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詹宜静专利>正文

榔头握柄防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4644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榔头握柄防震结构,包括有主杆及套在主杆上的握柄套;其特征是该握柄套内设有一容置长槽,该容置长槽内设有一端具弯挠状的弹性件,且该弹性件的截面宽度乃小于容置长槽截面宽度,另有一套塞封闭握柄套末端及容置长槽。所述弹性件为一端具有弯挠的片状体,而另一端则为开放状。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使能既保有高握持力又能对捶击时的反作用震力有吸收效果,具有防震功效且使用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捶击的手工具榔头,尤指榔头的握柄,特别涉及一种榔头握柄防震结构。目前一般所呈现的传统榔头结构,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以一锤头10衔接一木质握柄20,由于木质握柄20本身取自于自然的树干经车制加工成型,本身并无任何防震结构,即在捶击过程中极易造成手部握持吃力及反作用力震动所致手部麻震现象产生;因此,即有另一常用榔头握柄防震结构衍生,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该常用榔头防震结构是在主杆10及握柄套20之间夹设一呈ㄩ状空气囊条30,该空气囊条30内部为一密封状态且具有空气31,利用该空气囊条30居于主杆10及握柄套20之间,作为以榔头捶击时对手持握柄处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吸收,无疑可收获防震效果;惟,手持榔头握柄20处欲进行捶击前,在作一向上旋摆的预备动作时,该握柄20即因榔头旋摆所生的重量,对手部40的虎口处41、无名指42及小指43处产生杠杆作用力,该作用力即使握柄套20相对于虎口处41、无名指42及小指43处产生凹陷状50,该凹陷状50则压迫在空气囊条30上,因此使手部40握持状态呈现细微空隙60,该空隙60即影响手部40对握柄20的握持力,以致衍生手部40松脱现象加上捶击前的离心力导致榔头滑移或脱落飞出的危险行为,倘若将握柄套20与空气囊条30之间的厚度增加使增加握柄套20强度,但这样在捶击后因厚度增加吸震收缩迟缓则影响其对反作用力的吸震量,因此上述常用榔头防震结构,尚存缺点有待改进。于是,本创作人有鉴于此,乃依执此业多年实务经验,并经长期试制、研究、改良后,终获肯定其成效,而可提供一种成功首创的榔头握柄防震结构。亦即,本技术主要是提供一种既保有高握持力及又能对捶击时的反作用震力有吸收效果的榔头握柄防震结构。为此,本技术一种榔头握柄防震结构,包括有主杆、握柄套;其特征是该握柄套内设有一容置长槽,该容置长槽内设有一端具弯挠状的弹性件,且该弹性件的截面宽度乃小于容置长槽截面宽度,另有一套塞封闭握柄套末端及容置长槽。除上述基本必要特征外,本技术在实施时还可增加如下结构特征容置长槽的底面设有定位沟,而弹性件的底面则设有定位浮条,弹性件置入容置长槽内恰使定位浮条与定位沟楔合。容置长槽截面呈一近似半圆状孔,而弹性件的定位浮条的对应面亦为弧面,弹性件置入容置长槽内恰使该弧面紧触于该容置长槽的半圆状孔壁。由此可知,采用本技术所设计的结构后,可使手持榔头握柄欲进行捶击前,在作一向上旋摆预备动作中,手部受握柄所产生杠杆力量时,恰以该弹性件弯挠状处对此旋摆的反作用力产生抗力,促使确保原有的高握持力,而当榔头捶击后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则恰由弹性件另端开放状处收缩而吸收其作用力的震动,故可以说既保有高握持力及又能对捶击时的反作用震力有吸收效果。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是传统结构平面示意图;图2是常用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2结构旋摆实施例示意图;图4是图3结构局部放大平面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结构平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结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图7是图6的7-7结构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结构捶击实施例示意图;图9是图8结构局部放大平面剖视图。