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蕾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阴虚气逆证梅核气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55275 阅读:3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1 18:45
一种治疗阴虚气逆证梅核气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是由独叶岩珠、橙皮、浮小麦、李根皮、广石兰豆、连翘、麻黄根、白梅、香附、蝉蜕、莱菔子、枸橘叶、龙涎香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阴虚气逆证梅核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阴虚气逆证梅核气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梅核气是指以咽部异物感如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西医学的咽部神经官能症与其相似,但在疾病诊断过程中要排除咽喉、气管、食管、颈椎等处器质性病变。本病中医最早记载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中,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本病的发生与情志不调,七情内伤密切相关,病机主要为痰与气相搏,互结于咽喉。阴虚气逆证梅核气症 状包括咽中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咽部干痒,咽干口渴喜冷饮,咽中有堵塞感,手足心热,面色潮红,可有头晕,耳鸣,口苦,小便黄,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细弱或细数,治当行气解郁,养阴清热,散结化痰。经过专利技术人的长期实践得出,中药治阴虚气逆证梅核气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阴虚气逆证梅核气的中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独叶岩珠、橙皮、浮小麦、李根皮、广石兰豆、连翘、麻黄根、白梅、香附、蝉蜕、莱菔子、枸橘叶、龙涎香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制备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独叶岩珠30-50份、橙皮20-30份、浮小麦20-30份、李根皮20-30份、广石兰豆15-25份、连翘15-25份、麻黄根15-25份、白梅10-20份、香附10-15份、蝉蜕10-15份、莱菔子10-15份、枸橘叶10-15份、龙涎香0.5-1份。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独叶岩珠40份、橙皮25份、浮小麦25份、李根皮25份、广石兰豆20份、连翘20份、麻黄根20份、白梅15份、香附12份、蝉蜕12份、莱菔子12份、枸橘叶12份、龙涎香0.8份。本专利技术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独叶岩珠:甘、淡、寒。滋阴清热,解毒消肿。用于阴虚内热,热病口渴,肺热咳喘,梅核气,咽喉肿痛,口腔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痈,疔肿等。橙皮:辛、苦、温。归脾、肺经。行气健脾,降逆化痰。临床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痰壅气逆之咳嗽痰多,胸隔满闷,梅核气等症。浮小麦:甘、凉。归心经。除虚热,止汗。用于止阴虚发汗,自汗,盗汗等。李根皮:苦、咸、寒,归肝、脾、心经。降逆,燥湿,清热解毒。临床用于气逆奔豚,湿热痢疾,赤白带下,消渴,脚气,丹毒疮痈。广石兰豆:甘、淡、凉。清热,滋阴,消肿。用于风热咽痛,肺热咳嗽,阴虚内热,热病口渴,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腺炎等。连翘:苦、微寒,归肺、心、胆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痈肿疮毒、瘰疬痰核。麻黄根:甘、微苦、平。归肺经。止汗。用于自汗、盗汗、梅核气等症。白梅:酸、涩、咸。归肝肾经。利咽生津,涩肠止泻,除痰开噤。临床用于咽喉肿痛,烦渴呕恶,久泻久痢,便血,崩漏,中风惊痫,梅核气,痈疽肿毒,外伤出血等症。香附:辛、甘、微苦、平。归肝、三焦经。理气解郁、调经、安胎。用于胁肋胀痛、脘腹痞满疼痛,经行腹痛等。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止痉。用于目赤翳障、惊痫夜啼。莱菔子:辛、甘、平。归脾、胃、肺、大肠经。消食导滞,降逆化痰。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腹泻,下痢后重,咳嗽多痰,气逆喘满等。枸橘叶:辛、温。归肺、胃、大肠经。理气止呕,消肿散结。临床用于噎膈,反胃,呕吐,梅核气,疝气等症。 龙涎香:甘、酸、涩、温。归心、肝、肺、肾经。