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48113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落地主体及送风部件,落地主体具有进风口,送风部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二中空壳体,中空壳体与进风口相连通,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前后贯通的气流通道,二中空壳体相互间隔,所述气流通道贯穿所述二中空壳体之间,气流通道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二中空壳体于气流入口处对称设置有排风口。因气流通道的存在,送风部件排出的主动气流带动后部的环境空气不断进入气流通道内,使得室内空气的循环速度加快。空调实际排出的气体为在空调室内机换热后的气流与环境空气的混合气体,实现了调节出风温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空调器
,尤其涉及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空调室内机作为一种耐用消费品,在选购过程中,消费者不单会注重该产品的经济性(能耗高低),同样会考虑到实际使用体验中的舒适性要求。在经济性方面,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动,能效比指标已逐年提高,但在舒适性方面,现有产品仍存在如下不足:1、空气循环效率低,造成室内温度场不均匀,房间整体降温或升温效果差;2、出风温度不可调节,无法满足不同用户的个体需求。改善上述不足的途径之一是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循环风量,以加快房间内气体循环速度,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空调企业为了提高空调产品的循环风量,通常采用加大风机系统的风轮直径、调高电机转速等手段,但上述技术方案的缺点为:I)风轮直径加大后,产品结构尺寸增大,生产运输及仓储成本增大,额外占据了终端用户的居室空间;2)电机转速调高后,空调产品的送风噪音随之增大,且对相关电机产品的功耗及可靠性等品质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上述原因,当前,许多用户在实际使用空调时会选择额外开一个电风扇,以加快室内空气循环、并避免温度过低的冷风直吹人体。但额外增加的电风扇会给用户带来额外的生活成本,因此,上述空调室内机需要进一步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空调室内机存在的空气循环效率低及出风温度不可调节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落地主体及送风部件,所述落地主体具有进风口,所述送风部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二中空壳体,所述中空壳体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前后贯通的气流通道,所述二中空壳体相互间隔,所述气流通道贯穿所述二中空壳体之间,所述气流通道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所述二中空壳体于所述气流入口处对称设置有排风口。进一步地,每一中空壳体于其排风口处设置有以将所述中空壳体内的气流导向所述气流出口处的摆叶,所述摆叶枢接于所述中空壳体的排风口处,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根据实际送风需求来调整所述摆叶相对于各自连接的中空壳体的摆动角度大小的控制器。进一步地,所述摆叶具有枢接端,所述枢接端位于对应的排风口的靠近所述气流通道的气流入口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送风部件安装于所述落地主体的内部,所述落地主体包括前壳与后壳,所述前壳开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后壳开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对应所述气流通道的所述气流出口,所述第二通风口对应所述气流通道的所述气流入口。进一步地,所述落地主体包括二侧板,所述二侧板、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共同容置所述送风部件,每一中空壳体包括一第一壳件,每一中空壳体的第一壳件与其相邻的侧板、所述前壳、所述后壳共同形成一通风腔,所述通风腔与所述排风口相连通,所述通风腔与所述落地主体的进风口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落地主体内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支撑于所述二第一壳件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撑板支撑于所述二第一壳件的底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二第一通孔,所述二第一通孔与所述二通风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二第二通孔,所述二第二通孔分别与所述二通风腔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送风部件安装于所述落地主体的顶部,所述落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一安装板,所述二中空壳体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二第一通气口,每一第一通气口与对应的所述中空壳体相连通,所述送风部件还包括一盖体,所述盖体盖于所述二中空壳体的顶部。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为中空盖体,所述中空盖体上开设有二第一开口,所述二第一开口分别与所述二中空壳体相连通,所述中空盖体于所述二第一开口之间开设有至少一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处安装有以将所述中空壳体内的气流导向所述气流通道的所述气流出口的第一导流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件于靠近所述气流出口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并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一导流件内部延伸以导引气流至所述气流出口处的第一导流片。进一步地,所述安装 板于所述二第一通气口之间开设有至少一第二通气口,所述第二通气口处安装有以将所述落地主体内的气流导向所述气流通道的所述气流出口的第二导流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件于靠近所述气流出口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出风口,并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导流件内部延伸以导引气流至所述气流出口处的第二导流片。进一步地,所述落地主体的顶部还设置有一分流件,所述分流件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下方,所述分流件开设有二第一通口及至少一第二通口,所述二第一通口分别与所述安装板的所述二第一通气口相对应,所述第二通口与所述第二通气口相对应,每一第一通口处设置有将所述落地主体内的气流导引至所述第一通气口内的格栅。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分流件下方的第三导流件,所述第三导流件与所述分流件的所述第二通口相对应,所述第三导流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分流件上的安装部及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部的相对两侧的二拱起部,所述二拱起部在所述分流件的长度方向上延伸。本技术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形成贯通前后的气流通道,使环境气流可以由气流通道的后部的气流入口通过气流通道。当空调室内机工作时,因空调室内机内的风机对气体做功增压,由中空壳体的排风口排出的主动气流的空气压力大于环境压力(正压),该股主动气流在推动气流通道内的空气前进的过程中,会在所述气流入口处形成一负压区,又因该气流入口位于由排风口排出的那股主动气流的后端,在排风口排出的主动气流的推进过程中,空调室内机侧部及后部的环境空气不断补充并进入气流通道内,房间内空气的流动方式由单一的抛物线型转变为主抛物线加多路环形回流,室内空气的循环速度加快,且气流循环通路覆盖范围更广,因此,室内空气循环效率提升。同时,本技术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所排出的气体为在空调室内机换热后的气流与环境空气的混合气体,实现了调节出风温度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立体组装图。图2是图1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其中二摆叶处于开度相同状态。图3是图2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沿线A-A的剖视图。图4是图2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沿线B-B的剖视放大图。图5是是图1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其中二摆叶处于开度不相同状态。图6是图5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沿线C-C的剖视放大图。图7是图1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其中去除一中空壳体及其上的摆叶。图8是图1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主体分解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部分分解图。图10是图9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另一角度的再细化的部分分解图。·图11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立体组装图。图12是图11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其中二摆叶处于开度相同状态。图13是图12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沿线D-D的剖视图。图14是图12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沿线E-E的剖视放大图。图15是图11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部分分解图。图16是图11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另一部分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落地式空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落地主体及送风部件,所述落地主体具有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部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二中空壳体,所述中空壳体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前后贯通的气流通道,所述二中空壳体相互间隔,所述气流通道贯穿所述二中空壳体之间,所述气流通道具有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所述二中空壳体于所述气流入口处对称设置有排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序杰蔡征军杨熙黎文斗张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