请参阅图5至图7所示,本技术所提供一种榔头握柄防震结构,包括有主杆10、握柄套20、弹性件30、套塞40,其中主杆10,为一杆状体,一端结设有锤头11,另一端则供握柄套20所套设;握柄套20,为一具有与主杆10相套合的结合孔21,该结合孔21一侧设有一近似半圆状的容置长槽22,该容置长槽22的底部设有一定位沟23;弹性件30,为一端具有弯挠31的片状体,而另一端则为开放状32,且弹性件30一侧表面为弧面状33,该弧面状33的弧径则与容置长槽22半圆状相同,而在弹性件30另一侧表面则向外浮凸一定位浮条34;套塞40,为一封闭握柄套20末端及容置长槽22的塞体;该握柄套20的结合孔21供主杆10套穿固定,而握柄套20的容置长槽22供弹性件30置入,并使弹性件30的定位浮条34楔入容置长槽22的定位沟23内,再由套塞40封闭握柄套20末端,即可完成本技术整体构件的组装;另可将主杆10及弹性件30先行置入模具内,经一体射出成型该握柄套20的形体,再由套塞40封闭握柄套20末端;亦同样可完成各构件的组成,因此本技术的可行性自然不在话下;使用时,手持榔头的握柄套20处,使手部50虎口51与弹性件30相对,而欲进行捶击前在作一向上旋摆的预备动作时,主杆10上的锤头11经旋摆由握柄对手部50虎口51、无名指52及小指53,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则因弹性件30弯挠31状处对此反作用力有所抗力不作收缩,促使旋摆动作中手部50较无间隙产生,而具有对握柄套20的高握持力,以防止捶击前所产生离心力造成松脱之虞(图8所示);而当锤头11捶击后所衍生的反作用力(图9所示),对于手部50的手腕处影响最大,则恰能由弹性件30开放状32处进行收缩吸震其作用力,使手部50不致产生震麻现象,进而获得使用效能上的增进。经过上述详细说明,相信应可明了本技术确能达成上述所主张创作目的及功效,本创作人在开发本技术时乃用心深入研究探讨,就本技术榔头结构在使用的整体过程中作全面性的考量,进而使榔头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申请前并未见其他同类物品呈现相同结构及功效,且确实改善了目前技术的缺点,使本技术乃为一具产业上利用性的创新设计,故申请人依法提出技术专利申请。权利要求1.一种榔头握柄防震结构,包括有主杆及套在主杆上的握柄套;其特征在于该握柄套内设有一容置长槽,该容置长槽内设有一端具弯挠状的弹性件,且该弹性件的截面宽度乃小于容置长槽截面宽度,另有一套塞封闭握柄套末端及容置长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榔头握柄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一端具有弯挠的片状体,而另一端则为开放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榔头握柄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容置长槽的底面设有定位沟,而弹性件的底面则设有定位浮条,弹性件置入容置长槽内恰使定位浮条与定位沟楔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榔头握柄防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容置长槽截面呈一近似半圆状孔,而弹性件的定位浮条的对应面亦为弧面,弹性件置入容置长槽内恰使该弧面紧触于该容置长槽的半圆状孔壁。专利摘要一种榔头握柄防震结构,包括有主杆及套在主杆上的握柄套;其特征是该握柄套内设有一容置长槽,该容置长槽内设有一端具弯挠状的弹性件,且该弹性件的截面宽度乃小于容置长槽截面宽度,另有一套塞封闭握柄套末端及容置长槽。所述弹性件为一端具有弯挠的片状体,而另一端则为开放状。采用本技术的结构使能既保有高握持力又能对捶击时的反作用震力有吸收效果,具有防震功效且使用安全可靠。文档编号B25D1/12GK2400226SQ9925550公开日2000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3日专利技术者詹宜静, 王惠贞 申请人:詹宜静, 王惠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榔头握柄防震结构,包括有主杆及套在主杆上的握柄套;其特征在于:该握柄套内设有一容置长槽,该容置长槽内设有一端具弯挠状的弹性件,且该弹性件的截面宽度乃小于容置长槽截面宽度,另有一套塞封闭握柄套末端及容置长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宜静王惠贞
申请(专利权)人:詹宜静王惠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