叠线,与重合第二横向正折线相交于第二交点;在纵向折叠线上,第二交点以上部分为纵向正折线,第二交点以下部分为纵向反折线;在重合第二横向正折线上,第二交点左边部分为左正折线,第二交点右边部分为右正折线;左正折线长度是右正折线长度的二倍,与纵向反折线等长,与内盒组件中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等长;在左正折线至左纸边的交点与纵向反折线至下纸边的交点之间做斜线长正折线;由第二交点向右下纸边做与斜线长正折线平行的斜线短正折线;依照重合第二横向正折线、纵向正折线、纵向反折线、斜线长正折线和斜线短正折线折叠,使重合第二横向正折线以上部分与以下部分相垂直,且纵向正折线左右两部分相垂直形成盒侧面,左部分为插接部分,右部分为被插接部分;重合第二横向正折线以下部分折叠相贴成水平面,即成单一部件;甲、乙、丙、丁四个单一部件相插接,甲的插接部分插入乙的被插接部分,如是插接,乙插接丙,丙插接丁,丁插接甲,即成外盒组件;内盒组件和外盒组件的组合:将内盒组件置于外盒组件之中,内盒组件的四个盒角外三角形分别插入外盒组件盒内侧面的被插接部分夹层中,即成盒中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伯姗
申请(专利权)人:李伯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