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章泽宏专利>正文

防溢注液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56464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1 1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文具,尤其涉及防溢注液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防溢注液瓶,包括瓶体、针筒、针座及针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溢注液瓶,当墨水笔加墨时,笔尾弹性闭合中心孔对准所述针座针管插入笔胆内,针座受到向下压力,可使所述瓶体内的气压下降,进而使所述瓶体内部的气压小于墨水笔笔胆内的气压,从而完成回墨动作;当撤除墨水笔对所述针座的压力使所述针座在所述压力弹簧的作用自动回升,同时保持所述墨水笔的笔胆与所述针管保持连接,可使所述瓶体内的气压上升,进而使所述瓶体内部的气压大于墨水笔笔胆内的气压,进而完成灌墨动作,其将回墨与灌墨结合为一体,方便用户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文具,尤其涉及防溢注液瓶
技术介绍
专利技术人曾公开过专利号为200910190274.0的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与注墨式墨水笔配套使用的注液瓶,其能够完成对注墨式墨水笔的注墨需求。然而在实际使用上述专利技术专利产品时,仍然存在以下的问题:1、运输过程中,当注液瓶倒立或当注液瓶受到强烈震动,会造成瓶内的墨水外溢。2、墨水笔较长时间不使用的情况下,由于笔端部分墨水蒸发,这样会造成笔胆内墨水浓度过大,容易造成墨路堵塞,书与不畅。此时,为使墨水笔墨路畅通,应将笔胆内的墨水去除,注入新的墨水。而现有的注液瓶无法实现上述回墨换墨功能。3、若笔胆内本身存忙有较多的墨水,进行再次注墨时,会造成部分墨水的外溢,从而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4、用户注墨笔注墨时,如果按下注墨瓶针座,墨水没有完全注入笔胆内,拔笔太快会导致墨水从针孔外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注液瓶因无法回墨而造成注墨时部分墨水外溢的问题,提供防溢注液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溢注液瓶,是这样实现的:防溢注液瓶,包括瓶体、针筒、针座及针管;所述瓶体上具有瓶口 ;所述针筒设于所述瓶体内,其底端开设有与所述瓶体内部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针座上具有连通针座两端的第二通孔,所述针座插入所述针筒内,其上部与所述瓶口密封连接,所述针座上还设有与所述针筒的筒壁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及针座将所述针筒内分隔成与瓶体内部连通的上针腔和与瓶体内部隔离的下针腔,其下部插入所述针筒的第一通孔并使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且所述下部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设有使所述下针腔与所述瓶体内部之间相互密封的第二密封件,该针座上设有使所述下针腔与外界连通的至少一气路通道;所述针管插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其针端露出于所述针座外部并朝向所述瓶体外侧;所述下针腔内设有两端分别抵顶所述针筒和针座的压力弹簧。具体地,上述注液瓶还包括瓶盖,所述瓶盖盖设于所述瓶口处,其上设有与所述针管的针端密封连接的第三密封件。具体地,所述上针腔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瓶体内部连接的侧向通孔,所述针座上设有当所述瓶盖盖紧所述瓶口时密封所述侧向通孔的第五密封件。具体地,所述支撑架下部插入所述针筒上部,且二者相互衔接部分设有连通所述瓶体内部和上针腔的第一槽道。具体地,所述瓶口处设有向所述瓶体内部延伸的筒状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底部设有第三通孔,所述针座的上部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且所述上部与所述第三通孔之间设有第四密封件。具体地,所述针筒底端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处设有由所述第一通孔延伸出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呈中空管状,所述针座的下部插入所述引导部内。具体地,所述引导部延伸向所述针筒的内部,所述针筒底端的外表面抵顶所述瓶体底部,且底端的外表面设有连接所述第一通孔与瓶体内部的第二槽道。具体地,所述针座包括上支座、下支座;所述上支座与所述瓶口密封连接,其中心设有贯通上支座两端的第一中心通孔,其上设有使上支座两端气路连通的上气路;所述下支座中心设有连通下支座两端的第二中心通孔,其上设有使下支座上端与所述下针腔气路连通的下气路;所述第一中心通孔与所述第二中心通孔对齐连通形成所述第二通孔,所述上气路与所述下气路相互气路连通形成所述通气通道。具体地,所述上支座下部与所述下支座上部相互抵顶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设于所述上支座与下支座相互连接处的外围。