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微孔增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44482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7:14
一种高效微孔增氧装置,包括风机、压力表、阀门、气体输送软管和分配管,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一侧与阀门的一侧通过硬质管道密闭连接,所述风机与阀门之间的硬质管道上装有压力表,所述阀门的另一侧与气体输送软管的一侧密闭连接,所述气体输送软管的另一侧与分配管的一侧密闭连接,所述分配管的另一侧为密闭状,所述分配管向上的一面均匀分布有大小相同的微孔,所述分配管上的微孔直径为0.3-1mm,所述微孔的间距为1-10cm,该装置氧气传值效率高、能使水体溶解氧分布均匀,同时该装置安装运行方便、构造简单灵活、可组装和拆卸性强,能耗较低,且具备工作异常报警功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给水体进行增氧的装置,尤其是一种高效的微孔增氧装置。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水体增氧装置中,无论是工业废水、城镇污水处理还是水产养殖、河道景观水的治理,都存在着溶解氧传值效率不高、溶解氧分部不均匀等问题。虽然近年来推出了一些新式增氧装置,如表面曝气机、推流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等机械增氧方式,但它们工作原理摆脱不了一个共同点,即高动力产生高能耗,不利于节约企业生产成本,且实际使用过程中其溶解氧传值的效率仍旧不理想。另外,目前存在的一种高密度式微孔增氧装置存在着局部的溶解氧高,导致整体的溶解氧传值效率也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微孔增氧装置,该装置氧气传值效率高、能使水体溶解氧分布均匀,同时该装置安装运行方便、构造简单灵活、可组装和拆卸性强,能耗较低。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微孔增氧装置,包括风机、压力表、阀门、气体输送软管和分配管,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一侧与阀门的一侧通过硬质管道密闭连接,所述风机与阀门之间的硬质管道上装有压力表,所述阀门的另一侧与气体输送软管的一侧密闭连接,所述气体输送软管的另一侧与分配管的一侧密闭连接,所述分配管的另一侧为密闭状,所述分配管向上的一面均匀分布有大小相同的微孔,所述分配管上的微孔直径为0.3-lmm,此微孔直径大小的范围选择经过实验验证,可保证空气逐步释放,溶解氧传值的效率比最高,又能避免风机的过高能耗,所述微孔的间距为1-lOcm,此距离设置经过实验验证,可保证氧气分布均匀。所述风机为连续工作制的风机或空气压缩机,连续工作制的风机或空气压缩机可保证系统有效的运行。所述压力表为具备可设置压力值报警功能的压力表,当阀门、气体输送软管或者分配管发生堵塞故障时,可根据异常压力值设置及时报警,通过查找设备故障及时检修处理。所述分配管采用软管,通过外部安装配重装置能保证分配管沉入水底进行供氧的同时,又能根据环境形状和尺寸灵活布置分配管的形状。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分配管采用橡胶或塑料材质。本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微孔增氧装置,该装置氧气传值效率高、能使水体溶解氧分布均匀,同时该装置安装运行方便、构造简单灵活、可组装和拆卸性强,能耗较低,且具备工作异常报警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微孔增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微孔增氧装置分配管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风机,2.压力表,3、阀门,4、气体输送软管,5、分配管,6、微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优选实施例1:参照图1与图2,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高效微孔增氧装置,包括风机1、压力表2、阀门3、气体输送软管4和分配管5,所述风机I的出风口一侧与阀门3的一侧通过硬质管道密闭连接,所述风机I与阀门3之间的硬质管道上装有压力表2,所述阀门3的另一侧与气体输送软管4的一侧密闭连接,所述气体输送软管4的另一侧与分配管5的一侧密闭连接,所述分配管5的另一侧为密闭状,所述分配管5向上的一面均匀分布有大小相同的微孔6,所述分配管5上的微孔6直径为0.3mm,此微孔6直径大小的选择经过实验验证,可保证空气逐步释放,溶解氧传值的效率比最高,又能避免风机I的过高能耗,所述微孔6的间距为1cm,此距离设置经过实验验证,可保证氧气分布均匀。所述风机I为连续工作制的风机或空气压缩机,连续工作制的风机或空气压缩机可保证系统有效的运行。所述压力表2为具备可设置压力值报警功能的压力表,当阀门3、气体输送软管4或者分配管5发生堵塞故障时,可根据异常压力值设置及时报警,通过查找设备故障及时检修处理。