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燕专利>正文

新型按压机构及其按压式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42465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6:26
一种新型按压机构及其按压式器具,其中,所述按压机构包括转轮和空心的连杆,转轮可旋转地被定位在容物腔的上部,连杆穿过转轮伸出于容物腔的上口,在连杆的内孔内设有弹簧,在连杆的外壁上设有U形槽,U形槽将连杆外壁镂空出一弹性片,在弹性片设有凸起;在连杆的外壁上凸起的上方设有回位凸起,回位凸起的下底面被设置成与旋转斜面方向相反的回位斜面;在转轮的内壁上设有导向槽,导向凸块的上面为弧面,下底面为平面,当按下连杆时,在旋转斜面与导向凸块的弧面的共同作用下,转轮向预定方向旋转预定角度,松开连杆,凸起的止位平面正好顶在导向凸块的下底面上;当再次按下连杆时,回位凸起的回位斜面作用于转轮的转轮回位斜面上,通过弹簧的作用使转轮回转复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可靠稳定的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按压机构及带有这种按压机构的按压式器具。
技术介绍
为了方便物件可以相对于另一个物件伸或缩,往往需要用到一个按压机构,如按压笔,按压式修正带或按压式粘胶袋等等。可是常用的按压机构大多类似于圆珠笔上的按压机构,这种按压机构不仅结构复杂,而且使用起来还存在不可靠,不稳定的问题。修正带主要用来当人们书写发生错误时,可将修正带覆盖在发生错误的地方,方便人们在修正带上修改错误内容。传统的一种修正带,包括修正带主体,修正带主体的粘贴器伸出于盖外,在不使用时,容易造成污染与损坏的问题;另一种修正带是在相对于粘贴器的外盖上设有保护盖,用于防止粘贴器在不使用时,发生污染与损坏的问题,但是,这种修正带在每次使用时,需要先拔下保护盖,才可以使用,造成使用不太方便的问题,另一方面一旦保护盖丢失,就容易发生修正带被污染与损坏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2752073公开了一种按键式收纳修正带,包括有组合式后盖与前盖,后盖一端设置按键,后盖内部固设固定件,按键另端分别设置后件与前件,后件与前件依序套入固定件内,前件一端推动一设于前盖内部的修正带装置,修正带装置一端设置具有修正带的粘贴器,第一次按压按键,可使粘贴器上的修正带外伸于前盖端部,供使用修正带,再次按压按键,可令设有修正带的粘贴器回缩于前盖内部,以防止修正带发生污染与损坏。这种修正带利用按压机构可以将修正带芯在需要使用时伸出于修正带的外壳,如果不需要使用时则收缩回外壳内,以防修正带芯上的修正带被污染与损坏。可是,这种按键式收纳修正带的按压结构,不仅复杂,而且在使用时,容易造成修正带芯的粘贴器跑偏, 而损坏修正带芯的粘贴器和修正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向社会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可靠稳定的新型按压机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按压式修正带,所述按压式修正带的按压机构结构简单,并且可以保证在按压过程中不会造成修正带芯的粘贴器跑偏现象发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按压机构,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扣合之后形成两端开口的容物腔,在所述容物腔内设有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转轮和空心的连杆,在所述上壳和下壳的内底面上分别设有转轮上限位片和转轮下限位片,在所述下壳的转轮上限位片和转轮下限位片之间,相对于转轮的限位槽设有用于限定转轮的旋转角度小于360度的转轮旋转限位片,在所述上壳的转轮上限位片和转轮下限位片之间设有防止转轮幌动的防幌限位片,所述转轮的下底面抵在上壳和下壳的防幌限位片的上底面上;所述连杆穿过所述转轮伸出于所述容物腔的上口,在所述连杆的内孔内设有弹簧,在所述连杆的外壁上对称各设有一滑槽,挡片穿插在滑槽内,弹簧的底端顶在所述挡片的上底面上,所述挡片的下底面搁在所述转轮上限位片的上底面上,在所述连杆的外壁上对称各设有U形槽,所述U形槽将连杆外壁镂空出两弹性片,在所述弹性片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下底面为旋转斜面,所述凸起上底面为止位平面;在所述连杆的外壁上所述凸起的上方设有回位凸起,所述回位凸起的下底面被设置成与旋转斜面方向相反的回位斜面;在所述转轮的内壁上设有与凸起相配合的导向凸块和凸条,所述导向凸块和凸条之间构成导向槽,所述导向凸块的上面为弧面,下底面为平面,当按下所述连杆时,所述凸起下行,在所述旋转斜面与所述导向凸块的弧面的共同作用下,所述转轮向预定方向旋转预定角度,松开连杆,所述凸起的止位平面正好顶在所述导向凸块的下底面上,将连杆与转轮相对定位;当再次按下连杆时,所述回位凸起的回位斜面作用于转轮的转轮回位斜面上,通过弹簧的弹力作用使转轮回转,从而连杆得以复位。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在所述连杆的下端设有与其它物体相连接的连接部。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连杆的上端设有按把。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连接部是一对连接凸耳。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上壳和/或下壳是用透明塑料制作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带有新型按压机构的修正带、胶水带、装饰带或荧光带。本新型按压机构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可靠稳定的优点;并且采用了本新型按压机的修正带、胶水带、装饰带或荧光带,同样具有结构简单,并可以保证在按压过程中不会造成修正带芯的粘贴器跑偏现象发生的优点。