具体地,所述上支座包括筒状的外围件及设置于外围件内的芯件,所述第一中心通孔设置于所述芯件中心,芯件外围表面设有形成所述上气路的第三槽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溢注液瓶,当所述针座受到来自墨水笔的向下压力时,可使所述瓶体内的气压下降,进而使所述瓶体内部的气压小于墨水笔笔胆内的气压,从而完成回墨动作;当撤除墨水笔对所述针座的压力使所述针座在所述压力弹簧的作用自动回升,同时保持所述墨水笔的笔胆与所述针管保持连接,可使所述瓶体内的气压上升,进而使所述瓶体内部的气压大于墨水笔笔胆内的气压,进而完成注墨动作,其将回墨与注墨结合为一体,方便用户的使用。又因注墨动作前先完成回墨动作,不存在注墨过程中墨水外溢的问题。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溢注液瓶一优选实施例的正常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针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照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溢注液瓶一优选实施例的正常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瓶体1、针筒2、针座3及针管4 ;所述瓶体I上具有瓶口 101 ;所述针筒2设于所述瓶体I内,其底端201开设有与所述瓶体I内部连通的第一通孔202 ;所述针座3上具有连通针座3两端的第二通孔301,所述针座3插入所述针筒2内,其上部302与所述瓶口 101密封连接,所述针座上还设有与所述针筒2的筒壁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件501,所述第一密封件501及针座3将所述针筒2内分隔成与瓶体I内部连通的上针腔21和与瓶体I内部隔离的下针腔22,其下部303插入所述针筒2的第一通孔202并使所述第二通孔301与所述第一通孔202连通,且所述下部303与所述第一通孔202之间设有使所述下针腔22与所述瓶体I内部之间相互密封的第二密封件502,该针座3上设有使所述下针腔22与外界连通的通气通道305 ;所述针管4插设于所述第二通孔301内且其针端41露出于所述针座3外部并朝向所述瓶体I外侧;所述下针腔22内设有两端分别抵顶所述针筒2和针座3的压力弹黃6。下面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主要是利用所述针座3受压下行时及回弹复位时所述瓶体I内的气压变化,从而达到回墨与注墨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注液瓶内的气液通道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由所述上针腔21、瓶体I内部、第一通孔202、第二通孔301及针管4组成,其中所述针管4用于连接墨水笔的笔胆;第二部分由所述下针腔22及通气通道305组成,其中所述通气通道305的一端与外界空气连通。当本专利技术的注液瓶处于闲置状态时,请参照图1,所述压力弹簧6呈复位状态,所述针座3处于“上位”,所述上针腔21体积最小,所述下针腔22体积最大,整个注液瓶内的各处气压均等于外界气压值。当所述针座3受到来自墨水笔的按压并向“下位”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压力弹簧6逐渐因受压而压缩,所述下针腔22体积逐渐变小,这样,下针腔22内的气压将逐渐上升,下针腔22内高压的气体将由所述通气通道305流向外界,使得所述下针腔22内的气压与外界相互平衡;与此同时,所述上针腔21体积逐渐变大,由于所述上针腔21与所述瓶体I内部连通,这样便导致所述瓶体I内部气压将逐渐下降,又因所述瓶体I依次与所述第一通孔202、第二通孔301及针管4连通,而针管4又连接墨水笔的笔胆,这样,笔胆内空气或剩余墨水都会等量体积沿所述针管4、第二通孔301及第一通孔202流入所述瓶体1,从而实现回墨动作,最终整个注液瓶内的各处气压均等于外界气压值。当完成上述 回墨动作后,可撤去压力且应当保持墨水笔的笔胆依然与所述针管4保持连接,使所述针座3在所述压力弹簧6的作用下由“下位”逐渐上升直到变为“上位”的过程中,所述下针腔22体积逐渐变大,下针腔22内的气压逐渐下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防溢注液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针筒、针座及针管;所述瓶体上具有瓶口;所述针筒设于所述瓶体内,其底端开设有与所述瓶体内部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针座上具有连通针座两端的第二通孔,所述针座插入所述针筒内,其上部与所述瓶口密封连接;所述针座上还设有与所述针筒的筒壁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及所述针座将所述针筒内分隔成与所述瓶体内部连通的上针腔和与所述瓶体内部隔离的下针腔,所述针座下部插入所述针筒的第一通孔并使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且所述下部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设有使所述下针腔与所述瓶体内部之间相互密封的第二密封件,该针座上设有使所述下针腔与外界连通的至少一通气通道;所述针管插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且其针端露出于所述针座外部并朝向所述瓶体外侧;所述下针腔内设有两端分别抵顶所述针筒和针座的压力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泽宏
申请(专利权)人:章泽宏林格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