所述分配管5采用软管,通过外部安装配重装置能保证分配管5沉入水底进行供氧的同时,又能根据环境形 状和尺寸灵活布置分配管5的形状。作为一种举例说明,所述分配管5采用橡胶或塑料材质。风机1、压力表2以及阀门3安装在工作间内,空气通过风机I加压,通过打开的阀门3及气体输送软管4传送至分配管5中,因为分配管5 —端密封,所以空气只能通过分配管5上表面均匀布置的微孔6出来,达到对水体进行增氧的目的。压力表2随时监测管道内的压力,发现压力突然变高等异常时,可通过提前设定的报警值发出报警信号,使得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优选实施例2:与优选实施例1重复的部分这里不再做重复描述,本实施例与优选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分配管5上的微孔6直径为0.65mm,此微孔6直径大小的选择经过实验验证,可保证空气逐步释放,溶解氧传值的效率比高,又能避免风机I的过高能耗,所述微孔6的间距为5cm,此距离设置经过实验验证,可保证氧气分布均匀。优选实施例3:与优选实施例1和优选实施例2重复的部分这里不再做重复描述,本实施例与优选实施例1和优选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分配管5上的微孔6直径为1mm,此微孔6直径大小的选择经过实验验证,可保证空气逐步释放,溶解氧传值的效率比高,又能避免风机I的过高能耗,所述微孔6的间距为10cm,此距离设置经过实验验证,可保证氧气分布均匀。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微孔增氧装置,该装置氧气传值效率高、能使水体溶解氧分布均匀,同时该装置安装运行方便、构造简单灵活、可组装和拆卸性强,能耗较低,且具备工作异常报警功能。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应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 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微孔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压力表、阀门、气体输送软管和分配管,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一侧与阀门的一侧通过硬质管道密闭连接,所述风机与阀门之间的硬质管道上装有所述压力表,所述阀门的另一侧与气体输送软管的一侧密闭连接,所述气体输送软管的另一侧与分配管的一侧密闭连接,所述分配管的另一侧为密闭状,所述分配管向上的一面均匀分布有大小相同的微孔,所述分配管上的微孔直径为0.3-lmm,所述微孔的间距为1-1Ocm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孔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连续工作制的风机或空气压缩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孔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表为具备可设置压力值报警功能的压力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孔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管采用橡胶或塑料材质,外部安装有配重 装置。专利摘要一种高效微孔增氧装置,包括风机、压力表、阀门、气体输送软管和分配管,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一侧与阀门的一侧通过硬质管道密闭连接,所述风机与阀门之间的硬质管道上装有压力表,所述阀门的另一侧与气体输送软管的一侧密闭连接,所述气体输送软管的另一侧与分配管的一侧密闭连接,所述分配管的另一侧为密闭状,所述分配管向上的一面均匀分布有大小相同的微孔,所述分配管上的微孔直径为0.3-1mm,所述微孔的间距为1-10cm,该装置氧气传值效率高、能使水体溶解氧分布均匀,同时该装置安装运行方便、构造简单灵活、可组装和拆卸性强,能耗较低,且具备工作异常报警功能。文档编号C02F7/00GK203128308SQ20132003183公开日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微孔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压力表、阀门、气体输送软管和分配管,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一侧与阀门的一侧通过硬质管道密闭连接,所述风机与阀门之间的硬质管道上装有所述压力表,所述阀门的另一侧与气体输送软管的一侧密闭连接,所述气体输送软管的另一侧与分配管的一侧密闭连接,所述分配管的另一侧为密闭状,所述分配管向上的一面均匀分布有大小相同的微孔,所述分配管上的微孔直径为0.3?1mm,所述微孔的间距为1?10c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清良陈仁灼王欣徐虎千王晓
申请(专利权)人:中和荣华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