下面以按压 式修正为例来说明本新型按压机构的具体结构,及其在修正带上的应 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组合后的上壳半剖结构示意图(初始状态)。图3是图2的半按压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全按压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转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一种使用状态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修正带)。图7是图6所示实施例完全组合后上壳半剖的平面外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所示实施例完全组合后的平面外形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至图5,图1至图5所揭示的是一种新型按压机构,包括上壳I和下壳2,上壳I和下壳2扣合之后形成两端开口的容物腔,在所述容物腔内设有按压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机构4包括转轮41和空心的连杆42,在所述上壳I和下壳2的内底面上分别设有转轮上限位片12和转轮下限位片13,在所述下壳2的转轮上限位片12和转轮下限位片13之间,相对于转轮41的限位槽416设有用于限定转轮的旋转角度小于360度的转轮旋转限位片21,在所述上壳I的转轮上限位片12和转轮下限位片13之间设有防止转轮幌动的防幌限位片14,所述转轮41的下底面417抵在上壳I和下壳2的防幌限位片14的上底面上;所述连杆42穿过所述转轮41伸出于所述容物腔的上口,在所述连杆42的内孔421内设有弹簧422,在所述连杆42的外壁上对称各设有一滑槽423,挡片424穿插在滑槽423内,弹簧422的底端顶在所述挡片424的上底面上,所述挡片424的下底面搁在所述转轮上限位片12的上底面上,在所述连杆42的外壁上对称各设有U形槽425,所述U形槽425将连杆外壁镂空出两弹性片426,在所述弹性片426设有凸起4261,所述凸起4261下底面为旋转斜面4262,所述凸起4261上底面为止位平面4263 ;在所述连杆42的外壁上所述凸起4261的上方设有回位凸起427,所述回位凸起427的下底面被设置成与旋转斜面4262方向相反的回位斜面4271 ;在所述转轮41的内壁上设有与凸起4261相配合的导向凸块411和凸条412,所述导向凸块411和凸条412之间构成导向槽413,所述导向凸块411的上面为弧面,下底面414为平面,当按下所述连杆42时,所述凸起4261下行,在所述旋转斜面4262与所述导向凸块411的弧面的共同作用下,所述转轮41向预定方向旋转预定角度,松开连杆42,所述凸起4261的止位平面4263正好顶在所述导向凸块411的下底面414上,将连杆42与转轮41相对定位;当再次按下连杆42时,所述回位凸起427的回位斜面4271作用于转轮41的转轮回位斜面415上,通过弹簧422的弹力作用使转轮41回转,从而连杆42得以复位(请参见图2至图4 )。本技术中,在所述连杆42的下端设有与其它物体相连接的连接部428,用于与其它芯件进行连接,如与修正带芯、胶水带芯、装饰带芯或荧光带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按压机构,包括上壳(1)和下壳(2),上壳(1)和下壳(2)扣合之后形成两端开口的容物腔,在所述容物腔内设有按压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机构(4)包括转轮(41)和空心的连杆(42),在所述上壳(1)和下壳(2)的内底面上分别设有转轮上限位片(12)和转轮下限位片(13),在所述下壳(2)的转轮上限位片(12)和转轮下限位片(13)之间,相对于转轮(41)的限位槽(416)设有用于限定转轮的旋转角度小于360度的转轮旋转限位片(21),在所述上壳(1)的转轮上限位片(12)和转轮下限位片(13)之间设有防止转轮幌动的防幌限位片(14),所述转轮(41)的下底面(417)抵在上壳(1)和下壳(2)的防幌限位片(14)的上底面上;所述连杆(42)穿过所述转轮(41)伸出于所述容物腔的上口,在所述连杆(42)的内孔(421)内设有弹簧(422),在所述连杆(42)的外壁上对称各设有一滑槽(423),挡片(424)穿插在滑槽(423)内,弹簧(422)的底端顶在所述挡片(424)的上底面上,所述挡片(424)的下底面搁在所述转轮上限位片12的上底面上,在所述连杆(42)的外壁上对称各设有U形槽(425),所述U形槽(425)将连杆外壁镂空出两弹性片(426),在所述弹性片(426)设有凸起(4261),所述凸起(4261)下底面为旋转斜面(4262),所述凸起(4261)上底面为止位平面(4263);在所述连杆(42)的外壁上所述凸起(4261)的上方设有回位凸起(427),所述回位凸起(427)的下底面被设置成与旋转斜面(4262)方向相反的回位斜面(4271);在所述转轮(41)的内壁上设有与凸起(4261)相配合的导向凸块(411)和凸条(412),所述导向凸块(411)和凸条(412)之间构成导向槽(413),所述导向凸块(411)的上面为弧面,下底面(414)为平面,当按下所述连杆(42)时,所述凸起(4261)下行,在所述旋转斜面(4262)与所述导向凸块(411)的弧面的共同作用下,所述转轮(41)向预定方向旋转预定角度,松开连杆(42),所述凸起(4261)的止位平面(4263)正好顶在所述导向凸块(411)的下底面(414)上,将连杆(42)与转轮(41)相对定位;当再次按下连杆(42)时,所述回位凸起(427)的回位斜面(4271)作用于转轮(41)的转轮回位斜面(415)上,通过弹簧(422)的弹力作用使转轮(41)回转,从而连杆(42)得以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燕
申请(专利权)人:黄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