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杰专利>正文

缓降器及该缓降器的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055455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1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降器及该缓降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可旋转的绳轮(110),用于将所述绳轮(110)固定于建筑结构上的第一固定件(140),所述绳轮(110)外围缠绕有救生绳,所述绳轮(110)中部开设有容置槽(112);该容置槽(112)中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绳轮(110)旋转速度的阻尼装置(130);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缓降器,价格便宜,使用简单,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阻尼装置,使得在没有人工控制及外力(如电力)辅助的情况下,使逃生人员安全、可控、快速地降落到地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楼逃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楼逃生的缓降器。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高层建筑的运用在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展现城市风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例如,在发生火灾、地震等灾害时,处于楼房高层的人们一般不易逃生。目前,高层建筑中极少配备逃生工具,当发生灾害时,楼房高层上的人们基本上只能通过安全通道或等待救援的方式进行逃生,在安全通道阻断或抢险救灾人员未能及时到达的情况下,就会使受困人员的生命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针对上述问题,人们研制了缓降器等逃生工具,但现有的缓降器具有以下几点不足:①初始状态阻尼最小,以最大速度下滑,导致逃生人员只能采用增加阻尼的方式来减缓下降速度,如操作不当或缓降器发生故障,容易造成下滑速度过快等安全隐患;②多数缓降器都需人工控制下降,而逃生人员逃生时一般都为初次操作,逃生时容易慌张,易操作失误造成逃生失败;③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难以得到推广应用,并未被大众所普遍接受。因此,需开发一种新的高楼逃生装置,使其不需要人工控制下降的情况下,也可以避免逃生人员出现高速下降的现象,同时,此种高楼逃生装置的成本也应尽可能降低,从而便于推广普及,符合各类人群的消费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降器,使其不需要人工控制下降的情况下,不会出现逃生人员高速下降的现象。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手段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降器,包括可旋转的绳轮,用于将所述绳轮安装到建筑结构上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绳轮外围缠绕有救生绳,所述绳轮中部开设有容置槽;该容置槽中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绳轮旋转速度的阻尼装置;该阻尼装置包括一被固定于所述建筑结构的筒体、一滑杆;所述筒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各设有滑动孔;所述滑杆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滑动孔中,且所述筒体与所述滑杆之间填充有高粘度油;所述滑杆的两端可相对运动地抵持在所述绳轮的所述容置槽的内壁上;所述滑杆中部还套设有可滑动的第二活塞;该第二活塞装设在所述筒体内,该第二活塞的外围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可相对滑动地紧密接触,且该第二活塞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供所述高粘度油通过的油孔;所述容置槽的供所述滑杆抵持的内壁为一封闭的光滑曲面,能在所述绳轮旋转作用下,使所述滑杆抵持地运动在所述容置槽的内壁上,从而导致所述滑杆与所述筒体的相对滑动。 本专利技术上述的缓降器中,所述绳轮轮面两侧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救生绳缠绕在所述绳轮上的部分从所述绳轮上脱离的挡板。本专利技术上述的缓降器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一端紧贴着所述绳轮的侧面,另一端朝所述建筑结构一侧垂直地弯折,并延伸出至少一个第一立柱;该第一立柱可固定安装于所述建筑结构,从而阻止所述绳轮沿自身轴向滑动。本专利技术上述的缓降器中,所述容置槽底面开设有一固定孔;该固定孔中固定嵌入一中部开设有组装孔的盖体;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一基板,该基板一端朝向所述绳轮设置有第一凸缘,另一端形成一固定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二立柱;所述第一凸缘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组装孔中,所述第二立柱用于固定在墙壁上,从而阻止了所述绳轮沿自身轴向滑动或沿所述建筑结构运动。本专利技术上述的缓降器中,所述滑杆包括一导向杆以及两个滑轮,所述两个滑轮分别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导向杆两端,且所述两个滑轮的第二旋转轴均与所述导向杆垂直;所述两个滑轮可滚动地抵持在所述绳轮的所述容置槽的内壁上。本专利技术上述的缓降器中,所述容置槽的供所述滑轮可滚动地抵持的内壁为一封闭的且至少有一个凹部的光滑曲面。本专利技术上述的缓降器中,所述绳轮还包括绳轮座与一第二固定件;所述筒体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绳轮座固定于所述建筑结构。