化痰平喘,行气散结,利水通淋。临床用于喘咳气逆,胸闷气结,癥瘕积聚,心腹疼痛,神昏,淋证等症。阴虚气逆证梅核气临床表现为:咽中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咽部干痒,咽干口渴喜冷饮,咽中有堵塞感,手足心热,面色潮红,可有头晕,耳鸣,口苦,小便黄,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细弱或细数,治当行气解郁,养阴清热,散结化痰。本专利技术中独叶岩珠滋阴清热、解毒消肿,为君药,橙皮行气健脾、降逆化痰,浮小麦除虚热,李根皮降逆、清热解毒,为臣药,广石兰豆清热、滋阴、消肿,连翘清热解毒、散结,麻黄根补虚止汗,白梅利咽生津,香附理气解郁,蝉蜕止痒,莱菔子降逆化痰,枸橘叶理气、散结,龙涎香化痰散结。诸药合用共奏行气解郁,养阴清热,散结化痰之功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阴虚气逆证梅核气具有独特的疗效。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于2005年至2012年临床观察阴虚气逆证梅核气108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08例患者中,男50例,女58例,年龄15_63岁,病程多在20天到3年,平均年龄40岁。2、诊断标准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患者自觉咽喉中有异常感觉,如有物梗,咯之不出,吞之不下,没有疼痛,不碍饮食。其症状每随情志之波动而变化,时轻时重。检视咽喉,并无异常,或虽有变异,亦甚轻微。全身症状,患者每见精神抑郁,诸多疑虑,胸胁胀满,纳呆,困倦,消瘦,便溏,妇女常见月经不调,舌质暗滞,脉弦。阴虚气逆证梅核气临床表现为:咽中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咽部干痒,咽干口渴喜冷饮,咽中有堵塞感,手足心热,面色潮红,可有头晕,耳鸣,口苦,小便黄,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细弱或细数,并均排除咽喉部、食道肿物及其他病变。3、治疗方法3.1处方:独叶岩珠40g、橙皮25g、浮小麦25g、李根皮25g、广石兰豆20g、连翘20g、麻黄根20g、白梅15g、香附12g、蝉蜕12g、莱菔子12g、枸橘叶12g、龙涎香0.8g。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日I剂,每日2次,5天为I疗程。4、治疗结果:4.1参照《中医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治愈:各种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咽喉镜检查无异常,I年以上不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咽喉镜检查无异常或基本;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减轻或部分消失,咽喉镜检查无明显改善,或停药后又复发;无效:症状无改善。4.2结果:108例患者中,治愈55例(50.9% ),显效38例(35.2% ),有效10例(9.3% ),无效5例(4.6% ),总有效率为95.4%。5、典型病例5.1齐某,女,39岁,症见咽部干痒痛,口干,干咳阵作,咳甚伴少量白黏痰,咯痰不爽,胃脘胀闷,时有干呕,咽中有异物感,手足心热,面色潮红,可有头晕,耳鸣舌质红,无苔,脉细弱。查咽部充血。诊断为阴虚气逆证梅核气。服用本专利技术药物,治疗I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I年后随访无复发。5.2孙某,女,53岁,咽部干痒,刺激性干咳,咽中有异物感,伴有浓痰,咯吐不利,胃脘胀闷,总觉困乏,舌质红,苔白腻,脉细数,并均排除咽喉部、食道肿物及其他病变。诊断为阴虚气逆证梅核气。服用本专利技术药物,每日I剂,I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5.3王某,男,35岁,咽部不适近年余。I年前因感冒后出现咽部疼痛,此后常觉咽部不适,似有物堵塞,吐之不出,偶有涩痛,屡服中西药物乏效,近来上述症状加重,伴两胁胀痛,经五官科检查咽部充血不明显,可见少许滤泡。头晕,耳鸣,口苦,小便黄,舌质红,少苔,脉细弱。诊断为阴虚气逆证梅核气。服用本专利技术药物,每日I剂,I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3个疗程,痊愈,一年后随访无复发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阴虚气逆证梅核气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独叶岩珠30?50份、橙皮20?30份、浮小麦20?30份、李根皮20?30份、广石兰豆15?25份、连翘15?25份、麻黄根15?25份、白梅10?20份、香附10?15份、蝉蜕10?15份、莱菔子10?15份、枸橘叶10?15份、龙涎香0.5?1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蕾刘爱香谭梅
申请(专利权)人:张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