本专利技术上述的缓降器中,所述 绳轮座包括筒座;该筒座上还设置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绳轮座在所述筒座两侧各设置有两个第一销钉孔;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一 U形的固定板和分别连接在该固定板两臂末端的两延伸板,该固定板内侧壁设置有两个第二固定槽;两所述延伸板上分别设置有两与所述绳轮座上的所述第一销钉孔对应的第二销钉孔;所述筒体为圆柱形,外壁上设有一个第二凸缘和两个第三凸缘,所述第二凸缘的延伸方向与两个所述第三凸缘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凸缘嵌入所述筒座上的所述第一固定槽,所述两个第三凸缘分别嵌入所述第二固定件的所述两个第二固定槽,从而将所述第二固定件和所述筒座分别与所述筒体紧密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固定件再通过销钉穿入其两所述延伸板的所述第二销钉孔,再对应穿过所述绳轮座上的所述第一销钉孔,钉入所述建筑结构,从而将所述筒体与所述绳轮座固定在所述建筑结构上。本专利技术上述的缓降器中,所述导向杆包括一沿轴线方向上设置有活塞孔的外杆,该外杆的所述活塞孔两开口处各密闭内置有可滑动的第一活塞,两所述第一活塞在所述外杆的所述活塞孔中的内端通过弹簧连接在一起,两所述第一活塞伸出所述外杆所述活塞孔的外端各设置有所述滑轮;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使得所述滑杆上的所述滑轮均可滚动地抵持在所述绳轮的所述容置槽的内壁上;所述外杆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筒体上、下表面的所述滑动孔中,其与所述筒体之间填充有所述高粘度油;所述外杆中部还套设有可滑动的所述第二活塞。本专利技术上述的缓降器中,所述外杆与所述筒体上、下表面的所述滑动孔之间设有防漏装置,用于防止所述筒体中的所述高粘度油漏出。本专利技术上述的缓降器中,所述绳轮的所述容置槽供所述滑轮可滚动地抵持的内壁边缘在垂直于所述绳轮第一旋转轴的平面上的投影为图中所示的实线。本专利技术上述的缓降器中,所述滑杆包括一导向杆以及同轴地设置在该导向杆两端的半球形的滑动凸缘。本专利技术上述的缓降器中,所述容置槽的供所述滑动凸缘可滑动地抵持的内壁在垂直于所述绳轮第一旋转轴的平面上的投影为圆形,其圆心与所述第一旋转轴在垂直于所述绳轮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平面上的投影互不重叠。本专利技术上述的缓降器中,所述绳轮还包括通过螺钉或销钉固定地安装在所述建筑结构上的绳轮座;所述绳轮座上设置有直条形的限位凸缘;所述筒体外壁上开设有与该限位凸缘对应地限位槽,使所述限位凸缘可滑动地嵌入所述限位槽中,从而使所述筒体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绳轮座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缓降器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I)将缠绕在所述绳轮上的所述逃生绳一端绑在使用者身上;S2)使用者向楼下跳,此时所述绳轮在逃生人员重力的作用下旋转;同时,所述容置槽的供所述滑杆可滑动地抵持的内壁以所述绳轮的所述第一旋转轴以同一方向旋转,从而使抵持地滑动在该容置槽内壁上的所述滑杆相对于所述筒体上下滑动;S3)而所述筒体内的所述高粘度油会对所述导向杆的上下运动产生阻力,进而对所述绳轮的旋转运动产生阻力,从而减小使用者下降的速度;S4)所述筒体内的高粘度油对所述绳轮的旋转运动所产生的阻力与使用者的身体重力达到平衡,从而令使用者接近匀速地`缓慢下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缓降器,价格便宜,使用简单,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阻尼装置,使得在没有人工控制及外力(如电力)辅助的情况下,使逃生人员安全、可控、快速地降落到地面。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缓降器100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固定件14(V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固定件140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图3所述第一固定件140的立体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降器,包括可旋转的绳轮(110),用于将所述绳轮(110)安装到建筑结构上的第一固定件(140),所述绳轮(110)外围缠绕有救生绳,其特征在于,所述绳轮(110)中部开设有容置槽(112);该容置槽(112)中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绳轮(110)旋转速度的阻尼装置(130);该阻尼装置(130)包括一被固定于所述建筑结构的筒体(131)、一滑杆(134);所述筒体(13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各设有滑动孔;所述滑杆(134)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滑动孔中,且所述筒体(131)与所述滑杆(134)之间填充有高粘度油;所述滑杆(134)的两端可相对运动地抵持在所述绳轮(110)的所述容置槽(112)的内壁上;所述滑杆(134)中部还套设有可滑动的第二活塞(135);该第二活塞(135)装设在所述筒体(131)内,该第二活塞(135)的外围与所述筒体(131)的内壁可相对滑动地紧密接触,且该第二活塞(135)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供所述高粘度油通过的油孔;所述容置槽(112)的供所述滑杆(134)抵持的内壁为一封闭的光滑曲面,能在所述绳轮(110)旋转作用下,使所述滑杆(134)抵持地运动在所述容置槽(112)的内壁上,从而导致所述滑杆(134)与所述筒体(131)的相对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杰
申请(专利权)人:于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